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京北夜光(ID:jingbeiyeguang),作者:汉唐月,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锂矿,新能源时代的战略资源——“白色石油”,见证了史无前例的价格暴涨与利润爆炸、股价暴涨与暴跌、周期与成长的争议,见证了机构和散户的预期内卷,也见证了眼前的苟且与远方的诗歌、一亩三分地与产业链安全的格局之辨。
对锂矿的观点分歧之大,堪称四大周期分歧(海运、稀土、磷化工、锂矿)之首。
冰与火一样的强烈反差,不仅体现在对股价看多看空上,更体现在价格的不断突破、利润的不断新高和股价的跌跌不休、预期价格和预期利润可能暴跌上,并因此形成了巨大的剪刀差上。
先来看市场上几乎从未有过的锂矿价格和股价走势的剪刀差。
一、价格与股价走势的剪刀差
这是最近2年的碳酸锂价格走势图:
一年10倍的价格涨幅,连巅峰期的房地产、稀土都要望尘莫及。
这是天齐锂业最近2年的股价走势图:
一年7倍的涨幅,在A股可能并不那么突出,但是整个锂矿板块平均都接近这个涨幅是非常少见的。
乍看之下,也没什么:哪个股票只涨不跌?哪个股票涨10倍后不调整不腰斩的?
大家的争议之处,在于见顶的时间点、调整的时长和幅度与锂矿锂盐的价格、锂矿公司的业绩之间的对比。
价格代表利润,股价代表估值。
就以天齐锂业为例,来看这个奇怪的价格、利润与股价走势剪刀差。
二、以天齐锂业为例,历史并未重演
下面是10年来碳酸锂价格走势图:
这是天齐锂业最近10年的股价走势图:
上一轮景气周期中,碳酸锂的价格在2017年9月首次站上顶部区间(15万)后,天齐锂业的股价就达到了高点60元,天齐锂业的盈利峰值是在持续16个季度盈利上升后的2018年1季度——扣非净利润6.93亿元,碳酸锂的价格拐点实在2018年4月。此后利润持续下降,并在20219年三季度开始持续亏损8个季度。
如果认为这是机构主导,好像机构确实打了半年的提前量,预期了半年后价格和利润的下滑。
2021年9月价格走到16万是个关键点,16万已经超过上轮高点,机构认为是顶部区域。上一轮就是在这个区域横盘6~7个月之后掉头向下。
机构对历史很熟悉,各种分析统计数字自然也了然于胸,以史为鉴,高价必然不可持续,于是判断价格顶部自然已经到来,未来的业绩天花板也已明了,股价相对未来业绩已经过高,卖出。
貌似还是非常合理,非常机构的:预期你的预期,一波打满,开始收割撤退。
如果历史重演,那就完美展示了机构的水平。
但是历史并没有重演。
从价格上,2021年9月并非是顶,2021年9月大幅上涨越上16万后,稳步涨至10月18万,11月19万,年底12月站上24万,22年1月加速涨至35万,2月44万,3月46万,4月49万。
从利润上,天齐锂业亏损八个季度合计大约80亿亏损后,于2021年四季度迎来首次季度盈利,约14亿,是上轮周期峰值盈利6.93亿的两倍,天齐锂业1季度扣非净利润28.3亿,是上轮周期峰值盈利6.93亿的4倍。
但天齐锂业这论周期的股价峰值143元,是上轮股价峰值60元的2.4倍左右,目前天齐锂业股价下滑到66元,比上轮股价峰值高了10%,比上轮周期股价顶部中枢50元高了30%。
因此,在最近的两三个季度,出现了一幕“锂矿剪刀奇观”:价格和利润连续大涨,股价连续大跌。
三、锂矿的安全垫
机构看两三年以后的,我们也看看两三年以后。
机构和下游都认可,锂盐的价格在10~15万是非常合适的。今年不说了,平均40万应该差不多。那就假设明年开年就开始跌吧,2025年的碳酸锂价格按上限15算一个,再按下限10算一个。
至于说将来碳酸锂跌到10万以下去,好像没几个人会这么认为。要是新能源核心金属锂都不应该挣钱,那哪个能源金属,或者哪个金属,哪个矿产应该挣钱呢?挖矿、炼化毕竟是个苦力活,现在愿意干苦力活的并不多,总得有像样点的收益吧,上游也不能总是给下游免费打工吧。
2025年的碳酸锂价格按上限15万计算:
从PE看,就算作为周期股,也还算有吸引力吧。因为这是价格低点的PE,15万的碳酸锂价格,PE10以下很多。
25年的碳酸锂价格按下限10万计算:
可以看得出来,按现在的扩产计划,10万的碳酸锂价格,大部分锂矿PE还在20以下,个别在10PE以下。
大龙赣锋锂业19PE,二龙天齐锂业 36PE,盐湖提锂老大盐湖股份 10PE,藏格矿业 10PE,江特电机 38PE,西藏城投 21PE,西藏珠峰 5PE(权益权益),科达制造 15PE,中矿资源 10PE,融捷股份 30PE,西藏矿业 31PE(不是PPT锂矿了),天华超净 15PE,川能动力 47PE,永兴材料 25PE,雅化集团 11PE,盛新锂能 19PE,金圆股份16PE。
个别可能有点误差,四川和江西的矿,成本可能会高点。但大体上,是这个区间吧。
另外需要注意,美股上的锂矿股,因为长协占大部分的原因,利润释放比A股慢多了,比如今年今年现货价格国内40~50万,过呢长协在25030万,美股锂矿长协是主流,价格变化缓慢,利润释放也缓慢,比如SQM和雅宝21年平均碳酸锂吨价6万,Q4调价后不超过10万,Q2022年长协价格约在15~20万,不过2022年SQM长协减少,利润释放可能加速。
美股锂矿不仅利润释放缓慢,股价对价格和利润的反馈也是缓慢的,不会出现A股一波预期打满涨三倍5倍的情况,可以认为是不见兔子不撒鹰,不见到利润释放股价是不会提前动的。
比如sqm最近几个季度利润是上升的额,股价近半年都是是升势,天齐是降势,国内锂矿去年一波预期打满股价打高了,sqm利润释放慢,股价走势慢,sqm今年随着利润释放股价大概率会继续走高。
现在天齐锂业的PB是7.44,静态PE70,赣锋锂业的静态PE是27.9,PB是6.66,美股纯锂矿LAC的PB是6.73,亏损,Livent市盈率5763,PB4.54,主业锂矿的雅宝市盈率187,PB 4.18,主业锂矿的SQM 市盈率38,PB6.98。随着一季报的公布,他们的PE都会降低。
可以认为,现在A股主流锂矿股的估值和美股锂矿股的估值是差不多的,反映的是已经兑现的业绩,目前是典型周期股的估值。
我们不在这里讨论哪个好哪个不好,因为PE也不是唯一影响价值和股价的因素,还有扩产预期、储量等等因素。
当中长期看(25年),因为量的提升,锂矿锂盐价格回落到行业内外合理介个共识的下限时,在现有估值下,锂矿们的PE都在20以下,个别在10左右,这是不是有一定的安全垫了?
不管什么周期股,不管什么金属,价格在低位区间的时候,10~20PE都已经很不错了。
当然,在10万价格的预期下,未来几年,这些锂矿股,向下波动的幅度确实有限。
这么看,在10万以上的任何价格区间,能够稳定住,是不是都算利好了?
价格中枢提升,利润就提升,估值中枢也会提升。
至于短期走势,可能还得看“宁王”、锂电池板块、大盘、资金的脸色。
锂矿不可能也不需要榨干整个产业链的利润,更不需要涨价到需求被全面持续地遏制,完全能够在一个产业链上下游都很接受的价格,挣到很不错的利润。
这很和谐,也很平衡,应该,也不会有人天天喊这喊那了,应该,也不会有人去采国内拿点可怜的品位0.1的锂矿了吧。
靠量的提升挣钱,在上下游都觉得很舒服的价格也能挣到不错的利润,有不错的PE和估值,是不是也可以算成长股了?
四、机构的傲慢与偏见
机构认可制造业,不认可矿产资源;认可制造业高估值高毛利,不认可矿产高估值高毛利。比如比亚迪、宁德时代、国轩高科,可以持续给高估值,但锂矿不行。原因很多,五花八门,锂矿价格走高之后鬼故事一个接一个。
在预期你的预期之下,开始搞困境反转,地产、养猪、旅游等等,越差越推,已经这么差了,还能差到哪去?终究要回归历史中枢的吧。
对比的就是,价格已经这么高了,还能高到哪去?业绩已经这么好了,还能好到哪去?
比如说,锂矿已经爆炒过了,预期已经打满了,是时候寻找下一个爆发行业了。比如可以买铜了,铜要被积垢赋予能源金属的属性,成为成长股了。比如可以买“可以传承”的中药了。
比如,锂矿终究周期股,高速扩产很快供过于求,高价格高毛利不可持续。比如看到sqm和雅宝扩产20万吨,宜春扩产40万吨,这是很吓人的。
再比如,锂盐价格过高,会反噬需求,需求降低,锂盐仍会过剩,价格自然走低。甚至有三月电池厂排产减少的闹剧,也有比亚迪宁德携手产业链上的厂家抵制某个价格以上锂盐的传言(参考前期专栏文章)。
再比如,锂盐价格过高,会不利于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中下游都赚不到钱,会影响扩产也会影响需求释放。甚至大厂宁德时代的曾老板直接在会上呼吁对锂矿“保供稳价”,更有期待上面出手集采的传闻。
再比如,中汽协副秘书长:该杀杀锂的“妖价,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坚决打击囤积居奇、投机炒作,推动新能源车关键原材料价格回归理性再比如,国轩高科董事长李缜:宜春将形成年产50万吨的锂开发,彻底终结中国锂短缺情况,预计到2040年,随着电池回收再利用发展,人类将不再需要向自然界无限索取电池制造资源。
甚至火星大神马斯克都参与到这个鬼故事里来。
马斯克说:“锂的价格太疯狂了。除非锂的价格下降,否则特斯拉可能不得不直接大规模进入锂的采矿和冶炼领域。锂本身并不缺,地球上到处都是锂,只是采选和冶炼的扩产速度慢了”。
这意味着,锂矿锂盐再不降价,特斯拉要自己下场干锂了。
机构一直用领先于散户的预期来割散户的韭菜,锂矿的一波预期打满,割完韭菜,就去找一下个预期,可能是铜,也可能是航空、猪肉、地产、旅游,总之机构就是要预期你的预期,要不然怎么体现出机构的水平呢?
既然在锂矿价格与利润高涨之时,机构以周期的视角来看锂矿,那就以周期来看。
去年的锂矿股价上涨周期结束后,基于周期的视角,机构用10~15万的锂矿价格给锂矿做中长期估值。
五、从周期的视角来看,锂矿可能低估
很多人确实以猪的周期或者其他矿产的周期来看待锂矿股,周期有两个核心问题:
1. 扩产和供给增速,矿产有周期,但慢于猪肉,现在成熟大宗矿产的扩产又比锂矿好点,毕竟在产矿多,扩产比新建还是容易点 。
2. 需求增速,猪肉的需求会波动但不至于连续几年几倍增长,其他大宗矿产也是,可能需求有增长和下跌但幅度不至于成倍成倍,锂矿对应的是连续多年30%以上的复合增速。
所以用猪肉和大宗矿产类比锂矿是不合适的。很多周期品,是已经有很大的产量和需求基数,而锂矿的产量和需求,目前处于刚起步阶段。无论是从电动车还是储能来看,都还有5倍10倍的空间,这是锂矿的最主要需求领域。
当然,什么都有周期,没有东西能一直高利润,只是周期长短的问题。
从周期的视角来看,价格上涨或维持高位的时间越长,利润释放的确定性越高。
下表梳理了6个商品价格高点时对应企业的估值水平。
结合上文对2022年的锂矿盈利预测,和近期发布一季度预报的锂矿动态PE到了10PE左右,剔除猪周期的估值,金属资源板块在股价高位对应的PE估值(对应价格高位释放的盈利)平均为30倍以上。而锂矿今年利润释放后,平均PE在10PE。
从周期运行的视角来看,锂矿可能是低估的。
六、锂矿的隐忧
锂矿的未来并非没有隐忧。
首先是供需周期,超预期扩产可能导致的供过于求。
需求上,电动车储能看起来增速是没问题的,这个基本没人质疑,只是增速的多少问题。供应弹性是最大的悬疑,按照目前的供应增速,未来三五年大概率是紧平衡,但是如果我国、澳大利亚、南美、墨西哥、非洲等国家地区,打破常规的矿产审批程序,开足马力扩产,特别是盐湖极限扩产,供给是有可能大幅增加,甚至略超需求的。
有机构预测,今年过剩5万吨,明年过剩15万吨,后年过剩30万吨。
但是这个可能性太小了,首先不符合环保大趋势,其次也不符合矿产地的利益最大化、持续化。
其次是锂电池的路线被否定。现在的钠离子电池已经展现出在储能应用上的可能性,氢能源汽车也是国家支持的未来战略路线。
再次就是锂的来源,从采矿为主发展为回收为主。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种金属能够实现从采矿为主发展为回收为主,但是锂将来的最主要用途,占到70%以上的用途可能是电池这个比较单一的场景,这为可能的大规模回收创造了可能。
当电池的总量规模达到稳定阶段之后,理论上回收率现在已经高达91%,那么需要的采矿量就不多了,此时可能阶段供过于求。但是这个问题还有一个限制,那就是回收也是有成本的,可能在8~10万,那么锂矿在这个价格附近,回收法的经济竞争力并不强。但是有一个问题就是,锂矿回收成本这么低,也没有见到大规模的回收出现。
宁德时代的老总,在锂电池行业影响力很大,在一季报的电话会议上表达了:邦普的锂已经到了91%的回收率,镍和钴到了99%,长期看,电动车渗透率到80~90%,都不用新挖矿了,中期公司就靠钠离子电池,短期宁德已经拿了两个大矿;碳酸锂,没有什么技术突破,昨天卖35万,今天卖50万,这里面就有投机倒把的因素在。
七、对锂矿的理解
机构的理解仅仅停留在最初级层次,锂矿是周期。书本与历史告诉他们,锂矿=锂+矿=妥妥的周期股。当锂矿锂盐价格涨到之前(2017)的高位,他们认为这是撤退的信号。他们把锂矿股看成了单纯的锂矿股,但这个是彻底的错误。
我们首先看前提条件。
首先,锂电池这个行业会被彻底颠覆吗?
理论上,锂电池在动力电池和储能这两个最重要方向的应用,可能被纳电池、铝电池、锑电池或者某电池和其他储能方式,例如氢能储能代替。
但从实际来看,呼声最高的纳电池在能量密度和循环次数上有明显缺陷,氢能在成本、安全、转化效率上有明显缺陷,这是10年内无法完全解决的问题。
钠离子电池循环次数2000次到顶了,磷酸铁锂电池目前是6000次。除了接受低密度低循环次数还要求低成本的特殊情况之外,在锂用完之前,钠离子电池基本没有机会出头。
至于氢燃料电池。电解法制氢,能量损失超过20%,但锂电池直充的效率是99%,差距明显。氢气的存储和运输,要么加压,用790倍大气压把氢气压缩到高压罐中,过程中的能量损耗约为13%,要么液化,降温至-253℃,氢气会凝结,过程中的能量损耗极大,约为40%。氢能转换为电能,转化效率约60%,而锂电车考虑到交流直流的转换,效率约为75%。
所以在可见的未来,氢燃料电池车在效率和成本上还不能商用。
不管是投资买股票,还是国家的能源战略和安全,都不可能建立在10年内还不能大规模商用的技术路线上,更不用说还有不确定性的技术路线。
现在皮卡已经有大规模的锂电池规划了,重卡也在尝试锂电池。
但是,投资和国家战略都讲究时效。10年后可能发生的事情,对99.99%的投资者来说,没有意义。10年后才有定论的技术路线,对近期的新能源策略也没有意义。
由于电极电势最负,锂是已知元素(包括放射性元素)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也是密度最小的金属,所以,动力电池必然是锂离子电池。
在这条路线上,无论是三元电池,包括高镍三元包括4680,还是磷酸铁锂电池,包括磷酸锰铁锂电池,还是未来的半固态固态电池,锂在其中的占比只会增加不会减少。
在肉眼可见的未来,看不到锂的大规模应用被颠覆的可能。在肉眼可见的未来,锂作为“白色石油”的名号将长期存在。
锂电在可见的未来都不存在被颠覆的问题。
第二,也是最重要的,锂矿的供需趋势。
既然锂电池这个行业不会消失,锂的需求长期存在,影响锂矿锂盐的价格和厂商利润的终极力量,还是来自于供需形势。
全球电动车渗透率2021年是8%,2022年将迈过10%达到12%,也就是说:中国的电动车刚迈过启动期,进入加速期;全球的电动车即将迈过启动期,稍候将进入加速期,还有5年的高速发展期;中国的电动车发展速度快于全球平均水平,整体产业链竞争力处于全球领先水平。
储能还在1~10的启动期,总量暂时还不大,但增速更可观,新增装机量的2021~2025年年复合增长率约104.5%。
所以当前锂矿锂盐的价格,主要还是受电动车需求的影响,特别是中国的电动车销量。
我们可以看看锂矿价格和国内纯电电动车的销量之间的关系:
招股研究社的数据:
2021~2024年随着全球新增产能的陆续投放,锂供应短缺不超过10万吨,2025年随着新能源汽车快速渗透,销量将大幅提升,供需缺口扩大至29万吨。
国内确实也有部分(或者很多?资料有限,无法统计)机构预测2025年锂矿过剩的。国外预测各种都有,对锂在2025年市场前景的预测范围从13%的需求缺口到17%的需求过剩:
不同预测差距如此大,说明锂矿是一个处于急剧扩张边缘的小市场。
至于锂矿价格高反噬需求:首先,锂价每涨10万,磷酸铁锂整车成本上升3807元,三元整车成本上升5363元,就算再涨30万,理论上磷酸铁锂整车成本上升11421元,三元整车成本上升16089元。
我就不列举了,基本上所有的品牌和车型都在涨价。甚至,五菱宏光MINIEV都涨了4000~8000,起售价可是28888的。
然而这是不是就反噬了需求,销量下滑,消费者不认可电动车了呢?并没有,3月的销量已经出来了,头部电动车品牌销量同比仍然是100%的上涨,电动车仍然是一车难求,提车等待时间从一两周到一两个月不等。
购买电动车并不是为了补贴,也不是为了车牌,而是电动车的综合竞争力,特别是用车成本上,具备相对于燃油车的优势。当然我说过,电动车在某种程度上,相对于燃油车来说,是一种消费降级,但起码还消费得起。电动车的消费已经进入自驱的良性循环,甚至涨价、排队也不能阻挡这种循环。
至于涨到80万,100万,会不会反噬需求?什么叫反噬呢?供不应求,涨价还是抢着买这叫反噬吗?这只能说明需求强硬,说明电动车的综合竞争力很强。
但锂矿就这么多,需求太大,给谁不给谁呢?低端电动车可能会有压力,但锂矿既然不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只能满足对价格接受度高一些的人群的需求,比如中高端车。锂矿扩产了,这时候才能进一步满足低端电动车的需求。
电动车其实是一种消费降级。对少数人来说,电动车是一种体验升级,但对大部分人来说,是一种消费降级的选择。电动车可能目前有一些不便,但只要购买使用综合成本比燃油车低,就算锂矿价格高传导到终端电动车价格涨了,电动车还是在经济实用性上更有吸引力。这才是电动车需求暴涨的核心原因,说明电动车已经进入自驱发展阶段,而不是靠补贴和强制。
最后,现实才是最准确的,价格涨跌才是最准确反映供需关系的数字。
锂是自然界中标准电极电势最低、电化学当量最大、最轻的金属元素,因而是天生的电池金属,具备长期需求刚性。
锂的全球资源总量充裕,可肩负重任、支撑全球大规模的动力和储能应用。
但资源总量充裕≠即期产能充裕,兼具大规模聚集、高品位、便于开采的优质锂资源项目稀缺,且全球分布不均。
锂是一个低品位矿种,除了资源禀赋,提锂工艺对于成本也产生重要影响;锂是一个新兴矿种,各类提锂技术的发展潜力依然较大。
价格可能有周期,需求和产量是成长。
无论从理论还是现实上看:锂是史无前例的超级周期成长金属!
八、电动车重构全球工业和经济中心
汽车,是全球最重要的大宗产品。汽车正在经历从百年以来从未有过的燃油车到电动车的跨时代变革。
迄今为止,汽车仍然是大规模生产的民用产品之中最为复杂的。就零件数量和制造难度而言,手机是远远比不上汽车的。汽车有数万个零件,设计寿命往往在十年以上,期间要经历风霜雨雪,夏季酷暑和冬季严寒。现代工业的奇迹之一就是能把这么复杂的一个东西做得可靠性如此之高、可维护性如此之好,成本还如此之低。
中大型飞机复杂度及可靠性要求确实高于汽车,但这些都是商用产品而不是民用产品。商用产品相较于民用产品的特点是生产规模小、可维护性要求相对低、价格相对不敏感。
汽车行业对于生产管理有着非常高的要求,能够辐射其他制造行业。汽车行业是一个高度综合的行业,会带来几乎整条产业链。
汽车行业是一个国家制造业的标志,也是工业实力的标志。
汽车是德国的第一大支柱产业,为德国经济直接创造了近百万个就业岗位、贡献约12%的税收。德国每7个工作岗位中就有一个与汽车行业有关。
汽车工业是日本第一大经济支柱产业,占到整个工业产值的近40%,举足轻重。汽车及相关产业在日本国内提供了约530万个就业岗位,占总就业人口的8.3%。在世界五百强里面的日本工业企业,一半的利润来自汽车行业。
汽车产业也是美国、法国、韩国的重要支柱产业。
每当一个经济强权崛起的时候,它都会产生出来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一种管理体系。美国超越欧洲的时候,福特公司在1920~1930年代产出了大规模流水线生产体系。而日本在挑战美国的时候,丰田于1950~1960年代产生出了精益生产体系。
汽车工业被喻为工业中的工业,如果把零部件及汽车后产业算进去汽车业占世界GDP的15%左右。从业人数占在总就业人数的10%左右。
手机,可以造就几家公司,苹果、oppo、vivo,而汽车,某种程度上说可以造就几个国家,韩国、日本、德国,以及部分美国。
传统汽车的市场规模(1.8 万亿美元)是智能手机(5000亿美元)的3倍以上。
说美国为首的西方是车轮上的国家并不为过。但这个车以前是燃油车,以后是电动车。
中国能否成为工业强国,能否成为制造业强国,可以说电动车这一场仗,将很大程度上决定结果。
电动车不仅是新能源变革中终端产品的最大抓手,在未来的新能源时代,也将和以前的传统能源时代一样,电动车必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和最重要的制造业行业。
中国电动车产业链在全球的崛起,将意味着中国的综合国力提升一个大的台阶。
电动车40%的成本是电池,电池最核心的原材料是锂矿锂盐。
九、锂矿是新能源的战略资源
我们正处于全球百年未遇的能源转型新时代。
碳中和、碳达峰从全球共识走向全球行动。能源消费电力化、电力生产清洁化,全球正迎来摆脱化石燃料依赖、向清洁可再生能源转型的时代变革(俄乌冲突只是短期扰动因素);电化学储能等新型储能,以锂电体系为代表的化学电源是绿色变革中的基础装备;双碳目标也将深刻影响未来全球大循环、全球供应链的走向,以及工艺设计的思路。
全球新能源汽车已经从启动期进入高速增长期。
能源转型和新能源汽车,我们已经走在全球前列,具有有竞争力的产业链。如果说这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话,我们有可能凭借在这次革命浪潮中成功翻盘,引领全球趋势,将国家实力和产业竞争力再上一个台阶,成功跨入发达国家行列。
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电动车目前是主战场,储能是未来的大战场。
电动车的核心是电池,储能的核心也是电池,电池的核心是锂。
锂矿就是“白色石油”,在新能源的产业链条里是不可再生的战略资源,犹如煤炭石油天然气之于传统能源和传统燃油车。但由于其普遍低品位,其稀缺性和战略价值远超煤炭石油天然气。
可回收?
不管是单价高的稀有金属,还是单价低的大宗金属,金银,稀土钴镍,铁铝,哪个金属的回收产量能够占金属产量的大头?甚至说忽略不计也不为过吧。铁,人类大量使用多少年了?我国大量使用多少年了?回收流程技术成不成熟?能成为替代铁矿石的主流铁金属来源吗?
如同其他所有金属矿产,回收并不影响锂矿的紧缺性。
周期性?
万物皆周期,新能源、电动车、锂矿处于超级成长周期。资源=周期?矿=周期?是有有没有周期?铁矿有没有周期?是石油铁矿扩产容易,还是锂矿扩产容易?传统能源是不是典型周期,是不是要没落了?必和必拓一年挣100多亿美元,力拓一年挣200多亿美元,淡水河谷一年挣200多亿美元,沙特阿美一年挣1000多亿美元。多年来,无一年亏损,利润逐年上升,这即是周期?这就是没门槛,一扩产就供过于求的矿?
周期波动不影响锂矿的成长性,因为需求量在大幅增长。
锂矿是新能源时代最重要的战略资源,锂盐是电动车最重要的原料构成!
在未来的新能源时代,锂矿对于我们的能源安全、原材料安全、新能源产业链的全球竞争力的重要性,应不亚于现在的石油与铁矿。
十、以史为鉴:铁矿与石油
我们在石油和铁矿上为什么这么被动?为什么不得不花这么大代价进口?
2021年我国进口原油花费超过1.66万亿元,原油进口对外依存度72%。
除了美国以外,西方发达国家并不是产油大国,但是他们是石油资源强国。除了沙特阿美石油公司是依靠石油国有化后来才成为全球石油巨头,真正的全球石油巨头是五大石油公司:英国BP、荷兰壳牌、法国道得尔、美国埃克森美孚、美国雪佛龙。
五大石油公司2021年净利润890亿美元,约5400亿人民币,不要提中国三桶油,不一样的性质。三桶油挣的什么钱?五大石油公司拥有全球各地的油井权益,挣的什么钱?
“三桶油”的跨国指数只有约30%,而BP、埃克森、道达尔等国际大公司的跨国指数则分别达到84%、76%和76%。此外,尽管中国油气企业积极在海外拓展,但在海外油气产量占所有油气产量的比重上,“三桶油”也只有约30%,而BP、埃克森、道达尔的海外油气产量占比分别为89%、84%和70%。
西方国家在石油成为支撑能源之前,就在全世界勘探、开采、控股石油资源,即使几十年来一部分石油资源被当地政府国有化了,西方国家的石油公司现在仍然掌控着很多石油的开采权和收益权,因为石油从勘探、设计、建设、开采、销售,是需要投资、专业技术、销售网络的,这些基本都掌握的西方的石油巨头手里。
美国其实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这几年迅速成为全球第一大产油国,但在此之前,美国冰冻了国内包括海上石油开采数十年。
中国号称钢铁大国强国。中国是全球钢铁产能第一的大国。2020年,中国粗钢产量占全球的56.5%,为10.53亿吨。而日本的粗钢产量则仅为8320万吨,全球占比只有4.4%。
2021年,中国钢铁业历史上业绩最好的年份,所有钢铁企业净利润1100亿人民币左右,所有钢铁人扬眉吐气的年份。但是仅仅三大铁矿石巨头澳大利亚必和必拓、英国力拓、巴西淡水河谷,2021年合计净利润617亿美元,约3800亿人民币!
铁矿这几年的需求不是在鼎盛期,疫情对各种建筑活动也有抑制,最近一年,铁矿的毛利仍然是90%以上,而中国最优秀的钢铁公司宝钢,毛利是9.58%。
但是产量占比不到5%的日本,手握全球钢材市场的定价权。首先是,日本钢铁企业技术含量高且领先,能够打造出品质更为优越的钢材。更重要的是,日本掌握了全球钢铁上游资源。
日本资源更为贫乏,但很早就在全球寻求控制资源。三井财团 ,分别投资淡水河谷、力拓和必和必拓,在这全球铁矿三巨头中持有一定的股权,特别是淡水河谷 ,2003年,三井出资8.5亿美元收购了淡水河谷母公司15%的股份,进入了该公司的行政委员会,成为该公司实际的经营决策者。日本虽然本土没有铁矿,但日本最后还成为世界第三大铁矿资源强国。力拓旗下罗布河公司43%的股份被日本新日铁、三井、住友这三家日企握在手中,淡水河谷旗下MBR公司50%被三井拿下等等。
铁矿我们虽然后知后觉,也曾尽力走出去过,奈何非经济因素加上时间晚,被人看穿了掐准了狙击,成效不明显,仍然十分被动。
2021年1~12月,中国累计进口铁矿石112431.5万吨,同比减少4519.0万吨,下降3.9%。但从进口额看,按人民币算,2021年铁矿石进口额同比增加3385.2亿元,增幅39.6%,达到1.2万亿元(为首次突破1万亿元),占中国17.4万亿元进口总额的7%。按美元计算,2021年铁矿石进口额1846.7亿美元,同比增加609.4亿美元,增幅更是高达49.3%。
石油和铁矿石我们2021年进口合计近3万亿元,我们的石油铁矿企业在海外的净利润几乎可以忽略,海外的石油铁矿石是暴利的,3万亿元的进口,它们至少要挣2万亿,而我们全国工厂对外贸易辛苦苦一年的贸易顺差也才四五千亿人民币。
我们是最大的石油消费国,最大的钢铁消费国,我们有最大的石油化工产量,我们有全球最大的钢铁产量,但石油钢铁我们没有定价权,我们要用制造业辛辛苦苦赚来的钱去支付价格高昂的、利润高昂的石油和铁矿。
十一、锂矿格局非常严峻
新能源时代,我们岂能再蹈铁矿石油覆辙?
要知道,我国的铁矿石资源储量有200亿吨,占比12%,位居世界第四,仅次于澳大利亚、巴西和俄之后,但是贫矿多,富矿少。数据显示,铁矿石品位最好的三个国家是南非(63%)、印度(62%)、伊朗(56%)和俄罗斯(56%),当然巴西和澳大利亚也不错,分别是52%和48%。而中国的铁矿石品位只有35%。
现在我们再生气,再怎么变着花制裁澳大利亚,澳大利亚再怎么涨价,就是没办法动它的铁矿石。因为我国每年的铁矿石进口超过10亿吨,全球80%的铁矿石都被我国收过来了,我国铁矿石进口依赖度约70%,67%来源于澳大利亚。
南美锂三角——智利、玻利维亚、阿根廷三国占据了全球近60%的锂资源,且盐湖资源禀赋极佳,储量大、浓度高、镁锂比低,采用低成本的摊晒法即可生产,提锂成本仅为3000~4000美元/吨。
其他资源量丰富的国家还有澳大利亚、美国,其中澳大利亚锂资源量为630万吨且大部分为硬岩型锂矿,是世界上最大的硬岩型锂矿出口国,品位高。而我国的锂辉石锂云母盐湖锂,基本都是品位低含量低难开采。
锂矿,形势比铁矿更严峻,我们的锂矿储量只占全球的6%。
从企业的角度,全球的锂资源集中度较高,主要产能由美国雅宝 ALB、美国富美实(FMC 旗下的 Livent)、澳大利亚泰利森 Talison(天齐锂业占比 51%,ALB 占比49%)和智利矿业化工 SQM(天齐锂业入股 25%)四家垄断,约占据了全球90%的产能,我们是有差距的。
2020 年我国锂原料产量占全球比例仅24%,基础锂盐冶炼产能却高达全球的69%,我国掌握了全球绝大多数的锂加工产能,但锂资源的自供能力明显不足,2020年原料自供率仅32%。
除了赣锋锂业和天齐锂业,国内所有锂矿公司今年的自供矿碳酸锂产能都在2.5万吨以下,赣锋锂业只有4.6万吨,天齐锂业5.5万吨。雅宝2022年锂产量预期为10万吨LCE,全部自供矿;2025年产能37万吨目标产量20万吨,全部自供矿;SQM,22年销量指引14万吨LCE、23年销量指引18万吨+,25年产量30万吨,全部自供矿。从产能产量和自供矿两个角度,我们还有差距,还需要努力。
4月1日,白宫表示拜登将签署行政令,授权使用《国防生产法案》确保推进清洁能源转型所需的关键材料。将新能源所需的矿产,纳入国防生产相关的清单,定位应该算可以了吧?
美国的新能源车渗透率才4%,已经有这个认识了。
我国的锂矿进口依赖度约为70%,近一年来锂精矿上涨幅度超过10倍,从去年上半年不足500美元,到今年二季度超过5000美元/吨。
澳大利亚锂矿商Allkem4 月1 日公告大幅上调锂精矿价格指引,公司预计2022 年二季度锂精矿平均售价高达5000 美元/吨(SC6%,CIF),环比大幅上涨约125%。
澳大利亚锂矿商Pilbara BMX4月27日第四次拍卖,5000吨精矿成交价格为5650美元/吨(SC5.5%,FOB,约合555吨碳酸锂)。加上90美元(至国内大部分港口)运费以及适当的加工成本后,预计碳酸锂成本约为41万元/吨(含税)。今年底可能通过拍卖将锂矿推升至1万美元,那么锂盐基本成本将超过60万。
澳洲的矿产商,公开承认,是要攫取锂盐的所有利润,只给锂盐加工厂加工费,而且他们在在非洲布局锂矿,在南美也在布局盐湖,他们确实是矿产资源高手。
澳洲的矿产商,已经在撸我们的羊毛。
这只是新能源起步阶段,如果没有资源控制权,将来电池、电动车、储能的利润可能不得不大幅转移给最上游的锂矿,锂矿也完全可能成为卡脖子节点,步石油铁矿后尘。
铁矿稳定在120美元以上很久了,最高曾经到233美元,铁矿石生产成本是14美元(不含运费),国际四大矿铁矿石离岸现金成本均非常低,基本处于20美元/吨左右。从到岸平均现金成本来看,2015~2020年国际四大矿的铁矿石中国到岸平均现金成本均未超过40美元/吨。
也就是说在近几年需求不振的情况下,铁矿石依旧保持67%~83%的毛利。
那铁矿有没有周期,是不是暴利,是不是需求下降了,稍微扩产是不是很容易供过于求,理论上到处都是铁,中国也有铁矿,但是只要我们不能控制大量低成本的矿,而恰好这个矿又是我们大量需要的,国外资源方一定暴利,这个周期可能只是70%还是80%还是90%的毛利的问题。
2022年一季度淡水河谷一家铁矿公司就比我们所有A股钢铁公司挣的钱还要多50%,如果锂矿上游没有充分的布局,将来结果可想而知。
十二、正确的姿势
锂矿形势严峻。
虽然我们锂矿储量并不丰富,但我们也不能在将来仍由别人完全掌控新能源的战略资源——锂。
大力开采国内锂资源,打压国内锂矿锂盐价格和相关公司利润,“保供稳价”,压制锂矿公司市值,建立锂矿集采制度讨价还价,这代表了当前的主流看法与呼声。
但这可能是错的。
对于百年未见的新能源时代最重要的战略资源——锂,我们现阶段的重心可能不是要全方位压制它的价格以保障中下游的利润。
我们是要用全球视野,国内锂电池产业链上下游,同心协力,在全球范围内勘探、合作、控制更多的锂矿资源,为将来更长时间内,锂电池产业链的稳定发展甚至生存,打下基础,为将来我们的新能源安全和新能源自主可控,打下基础!
价格,就让市场和供需决定。
利润,就让市场和企业的发展决定。
估值,就让资本市场决定。
锂矿价格高了,最终把涨价会传导给下游和终端,终端中最脆弱的需求可能被暂时抑制,但强烈的需求依然可以得到满足,待锂矿有资本扩张了,若干年后,绝大部分需求最终才会都能得到满足,锂矿也可以回归相对合理的价格。
新能源是改变全球地缘格局和能源形势的百年未见大趋势,在趋势的初期,锂作为其中的核心战略资源,不太可能成为普通的周期金属,不太可能迅速供过于求,也不太可能只是获取其他金属同样的毛利。
电动车和储能先后跨过启动期,即将进入高速发展期,锂电池中下游的扩张速度是史上最快的工业产能扩张奇迹,终端需求和制造业需求每年都是百分之大几十百分之百的增长,而锂矿,从勘探、探转采、环评、设计、建设、产能爬坡,怎么可能跟上这波史诗级的需求暴增?
既然锂矿产量难以匹配需求,价格必然上涨,出清一些价格承受力弱的需求。
解决价格问题,和长期的供需匹配问题,就需要积极的甚至激进的锂矿产能扩张。要扩张,就需要资金。
如果锂矿快速回归到所谓的“合理价格”,没有了高额利润的吸引力,锂矿公司没有了丰厚的利润,就没有能力投资。亏了几年刚赚点就很快回归正常利润了,那要是过个几年,可能又没有利润了。倒贴又不是没发生过,犯不着为了这点微薄的利润冒险投资。
只有包括锂矿公司在内的锂电池上下游公司、传统矿产公司、其他行业公司,前赴后继投资锂矿的勘探、审批、设计、建设,才能在三年五年十年后,产出更多的锂矿,满足三倍五倍的终端锂矿需求!
中国的锂电池上下游,也唯有如此,打通锂矿这最后一公里,拿下全球锂资源的制高点,辅以本已不弱还在上升期的锂电中下游,我们的锂电产业链才会问鼎全球,我们的电动车才有了坚实的大后方在世界各地披荆斩棘!
而目前中国的锂矿公司,在全球巨头面前,都还是小弟。
全球的锂资源主要产能由美国雅宝 ALB、美国富美实(FMC 旗下的 Livent)、澳大利亚泰利森 Talison(天齐锂业占比 51%,ALB 占比49%)和智利矿业化工 SQM(天齐锂业入股 25%)四家垄断,约占据了全球90%的产能。
我们的锂矿公司和全球巨头现在差距很大,以后可能差距更大,他们是美国公司、澳洲公司、南美公司,在锂矿富产区澳洲南美,那是他们的主场。
我们不团结,不格局,不远见,将来在新能源时代的核心战略资源——锂矿上,必然受制于人,我们的锂电产业链中下游再强大,也是跛脚的,随时会被别人卡着脖子。
锂矿的价格高,我们可能控制不了,但给国内锂矿锂盐公司估值高一点,貌似不是问题。不仅不是问题,还是解决问题正好需要的。
2019~2020,绝大部分锂矿都是亏的,所以关了很多矿,所以这两年矿不够用了。
刚赚了一个季度的钱,还没喘口气,还没开始大面积上新产能,下游就开始说受不了,两大巨头联手,带着小弟们,要抵制锂矿涨价,是不是有点早有点急了?
赚了钱要还债,要收矿,要建产线,还得适当给股东回报。
不然,永远不能赚钱,或者永远看不到赚大钱的希望,股东会扩产吗?股民会为高股价买单吗?没有盈利前景的行业和项目,定增能通过吗?债权融资能有人接吗?
都不能。
矿产投资向来都是资金需求大、周期长、风险高的投资。
动辄几个亿,几十亿的资金,动辄两年三年的达产周期5年十年的回本周期,甚至供过于求的时候卖一吨亏一吨还得吃着黄连卖?为什么?因为停产、破产,那意味着更多的损失,甚至前期几个亿几十亿的投资打水漂。
但这么大的投入,资金成本、时间成本、价格风险,从投资收益来说,这么大的风险,必须匹配非常可观的利润潜能,才有人愿意开矿扩产。
别的行业不说,锂矿前几年低潮的时候,多少好矿大矿都亏损关门破产了。这半年价格是上来了,你看他们重新开张了吗?有,但也有矿还是没办法。关门要花钱,开门又要花钱花时间吧,前几年都搞怕了,等我刚花了大钱开门价格又下去怎么办?矿老板也怕被市场反复割啊,哭都没地方哭。
天齐锂业,和澳洲的锂矿应该是有话要说的。西藏珠峰、藏格矿业, 应该是也有话要说的。中矿资源、融捷股份、江特电机,锂矿扩产线要钱吧,不管是贷款还是定增,西藏珠峰、西藏矿业、西藏城投、藏格矿业,投盐湖扩产要钱吧?
一个矿从勘探、审批到设计、建设、达产,一条几万吨的锂盐产线建设,这都是十亿几十亿的钱,刚缓口气的锂盐锂矿手上的现金是远远不够的。
没有良好的盈利前景,没有赚大钱的前景,这些钱是筹不到的。这些公司刚刚转入盈利状态,手里的钱离完成这些扩产项目差太远了。
就靠现在这么点矿,那电动车也好,储能也好,何年何月能规模化能发展能普及起来?
所以要匹配将来锂电产业持续快速发展所需要的的锂矿,必须要锂矿价格和公司利润在相当长的时间,比如三年五年,保持高位,让现在的锂矿锂盐公司、锂电池上下游公司,甚至行业外的公司,都有兴趣和信心进入锂矿行业,才能实现三年五年间锂矿持续扩产,满足新能源发展的需求,诞生一批有资源有实力的锂矿锂盐巨头。
我们的盐湖提锂技术最初来自于俄罗斯和西方,但是经过多年的投资,现在我们的盐湖提锂技术已经是完全不输西方了。
我们的矿石品位不高,但是我们的矿石提锂技术,这些年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无论是透锂长石提锂,还是锂云母提锂,甚至黏土提锂,我们都在全球顶尖水平。
如果这个行业有利润,有高额利润,有合理甚至偏高的估值,国内锂矿公司就有源源不断的资金,能吸引到顶尖的人才,开发出领先的技术,不断获取全球锂资源的控制权。
有人说,高价的锂盐,利润大部分都被高价的锂矿分走了,锂矿的绝大部分利润,又被国外的公司或当地政府用高额资源税分走了,所以高价锂盐锂矿之下,我们的钱被外国公司或者当地政府给赚走了!这不合理!
这是合理的。
谁拥有和控制锂矿,大部分收益必然就是谁的。企业拥有锂矿,大部分利润是企业的;地方拥有锂矿所有权,大部分利润就会分给地方。
你要搞新能源,你要搞环保,你要搞节能减排,这些很高大上。但是你最上游还需要锂矿,挖矿采矿选矿终究是要不同程度破坏环境的,你不给这些公司、地方、当地居民足够的回报,比如环境修复资金和相当的物质回报,凭什么当地不可再生的资源被挖走,凭什么当地环境要被永久性破坏?就为了实现其他地方的新能源和环保?
就算是用卤水,人家也是用不可再生资源为全球的新能源作出了贡献,拿点高额收益并不过分。
以现在全球各地对矿产、资源、环保的认识,以白菜价获取矿产资源是不太可能了,在新能源和环保意识进一步苏醒之前,我们还有最后的时间窗口,去为将来的锂矿来源进行保障性战略投资。
回到国内,国内并不丰富的低品位锂资源为什么要大力开采呢?就为了满足某些环节公司的利润增长诉求吗?
我们的锂资源储备本就不多,把好采的品位好的都开采殆尽,一旦将来国际形势风云巨变,我们的锂矿形势不是更被动?我们的能源安全能否得到保障?
我们国家的很多锂矿的品位都不到1%,甚至是0.3%左右,国外好点的矿山尾矿都在1%以上的,一些以前认为不具有价值的锂矿品位也在1%以上,比如中矿资源和华友钴业等公司在国外这两年收购的矿山。
至于国外的盐湖,品位高出我们的大部分盐湖不止一个数量级,比如察尔汗盐湖浓度为 37mg/L(老卤中 为0.21g/L),而西藏珠峰的阿根廷SDLA盐湖项目锂浓度479mg/L,南美地区主要的盐湖锂含量介于321~1500mg/L,我国盐湖锂含量普遍显著低于南美地区,仅东台吉乃尔、扎布耶盐湖锂含量与南美地区较为接近,为850mg/L、489mg/L,青藏的其余盐湖均不高于300mg/L。
这样低的品位,不说成本,也不说将来万一锂矿价格下跌,留下的烂尾项目和无效投资对当地经济和财力的打击,就是对环境的破坏和剩余物的处理,都是极大的难题。江西锂云母、四川锂辉石、新疆锂辉石,这些都是150~200万吨原矿,才能出产一吨碳酸锂,但是现在锂矿价格高,一些企业挤破头要开采,更因为一些地方因为环保等原因开矿进度慢,一些龙头企业用大笔资金投资作为筹码,利用当地基于发展和部分人渴求政绩的心理,欲强行快速推动锂矿锂盐项目的大干快上。
有这魄力,可以多点耐心,去全球做勘探、开发、收购,甚至包销合作也行。
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这些年,我们的锂矿锂盐公司,对优质矿山盐湖的包销也好,对普通矿山盐湖的收购也好,绝大部分都是从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的勘探采矿公司买下来的?而且大部分都是非洲的矿山、南美的盐湖,不一定是这些勘探采矿公司本国的资源。
这首先说明他们不但是资源大国,还是勘探强国,这些基础性的工作,我们非常缺乏。
另外为什么有些能收购成功?因为澳大利亚、加拿大本身市场小,资本市场比我们还不发达,所以资金不够,需要外部资金的注入。那为什么又有很多收购不了或者只能包销或者合作开发?因为人家多少也看到了锂矿的巨大前景和利益,也不想做一锤子买卖,也要分享未来的收益。
做大做强锂矿锂盐公司,给一定的估值优势,让他们有资金、有信心、有团队,敢于走出去,有耐心做勘探开发,有实力做收购合作!
像中矿资源一样,走出去全球勘探资源,像天齐锂业、赣锋锂业、雅化集团、盛新锂能一样,走出去,包销也好入股也行,像西藏珠峰、藏格矿业、金圆股份一样走出去,发掘成本低、品位高、储量大的盐湖,更要像天齐锂业、赣锋锂业、紫金矿业一样,走出去,试与全球巨头共舞,敢与全球巨头比高低。
中下游巨头比亚迪、宁德时代、国轩高科在国外也有少量动作,但主要落子还在国内,比如宁德时代,在宜春规划了20万吨碳酸锂,一年采矿一亿吨。是不是可以把眼光看一看全球,或者和上游进行合作或绑定,多点耐心支持专业锂矿锂盐公司向全球发展。
锂矿公司不仅需要有利润,还需要有估值。要给锂矿公司估值,还不容易吗?
我们背靠庞大的市场,完整的锂电池产业链,为什么不能给最上游一些估值溢价呢?
锂矿不是需求推动的量价齐升?
具体到个股上,赣锋锂业的权益储量够大、那天齐锂业的矿品位够高、紫金矿业的盐湖投资手笔够大、盐湖股份的自主可控很好、那藏格矿业的五年规划够胆、江特电机的增量空间很大、华友钴业的一体化很全、西藏矿业的新东家有实力、西藏珠峰的产量提升够快、西藏城投的起点够低、科达制造的两条都硬、天华超净的大腿很粗、中矿资源的找矿很强、融捷股份的进度要提速、川能动力的控股股东有实力、雅化集团的产量很激进找矿也可以、永兴材料的自有矿产量提升很大、盛新锂能找矿也有一手。
行业格局认识到位,总能找到一些估值溢价理由。
估值有了,利润有了,就走出去,不要在国内卷,更不要跟着中下游在国内卷了,那不是长久之计。
我们的这点锂矿储备,无论现在还是将来,都不太可能占据锂矿供应的主要部分,但是有这些储备在,关键时刻还是很管用的。永不落下的刀是最有威胁的,永不开采的资源才是平抑资源威胁的最有效手段。
我们可以出于技术研究、舆论攻防的目的,少量或适当开采锂矿,但绝不能大量开采。这部分不多的锂矿储量是我们未来新能源安全保障的压舱石!
不要怕现在锂矿锂盐公司利润多,有了高利润再适当给高估值,国内公司就有资金和实力全球找矿拿矿,特别是拿优质的矿优质的盐湖,赶超全球锂矿巨头,在中国公司里诞生真正的全球锂矿锂盐巨头,为整条新能源产业链保驾护航,成为全球领先的中国锂电池产业链的坚固基石,让我们在引领全球新能源和电动车产业链发展的路上走得更快走得更远!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京北夜光(ID:jingbeiyeguang),作者:汉唐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