蜕变为生物科技公司为时尚早,服务又不值钱,AbSci等AI制药公司很难在短期达到“开源”效果,节流是唯一选择。
2020年2月,Schrodinger在美股上市,彻底引爆AI制药赛道。在其之后上市的RelayTherapeutics等公司也都表现不俗。
很快,热潮从美股蔓延到了国内。以晶泰科技、英矽智能、冰洲石、百图生科、望石智慧等为代表的国内AI制药企业,备受一级市场追捧。
不过,AI制药能够走上台前,只是资本催生的热潮。因为整个行业,都还在为探索盈利模式而努力。换句话说,谁能成功并无准确答案。
盛极而衰是规律。在整个生物科技泡沫破灭的当下,AI制药热潮也逐渐散去,挑战不断来袭。
7月份,*款由AI设计进入临床的分子DSP-1181,因未达预期而被药企“抛弃”再度成为市场焦点;
8月9日,敲钟仅仅一年的AbSci公司,宣布出于生计考虑将开始裁员。根据媒体报道,裁员比例约为20%。
如今,AI制药公司在谈诗和远方之前,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熬过寒冬。
01
资本催生的全球热潮
在去年年中,AbSci公司大概不会料到,在一年之后会陷入裁员的地步。
彼时,公司风头正盛,在2021年7月22日完成IPO壮举。虽然2020年公司收入不到500万美金,却并不妨碍其成为一家市值超过20亿美金的独角兽。
20亿美金,仅仅只是开始。上市之后,AbSci公司股价一路往上,并且2021年8月4日距离突破30亿美金(*高29.27亿美金)仅一步之遥。
这并不让人意外。正如上文提及,在2020年Schrodinger引爆市场后,AI制药迎来黄金时代。
原因在于,人们似乎认识到,AI制药可能是缓解创新焦虑的重要手段。根据目前全球各AI制药公司的业务来看,基本上覆盖了新药研发的各个环节:
大致可分为靶点发现、化合物合成、化合物筛选、晶型预测、患者招募、优化临床试验设计和药物重定向7大场景。
毫不夸张的说。新药研发,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AI制药。想象空间无限,资本自然不会放过。而在美股的带动下,整个国内AI制药赛道,也从不温不火走向大爆发。
2020年,国内AI制药行业融资额超过27.23亿元,融资次数达到12起。而在2019年,融资额数据还仅有2.42亿元,再往前的2018年也只有5.41亿元。
不过,资本催生的热潮来的快,去的也快。
02
开始裁员的AI制药公司
事后来看,AbSci公司极为幸运,抓住了AI制药黄金时代的尾声。去年2月份开始,生物科技公司股价跌跌不休,AI制药公司也没能幸免于难。
老大哥Schrodinger首当其冲,股价一度从高点的117美元跌至20.71美元,*高跌幅达82.29%;RelayTherapeutics未能幸免于难,*高跌幅超过80%。
AbSci公司则更加悲壮。从去年上市后高点到今年7月份,其股价*高跌幅达91%;虽然近期股价有所反弹,但跌幅依然达85%。
对于生物科技公司来说,股价越低意味着越危险。毕竟,这意味着融资窗口将会被关闭,裁员是*选择。
根据FierceBiotech裁员追踪器,今年6月和7月,美国有16家生物技术公司裁员。在股价不断下跌之后,AbSci公司显然也到了这一尴尬的地步。
根据2022年半年报,AbSci公司账上现金现金为2.06亿美金。上半年,其经营性现金流为净流出4372万美元。这也意味着,按照上半年节衣缩食的状态,公司也只能支撑2年。
经过对业务的深思熟虑之后,AbSci公司*终选择了裁员。
2022年8月9日,公司CEOSeanMcClain在官网发布了裁员公告表示,过去几个月的宏观经济状况,促使公司砍掉不必要的业务,把重点放在未来能够创造*大价值的业务上。
虽然公司并未披露具体裁员人数,但《俄勒冈人报》报道称,裁员总数约为40人,大约占公司总员工数量的20%。
03
尚未找到盈利模式之困
实际上,股价下跌只是造成AbSci公司裁员的表面诱因,难以创收才是核心原因。
成立至今,AbSci公司年收入从未超过500万美金。今年上半年,其收入端依然未见起色,仅182万美金。这样的背景下,裁员过冬必然成了*选择。
说白了,AbSci公司也在面临所有AI制药公司面临的难题:盈利模式没有跑通。
去年上市当天,CEOSeanMcClain接受采访时表示,未来公司可能会转型成一家生物技术公司,搭建从靶点筛选到临床药物的完整研发管线。
也就是说,作为一名AI制药玩家,AbSci公司的愿望是成为一家生物科技公司。但截至目前,AbSci公司尚未有进入临床阶段的管线,创新药收入自然也就无从谈起了。
而公司虽然与默克、XyphosBiotechnology和EQRx等公司有合作开发协议,但也并没有带来多少收入。
这也不让人意外,因为AI制药服务虽然火热,但并不值钱。本质上,AI制药带来的只是一种提高成功概率的可能性。至于是否真实可行,还需要后续的动物实验、临床试验等一系列研究去验证。
从临床到上市过程中,药物研发失败的概率不亚于药物的发现过程。根据AI制药公司AbCellera招股书,只有10%的药物,能从临床走到上市阶段。而AI制药能否避免创新药研发九死一生的窘境至今还没有答案。
正如上文所说,*款由AI设计进入临床的分子DSP-1181临床折戟,更是增加了市场的悲观情绪。这种情况下,想让药企为虚无缥缈的服务付出高价自然很难。
蜕变为生物科技公司为时尚早,服务又不值钱,AbSci等AI制药公司很难在短期达到“开源”效果,节流是*选择。
若资本市场依然难以回暖,还会有更多的AI制药公司,需要考虑生存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