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
传感搜
传感圈

新冠肺炎疫情会引发产业链搬迁吗?

2020-04-15
关注
摘要 产业链的搬迁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事情。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讨论这一政策建议是否能行。

  这几天有不少关于产业链是否会搬离中国的讨论。其起源,来自于白宫贸易顾问Kudlow在电视上的一个建议:Kudlow建议美国政府给补贴,让在中国的美资企业把工厂搬回中国。这一新闻的播出,引发了不少人的担忧。

  了解Kudlow的人都会知道,他的政策建议,基本上都是建立在削弱中国,或者说压制中国的基础之上。许多政策建议异想天开。这些政策建议,要变成真正的政策,有很长的路要走。不是说有人提出来,就马上要实施了。当然他也反映了一部分人的看法。在疫情当中,不少欧美人士感觉到制造业过于依赖中国,他们肯定会想一些办法来解决这些忧虑。

  但是,产业链的搬迁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事情。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讨论这一政策建议是否能行。

  第一,搬迁的经济学考虑。

  工厂搬迁,我们可以用搬家来做比喻。你搬家,考虑的是搬过去之后的社区安不安全,居住环境好不好,孩子能不能上好的学校,诸如此类等等。你绝不会说,因为有人给我出搬家费,我就搬家了。所以,产业链搬迁回本国,决策的主体是公司,公司自然要考虑搬家与否的经济效益。不是说,政府补贴我搬家费用,我就搬家,没那么傻的事情。

  那么,搬家与否的经济效益又怎么来考虑呢?我们再打一个比方。比如说福耀玻璃在美国设厂,曹德旺考虑的是,他的工厂离客户比较近,这样对客户的服务反映速度就比较快,还节省大量的物流成本。这个时候,比如说福建方面跟曹德旺说,你这个工厂别建在美国了,我们给你补贴搬家费用,你把工厂搬回来吧。你说如果你是曹德旺你会怎么想。你会想是不是傻。

  对于跨国公司来说,他们一开始到中国来投资建厂,要么是为了接近中国的市场,要么是中国制造性价比比较高,对他们来说是有利可图才来。这个时候你要搬走,你得考虑这个经济效益。如果你的市场在中国,搬走有好处吗?如果你搬到的地方成本更贵,或者说没有产业链的配合成本更高,你会选择搬吗?搬了自己的产品还有竞争力吗?

  又比如说A和B两个企业是竞争对手,A搬走B不搬走,那对于A来说,搬走如果导致竞争力下降,市场是不是就被B给抢走了呢?要搬走,就要A和B一起搬走。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根本没有一个力量能协调所有的参与方共同行动。

  还有产业链的问题。有的工厂是可以搬走,但是供应商能搬走吗?供应商如果不能搬走,集成商搬走的话后续生产成本大大增加,如何是好?必须要协调供应商一起搬走。但是供应商又有供应商,一环扣一环,所谓产业链的搬迁没有那么简单。

  产业链的搬迁和产业链的落地困难几乎是一模一样的,中国那么多年,巨大的市场,巨大的人口红利,创新能力和产业集聚,才形成了产业链的齐全和优势,当然是不可能搬走的,至少短期内不可能搬走。

  第二,搬迁的资本开支。

  搬迁的资本开支肯定不止是搬家费,还包括在新的地方购入和租入土地,雇佣员工,协调上下游关系的花费等等。这些都是钱。跨国公司近期纷纷股价大跌,面临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大多数都持现金为王。摩根士丹利一份报告就说道:“经此一役,欧美经济估计需要两年才能恢复原有的元气,中国以外的拉美、东欧、东南亚市场新兴市场不乏薄弱环节,易被疫情 、汇率、债务三杀成多米诺骨牌,因此跨国公司未来一段时间的重中之重是保留现金,减少投资,而非资本开支。我们调研发现,原本一些公司在疫情前打算在中国以外投资设新厂,或者在其本国加大自动化投入,这些意向当前纷纷被延期。”

  现实情况就是如此。现金为王的情况下,收缩战线已经是主流决策,怎么可能再折腾一个搬迁,再开辟一条战线,如此风险谁能承担。

  其实不管是德国大众公司也好,还是日本安川电机也罢,或者说特斯拉、英特尔,近期,其国外工厂纷纷停产,唯独中国工厂复工率100%。这个时候,如果有人跟他们说,你们把工厂搬回美(德、日)国,你说这些企业的股东会怎么想?会不会说你脑子瓦塌了?

  从上面两个角度来分析,产业链是市场这个无形的手经过数十年的积累形成的,它到中国来,或者说离开中国,不是哪一个人或者哪一个组织就能够决定的,它牵一发而动全身,资源配置的力量,要比有型的手力量大得多——这一点,已经被我们几十年的计划经济制度证明了的。

您觉得本篇内容如何
评分

评论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回复|注册

提交评论

中国家电网

这家伙很懒,什么描述也没留下

关注

点击进入下一篇

中国制造业复工复产的现状及趋势分析

提取码
复制提取码
点击跳转至百度网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