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十年过去,今天的中国光伏产业,组件产量连续15年位居全球首位,多晶硅产量连续11年位居全球首位,新增装机容量连续9年位居全球首位,累计装机容量连续7年位居全球首位。光伏产业十年蝶变,背后是说不尽的艰辛和道不完的精彩。
今年3月10日,天合光能研发团队集体庆贺的“大日子”,这一天,团队自主研发的210mm×210mm高效i-TOPCon电池,经中国计量科学院第三方测试认证,最高电池效率达25.5%,创造了大面积产业化Nn型单晶硅i-TOPCon电池效率新的世界纪录。事实上,天合光能“光伏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光伏电池转换效率和组件输出功率方面已经先后23次创造和刷新世界纪录。
正是多年来坚定不移地重视技术、崇尚创新,天合光能不仅几十次创造和刷新世界纪录,更是在2021年11月,凭借“高效低成本晶硅太阳能电池表界面制造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实现了中国光伏行业在国家科学技术大奖上零的突破。以该项目成果和技术为依托,天合光能创建了全球首条高效低成本电池规模制造生产线,被载入世界电池效率路线图,引领着全球光伏产业技术发展。
在产业链上下游的共同努力下,天合光能的电池组件价格下降了90%以上,光伏度电成本随之下降了90%以上。低价高效的“中国制造”光伏产品,不仅在国内铺遍大江南北,更化身绿色使者走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
作为光伏行业主管部门,工信部电子信息司提出,进一步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利用光伏产业外向型发展优势和全球能源革命机遇,推动光伏产业国际产能和应用合作进程。
如今,天合光能的业务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一大批清洁能源合作新样本随之诞生。2018年,天合光能为马尔代夫27个岛屿提供光储微电网解决方案,有效解决当地居民用电稳定难题。2020年,天合光能越南大型地面光伏电站项目仅用4个月就成功建设并网。2021年,天合光能参与建设的乌兹别克斯坦100MW光伏电站成功并网。不久前,天合光能又成功中标柬埔寨40MW光伏项目。
不仅是天合光能,国内光伏企业推动一个个不同应用场景的海外光伏项目顺利落地。越南500MW光伏项目有效缓解当地能源短缺情况;亚马逊河上的移动光伏工厂在保护生态的同时,显著改善沿岸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泰国58.5MW综合浮体光伏项目将光伏发电和水力发电相结合,可根据负荷变化调节发电模式,保证了供电系统的稳定性。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光伏已成为成本最低的能源之一,将成为全球绿色转型的生力军。”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太阳能资源丰富,对发展绿色电力、实现可持续发展需求强烈,中国光伏产品品质优良、性价比高,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是真正的互利共赢。”
评 论
2021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量达54.88GW,其中分布式新增29.28GW,占比53.4%,历史上首次突破50%。更为可贵的是,户用光伏新增装机量21.6GW,创历史新高,占我国新增装机量的39.4%,同比增长高达113.3%。
换句话说,全民光伏的时代终于到来了!
老百姓为什么愿意在自家屋顶装上光伏发电系统?因为用光伏发电的成本已经低于火电(脱硫煤标杆电价)。从少数环保主义者的“贵族”用电,到进入寻常百姓家,光伏度电成本的大幅下降是最重要的原因。去年6月,轰动业内的四川甘孜州南部光伏基地正斗一期200MW项目竞争性配置定标,国家电投集团四川电力有限公司以0.1476元/千瓦时拿下开发权,这一电价也创下了国内光伏项目的最低电价。很难想象,10年前的光伏度电成本还在1元/千瓦时左右,超过80%的成本降幅,需要产业界付出多少努力。
2012年,我国多晶硅产量7万吨,太阳能电池产量23GW,新增装机量4.5GW,累计装机量8GW。2021年,我国多晶硅产量50.5万吨,太阳能电池产量198GW,新增装机量54.88GW,累计装机量300GW,分别是10年前的7.2、8.6、12.2、37.5倍。
从“三头在外”到“全球第一”,我国光伏产业的历史性成就,不仅有“量”的提升,更有“质”的飞跃。从关键材料来看,多晶硅产量不仅提升了6倍多,市场占有率也从30%提升到78.4%。基于多年来在冷氢化、还原炉、精馏等核心环节技术上的不断优化,我国多晶硅企业不仅实现了设备100%国产化,同时将生产能耗逐年降低。改良西门子法多晶硅综合能耗从十年前的每公斤200千瓦时/千克降至63千瓦时/千克,降幅近七成。硅烷流化床法颗粒硅综合能耗更是进一步降低到15千瓦时/千克以下。
从光电转换效率来看,2012年的电池量产效率只有18%左右,到2021年,PERC单晶电池量产平均转换效率已经提升到23.1%,最高达到23.56%。自2014年起,我国企业/研究机构晶硅电池实验室效率累计打破世界记录42次,仅2021年就刷新记录11次。
从智能化水平来看,在人工智能、先进计算、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等的加持下,智能光伏工厂建设、智能制造技术装备突破、智能光伏产品供给、智能光伏系统建设运维、智能光伏产业发展环境等产业智能升级方面也是收获颇丰。
从应用市场来看,国内光伏累计装机量不仅提升了几十倍,更是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做出了积极贡献。全国累计建成2636万千瓦光伏扶贫电站,惠及近6万个贫困村、415万贫困户,每年可产生发电收益约180亿元,成为农村地区搬不走的“绿色银行”“阳光银行”。与此同时,我国光伏行业国际贸易抗冲击能力大大增强。欧洲、日本、澳大利亚等传统光伏市场保持旺盛需求,巴基斯坦、希腊等新兴市场不断涌现,GW级光伏市场已经发展到20个,从以欧洲为主变成全球遍地开花。
上述成绩远远不是中国光伏产业的天花板。作为半导体技术和新能源需求融合发展的朝阳产业,也是全球主要国家高度重视和竞相发展的新兴产业,我国光伏产业经过十余年快速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相关部门部署下,在业界共同努力下,已经成为少有的打通端到端产业链、取得国际竞争优势、并有望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放眼未来,光伏是实现能源转型变革的中坚力量,也是助力各行业各领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主力军。
5月14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公共机构新建建筑屋顶光伏覆盖率力争达到50%,鼓励公共机构既有建筑等安装光伏或太阳能热利用设施。到2030年,我国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
6月1日,九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消费总量占一次能源消费的18%左右,可再生能源年发电量达到3.3万亿千瓦时左右;“十四五”期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量在全社会用电量增量中的占比超过50%,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量实现翻倍。
绿色能源,未来可期。正如协鑫集团董事长、全球太阳能理事会联席主席朱共山所说:“在产业链各环节的共同努力下,光伏已经实现了平价上网甚至低价上网,我们有信心在‘十四五’末期将光伏度电成本降至0.1元至0.15元,最终推动太阳能替代煤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