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宁夏大学联合国内外多所大学共同研发出了国内首个沙漠机器人。同传统机器人相比,这款沙漠机器人搭载陀螺仪、温湿度传感器、GPS天线等20多个传感器。通过这些传感器监测,机器人能够在一百摄氏度的温度范围内,向周围25公里的范围传输采集到的风向、风力、温度等环境数据。
由宁夏大学等国内外院校研发的新型沙漠机器人。资料图
沙漠机器人的基本部件组成
据宁夏大学物理电气信息学院教授杨泽林介绍,相比普通机器人,这款沙漠机器人高80厘米、长80厘米,能在沙漠中行走自如是它最主要的基本特征。
研究者成功解决了该机器人沙漠正常行走,及野外数据传输的难题。资料图
为解决机器人能在沙漠中正常行走这一首要难题,研究人员专门开发了一种能防沉陷、爬坡能力强的轮胎。另外,由于沙漠里没有信号,经多次研究,杨泽林在沙漠周边一处铁塔上架了一口直径2米的信号发射锅,为机器人向外界传输监测数据提供了有力保证。这样,机器人信号传输平台的问题也解决了。一个这个大家伙,与两个小机器人构建了25平方公里的野外涉尘信息监测网络,实现了数据的无线传输。
此外,这款沙漠机器人配备有陀螺仪、温湿度传感器、GPS天线、风速传感器等20多个传感器,由这些传感器负责沙漠相关环境数据的采集工作。据了解,为确保数据准确,每个传感器的材质、性能及精准度都经过了严格筛选。在研发过程中,研究者曾发现沙尘参量传感器存在精度低、误差大等缺点,为此,他们对这些传感器进行了多次校正,直到将误差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该沙漠机器人配备有陀螺仪、温湿度传感器等20多种传感器类型。资料图
沙漠机器人的基本操作及功能
如此一来,一台计算机,一根天线,一台信号收发器,一台服务器,这些看似简单的装备便构成了机器人控制中心。而沙漠机器人相关工作过程也很简单,只需发送命令、接受命令、采集数据、传送数据四步。
例如,在实际测试时,研究者就发现,造短短两秒内,控制中心和机器人便完成了诸多动作。即计算机发出命令,天线和信号收发器向机器人传输信号,机器人接收命令并开始工作。当机器人完成任务后,会通过其携带的天线向控制中心发回采集数据,并保存在服务器中。
正是由于配备有上述温湿度传感器、陀螺仪等20几个传感器,这款机器人才能在零下25摄氏度至零上80摄氏度的范围内作业,顺利采集到风向、风力、温度等多种沙漠环境数据。可以说,这款机器人具有极强的信号传输和生存能力。杨泽林教授称,这种沙漠机器人的问世,必将帮助研究者们对近地采集各类数据,对沙尘环境的研究、沙漠资源勘测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