两年前的3月份,张险峰第一次来到中山,带着日本早稻田大学的机器人项目参与了广东省中山市的“3.28招商引资”。那一次,他的项目给中山企业留下了深刻印象。当年的11月份,中山再次向他抛出橄榄枝,他便辞掉了早稻田大学助理教授的教职,和搭档到中山创办了中山米来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安全、高精度人机协作机器人的研发及产业化应用。不过,张险峰也坦言,公司目前正处于紧锣密鼓的研发阶段,已经和正在申报18项专利,尚未有产品进入产业化阶段,“产业化之前,还有一段艰苦的路需要走。”
目前,工业机器人的安全性问题,主要通过触感皮肤方案来解决。
日本是我国工业机器人第一大进口来源国
十余年前,张险峰从家乡河北远赴日本留学,并取得东京工业大学工业博士学位,主攻工业自动化方向。博士毕业后,张险峰留在日本早稻田大学任教,除担任助理教授外,还参与多个机器人研发项目,主持了4项日本青年基金,积累了丰富的传感器技术研发经验。
2017年3月,张险峰和团队带着触感皮肤机器人项目来到中山,亮相“3.28招商引资”和人才节,受到中山政府和企业的极大关注。几个月后,中山市政府代表团赴日本考察时,再次邀请张险峰回国开发机器人项目。这一次,张险峰动了心,当年11月份便辞职来到中山,创办了中山米来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张险峰介绍,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数据,2016年可以算中国机器人的爆发年,但中国仍然有超过70%的工业机器人依赖进口,而日本是我国工业机器人第一大进口来源国,所以他认为回国投入到工业机器人的研发和产业化应用大有可为,前景广阔。
从人机协作到触觉皮肤传感器
张险峰介绍,米来机器人目前主要集中在解决机器人的人机协作安全性和高精度上,其中安全性方面主要通过触感皮肤方案解决。“触觉皮肤传感器通过柔性材料基底、银纳米线层、保护膜等多种材料和结构设置,使机器人高灵敏度感受到任何外力,提高人机协作的安全性。而我们研发的七自由度机械臂本体及核心控制器技术则能够大大提升机器运作的精度。”而在目前,传统工业机器人一般存在协作安全性低、灵活性差、成本过高等难题,这些正是米来着力解决的问题,“材料成本方面,我们也已经通过无数次实验,找到了相对合适的柔性材料,降低了机体成本。这个目前是米来的商业机密。”
去年一年,张险峰和团队已经和正在申报18项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大多是技术方面的专利,而这些专利未来会集成在产品上,并不是单独使用在某一个产品上。”
总体来说,张险峰认为米来的研发方向,也可以叫做产品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个就是高精度和高安全性的机械臂本体;再就是提供控制器技术,包括运动控制算法库和示教系统核心模块;再就是提供机械臂本体及与之配套的控制器,包括图形化编程界面和皮肤传感器。
工业机器人的应用空间非常广阔
按张险峰的规划,米来的机器人产品大概还需要两年左右的时间才能投入到产业化,但不排除先将部分技术提前应用进行产业化的考虑,“因为我们整个团队有4个工业博士,3个硕士,其他技术人员也都是大学本科,再加上研发投入,耗费的资金还是不小的,可能需要产业化应用来进行资金支持。”
目前,人机协作全球市场主要方向为品质检测、零件取放、研磨、注塑成型、设备组装、产品捆包。据ABI Research,2025年,人机协作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115亿美元。而根据张险峰对中山市场的调研,发现工业机器人的应用空间非常广阔,电子行业、金属加工、服装、化学制品行业都可以大量普及。
同时,米来除了向企业销售机械臂本体之外,还可以转让控制器技术和销售皮肤传感器,以及搭建生产线,客户也可以从工厂扩大到系统集成商和高校及研究机构。“公司前几年研发投入期相对来说可能会比较难过,但相信我们高精度的机器人对未来实体工业提升生产效率,以及改善人机协作工作环境,能够起到非常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