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
传感搜
传感圈

仿生粘合有机框架膜 有望实现高效低成本海水淡化

2022-06-29
关注

用这种方法制备的COF膜用于渗透蒸发脱盐,处理重量百分比为3.5的氯化钠水溶液,水通量可达每小时267千克/平方米,为市面上传统高分子膜4—10倍,脱盐率达99.9%。同时,COF膜表现出良好的抗污染能力和长期稳定性,盐浓度适用范围广,展现出很强的适用性。

我们生活在一颗蓝色的星球上,海水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而陆地淡水资源只占地球上水体总量的2.53%。因此海水淡化是解决地球淡水资源缺乏的有效途径之一。

日前,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姜忠义、潘福生课题组和南开大学张振杰课题组研制出一种名为“共价有机框架”(COF)的新型膜材料,应用于渗透蒸发脱盐技术,可快速淡化海水,而且该方法整体综合能耗比目前已有的海水淡化技术更低。相关研究发表在国际期刊《自然·可持续发展》上。

渗透蒸发成海水淡化新兴技术

现有的海水淡化技术根据技术原理大致可分为热法(或称蒸馏法、蒸发法)和膜法两大类。

“热法脱盐的核心在于利用热能驱动盐水相变(从液态水变为水蒸气),通过相变过程实现挥发性物质水和非挥发性物质盐的分离。”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姜忠义介绍,多级闪蒸和多效精馏是发展时间最长,应用最为广泛的两类热法脱盐技术,这两种技术的装机容量占全球海水淡化总装机容量的25%。

热法脱盐虽然脱盐率高达99.9%,处理量大,但需要把液态水变为水蒸气,因此能耗较高,产水总体成本大约为6.5—17.7元/吨。因此热法脱盐在热量充足的中东地区等应用更为广泛。

膜法脱盐包括反渗透、正渗透、纳滤等,因为无相变过程,所以通常无需提供水的汽化潜热。

“相比于热法脱盐,膜法脱盐在能耗上表现出显著优势。反渗透技术是最为成熟的膜法脱盐技术。”天津大学化工学院研究员潘福生解释,这种技术利用半透膜实现盐离子和水分子分离,通过精密构筑膜孔道尺寸及电荷性质,使得膜只允许水分子通过而截留盐离子。当在盐水侧施加一个大于盐水渗透压的压力,即可驱动水分子由盐水侧向淡水侧扩散,而盐离子无法通过,即可实现盐水分离。

由于反渗透技术不需要相变,不需要消耗潜热,如果水回收率达到50%的时候,其热力学极限能耗为1.06千瓦时/每立方米(kWh/m3),远低于热法脱盐的13kWh/m3,其产水成本为4.7—7.4元/立方米。

目前膜法反渗透技术已成为全球装机容量最大(约占69%)、应用最为广泛的脱盐技术。

“也因为如此,膜材料被称为海水淡化技术的‘芯片’。”潘福生介绍,国内相关研究起步较晚,海水淡化反渗透膜使用的高端聚酰胺膜材料主要依赖进口,核心材料、工艺、装备的国产化依旧是膜技术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兴起了一类新的脱盐技术,即热—膜耦合脱盐技术,如渗透蒸发。该类技术既具有热法的相变过程,也具有膜法选择渗透特性,因此在能耗和脱盐性能上均表现出独特优势。

“渗透蒸发脱盐的原理是海水在膜两侧蒸汽压差的推动下,水分子在膜中经过液体流动,发生相变,最终以气态形式透过膜,而后冷凝收集。”潘福生介绍,不同于膜蒸馏,渗透蒸发膜为亲水的致密材料,孔径通常小于1纳米,膜本身具有阻隔盐离子的能力,起到主要分离作用,同时盐无法发生相变,从而被进一步截留。同时,大量的纳米膜孔道作为毛细管可提供丰富的蒸发面积,其气—液界面的存在也可以让水轻松通过。

渗透蒸发具有膜法脱盐低能耗的优势,其能耗估算约为5—7kWh/m3,电能消耗低于反渗透技术,因此其产水成本预计为4.5—12.9元/立方米,有望成为最为经济的脱盐技术之一。

仿生技术解决成膜性差难题

目前,渗透蒸发技术用于脱盐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其核心技术就是膜材料的选择和制备。近年来,COF作为一种高度规整有序的框架结构高分子,有望成为新一代的脱盐膜材料。

“COF通过可逆共价反应将结构单元定向组装形成框架孔结构,实现了膜内传质通道从无序到有序的转变。”南开大学化学学院研究员张振杰解释,二维COF具有原子级厚度,可进行模块化组装,把无序曲折的网络孔道变为有序的框架孔道,就像把弯弯曲曲的羊肠小路变为宽阔笔直的大马路,从而减少水通过的阻力并提升筛分能力,最终获得高通量和高脱盐率。

不过作为一种晶态材料,COF成膜性较差,制备超薄的COF膜是极大的挑战。

“COF膜内部是晶体的拼接,晶体与晶体之间的边界很脆弱,就像在同一块地方铺地砖一样,地砖块数越多,产生的缝隙就越多,容易有缺陷。”姜忠义介绍,为了填补膜内的边界缺陷,团队借鉴沙堡蠕虫筑巢过程和巢穴结构,提出了解决方案。沙堡蠕虫是一种生活在海岸边的软体动物,在筑巢时会先收集附近贝壳碎片、沙砾等物质作为筑巢的原材料,而其所分泌的胶状黏液可以将碎片粘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居巢。

团队设计制备了具有粘合作用的纳米胶带,用来粘合纳米片边缝,把单片的纳米片拼接起来,从而使单片纳米片的面积增大,形成完整而牢固的结构,膜的整体质量也更高。

“不过在纳米胶带材料选择上我们遇到了难题。并不是每种材料都能制备成纳米胶带,这和材料的形貌、化学组成有关。”张振杰说:“通过对上千种COF材料进行筛选并进行理性设计,我们最终从中找到了满足需求的超微孔纳米胶带材料。”

胶带最主要的特性是要有“粘性”,纳米胶带的粘性是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实现的。“我们在设计的时候把纳米片设计成带负电,纳米胶带带正电。”张振杰介绍,制备带电COF材料也是一个挑战。我们刻意设计了含有吡啶官能团的构筑单体,吡啶官能团非常容易与酸结合进行质子化,使COF材料带正电。因此通过简单的酸处理,就可以得到带正电的纳米胶带,而且质子化程度、强度都非常高。纳米片和纳米胶带正负电中和,从而得到中性、稳定的COF膜。

用这种方法制备的COF膜用于渗透蒸发脱盐,处理重量百分比为3.5的氯化钠水溶液,水通量可达每小时267千克/平方米,为市面上传统高分子膜4—10倍,脱盐率达99.9%。同时,COF膜表现出良好的抗污染能力和长期稳定性,盐浓度适用范围广,展现出很强的适用性。

成本降低到每克1元以下

将COF膜用于渗透蒸发海水淡化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COF膜材料结构规整有序、稳定性强,属于海水淡化的新一代膜材料。同时新兴热—膜耦合脱盐法是极具潜力的新一代脱盐技术。”姜忠义表示,这种强强联合一方面可为海水淡化领域带来新的血液,推动现有技术的发展,提高性能,降低能耗;另一方面有望打破目前反渗透海水淡化国外技术垄断的地位,破除行业与技术壁垒,进一步提升我国海水淡化自主技术的国际竞争力。

此外,COF膜潜在的应用领域也非常广阔。由于COF膜的强筛分性能和有机材料特性,还有望在清洁能源生产、二氧化碳减排等领域得到应用。

“团队致力于探索宏量、绿色制备COF的工艺,现在也取得了一些进展。”张振杰介绍,无需加入有毒的低沸点有机溶剂,只采用熔融聚合工艺就可以制备COF。使用这种工艺无需处理危废,降低了成本,同时产率高,目前已经实现了千克级的绿色合成,成本降低到每克1元以下,接近工业化生产成本要求。

不过,目前COF膜的规模化制备、海水淡化集成工艺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团队期待未来可以真正实现COF膜的工业化生产,推动海水淡化技术上一个新的台阶。获 取 更多前沿科技 研究 进展访问:https://byteclicks.com

山东省青岛市的海水淡化厂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澳大利亚研究人员找到一种生物燃料废水净化简单方法
  • 新气凝胶让水净化速度更快、成本更低
  • 前沿综述:水污染控制专题
  • 科学家创造一种新型纳米复合材料对工业界具有很大意义
  • 废水变宝:提高生物燃料生产的商业可行性
  • KIST研究团队用PET废瓶开发高效吸附材料去除水中抗生素
  • 太阳能净水:研究人员开发基于细菌纤维素纳米复合材料的高效仿生分层太阳能蒸发器
  • 激光蚀刻技术:解决全球水危机的有效方法
  • 新型海水淡化技术
  • 多孔碳纤维可用于电容式海水淡化潜力巨大
  • 天津大学制备出一种复合膜,海水淡化盐分截留率可达99.99%
  • 浦项科技大学开发新型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效率超99%
  • 研究人员开发一种节能环保高效海水淡化工艺
  • 一种新型“绿色”吸附剂或为海水淡化技术提供新思路
  • 瑞士联邦材料科学实验室用螺旋藻净水,还可生产生物燃料
  • 阿贡国家实验室科学家发明了可自行清洁的滤水膜
  • 俄罗斯科学家找到一种废水处理的简单方法
  • 科学家用回收的菠萝叶制成气凝胶用于食物保鲜及清洁废水
  • 研究发现用石墨烯包裹纳米颗粒可杀死废水中耐药菌
  • 下水道传感器可助力侦查有害废水排放源
  • 韩国研究人员开发改善水质污染的纳米材料
  • 科学家受珊瑚启发开发水上机器人可以清除水中污染物
  • “手提箱实验室”可以为数百万人提供更安全饮水和卫生设施的关键
  • 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型环保方法从水中去除有毒化学物质
  • 将海水淡化转化为饮用水会缓解水资源短缺吗?
  • 化学家利用二氧化碳将海水转化为饮用水
  • 科学家开发下一代海水淡化技术通过一种特殊涂层处理高盐水
  • 新发明带来廉价高效的海水淡化技术
  • 新型催化剂使海水淡化、制氢更接近商业化目标
  • 科学家开发低成本高效率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生产安全饮用水
  • 新型海水淡化膜技术在几分钟内使海水可以饮用
  • 科研人员开发简单的太阳能海水淡化系统整体效率达到385%
  • 科学家发现可100%去除有毒金属的海水淡化膜
  • 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利用太阳能海水淡化的简单方法
  • 科研人员在太阳能海水淡化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 Solar Water PLC采用太阳能穹顶技术或实现商业规模的海水淡化
  • 世界首个波浪能海水淡化系统已准备就绪在成本上优于其他方法
  • 科学家开发一种低成本有效方法让海水淡化更安全
  • 煤炭可以在环保海水淡化技术中找到新用途
  • 科学家开发成本仅4美元的太阳能海水淡化系统 可满足家庭日常饮用水需求
  • MIT建造了一个便携式海水淡化装置,从海水到饮用水只需按一下按钮
  • 含氟纳米结构可高速低耗淡化海水
  • 初创公司Boreal Light制造100%太阳能海水淡化系统

版权声明:除特殊说明外,本站所有文章均为 字节点击 原创内容,采用 BY-NC-SA 知识共享协议。原文链接:https://byteclicks.com/39083.html 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转载本站内容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目的。本站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字节点击立场。报道中出现的商标、图像版权及专利和其他版权所有的信息属于其合法持有人,只供传递信息之用,非商务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 gavin@byteclicks.com。我们将协调给予处理。

  • 太阳能
  • 纳米膜
  • 仿生设计
  • 海水淡化
  • 反渗透
您觉得本篇内容如何
评分

评论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回复|注册

提交评论

字节点击

这家伙很懒,什么描述也没留下

关注

点击进入下一篇

自动气象站常见故障分析及排除方法

提取码
复制提取码
点击跳转至百度网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