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网红主播刚刚推荐了一款产品,制造商立即将这款产品上架,并应对随时可能的订单变化。这不仅需要制造企业自身的快速反应,也需要上下游产业链全部自主协同。
这样的场景,在制造业领域已经不再是“预演”。借助工业互联网平台,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将设计、销售端与生产端的数字化管理相互打通,将消费者的精准需求传递到上游制造企业,制造者能够更加精准地对话消费者。
工业互联网这一概念最早于2012年由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提出。根据GE的定义,工业互联网是实现人、机、物全面互联化的新型网络基础设施,形成智能化发展的新兴业态和应用模式。
工业互联网是工业经济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全面连接,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制造业,以数据驱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资源共享及优化配置,有助于破除中小企业发展困境。
C2M模式重塑供应链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危”中也看到一些“机”,如比亚迪实现了一次由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公司到全球最大量产口罩工厂的华丽变身、火神山仅用10天就实现了从方案设计到建成交付的美丽神话、一大批医疗物资生产以及需求与物流信息发布对接平台的涌现……
这些新一代技术的应用、新模式的孵化、新业态的涌现使得经济社会没有因物理隔离而停摆,相反,更是点燃了全社会对信息网络、数据处理能力的需求,刺激了新基建的神经网络。
对相当一部分外贸企业来说,却有着另一番刻骨铭心的经历。当前,外贸企业面临着在手订单取消、延期等情况,新订单签署也非常困难,对此,越来越多的外贸型企业将目光转向国内,调整策略,将开拓内需市场、拓展新型消费置于首要考量地位。
然而,对外贸企业来说,出口转内销看起来很美好,但也面临着重重挑战。例如,国外产品更新换代频次不高,功能也相对简单;外贸订单习惯于赚差价、以量取胜,而国内从产品到服务、运营已经一体化,企业需重建品牌和渠道。
伴随互联网领域消费行为的变化,消费升级与智慧零售正悄然到来,催生了一种不同于以往的个性化生产模式,即C2M(用户直连制造)模式。这对外贸企业来说,传统的总代、省代、终端门店等中间环节也可以省去,将消费者的精准需求传递到上游制造企业,制造者能够更加精准地对话消费者。
突如其来的疫情下,不少中小企业蓦然发现,原本寄望于外迁工厂等方式来降低人力成本并非最优解,反而是那些生产制造环节数字化走在前列的企业,在疫情到来时能够更快地化解压力,率先迎来复工复产;随着数字化经济发展的逐步推进,企业尤其是不少中小企业对工业互联网的态度,正在发生着从冷眼旁观向主动拥抱的变化。
数据驱动价值创造
一边是企业上平台的意愿增加,一边是现实也为这些企业提供了可能。
一直以来,技术改造的投入成本,是中小型制造企业在转型升级上进展缓慢的最大痛点。但如今,借助工业互联网的信息化、数据化手段,这个问题或许也将得到更好解决。
过去,技改往往是一个很大的项目投入,而工业互联网可以像逛淘宝网一样,既可以全流程改造,也可以从一点切入、从比较轻量化服务开始,几万元就可以开始尝试,投入的压力小很多。
工业互联网不只是一个纯粹的技术平台,还可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并且扮演着信用平台与社会管理的角色。
对企业自身来说,通过工业大数据将构建一个巨大的“工业信用体系”,通过工业大数据的分析,让供需双方的关系变得透明,并借助工业互联网数据传输的敏捷性、准确性、及时性等特点,引导市场快速进行要素配置。
通过工业互联网对生产环节的各要素进行信息化和数据化处理,精准刻画企业经营行为、评估企业资产状况变为可能。比如设备是空转还是负载生产,通过分析可以评价一个工厂真正的产能,有了生产经营中的真实数据,又可以为融资租赁提供新的服务。
在消费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中,一批企业通过对消费行为数据的深度挖掘,催生出一批数据驱动的新商业模式,而在工业领域,工业互联网使数据在采集、分析和应用方式上发生深刻转变,为创造价值开辟了广阔空间。
数据正成为制造企业新的生产要素。今年4月,《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发布,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被写入其中,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其他生产要素并驾齐驱。
传统制造迈向高端的必由之路
从长远来看,对传统制造业企业来说,“上云上平台”也是迈向价值链高端的必经之路。
实现智能制造、机器换人并不只是出于成本考虑的,而是因为人的经验有差异,借助经验沉淀为知识并固定下来,可以保证生产的稳定性,对精密制造来说,提高生产良品率、提高生产质量往往是花钱也买不回来的。
过去,老师傅经常要跑到城乡接合部的工厂现场,而现在通过8K高清视频传输以及AI辅助,员工坐在家里、CBD大楼里就可以远程协作。对中小企业来说,再不作出改变,可能面临无人可招的窘境,毕竟,90后和未来的00后不愿意进入传统制造业,这倒逼企业必须作出改变,以他们愿意的方式来操作,例如通过手机移动化作业。
正如疫情面前没有谁可以置身事外,面对工业互联网的转型大潮,没有一家制造业企业可以作壁上观。
因为,工业互联网平台还将催生产业链集聚协同,单打独斗的“孤岛型”制造个体生存更为艰难,这意味着传统企业也必须把自己融入到产业互联网构筑的生态中,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产品设计等都在其中协同互助,催动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
在南方日报、南方产业智库的广东工业互联网调研中了解到,广东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需求非常明显,一些平台企业就表示,对工业互联网需求最迫切的,是中山、惠州、佛山、江门等传统制造业大市。
广州、深圳等地制造企业,受制于土地成本因素,选择将制造业环节外迁,留下总部经济、研发中心、设计中心。在这个过程中,生产、销售“两地分居”,生产因为利润薄、附加值低而不被重视。但借助工业互联网,原本承接了广深制造业的区域,因生产环节的重要性地位更加凸显,这也有助于推动区域平衡,加速广东制造业整体转型升级。
没有没落的产业,只有落后的企业。在过去的高速增长中,国内留存了巨大的存量,一二三产业传统中小企业都有很大的效率提升空间,即便是农业产业,也都在通过科技赋能,通过物联网和智慧物流等现代产业要素的融入,从田间地头到餐桌的流程合理化和全链条管理带来产业升级。这也是工业互联网带给欠发达地区高质量发展的一种思路。
众所周知,“微笑曲线”是从价值链角度对传统产业形态的形象描述,曲线左侧为研发和技术,右侧为品牌和营销,中间的低洼部分则为制造。一般来说,研发及品牌营销相对制造环节更能体现价值链的高端和利润,而制造环节、特别是代工则利润微薄。如今,生产端和消费端、品牌端将深度融合,柔性化、个性化的生产在重塑企业的设计、品牌,从这个角度而言,“微笑曲线”被进一步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