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大气科学的一个分支,气象观测表面上听起来好像并没有什么内容,但其实是一门涉及内容非常广泛的学科。气象观测内容包括大气气体成分浓度、气溶胶、温湿度、压力、风云、降水等,通过各种科学技术手段,观测地面、高空、局部甚至是全球的大气状态及其分布和变化规律。
近年来,随着航空航天、分析测量等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的气象观测的事业也在蒸蒸日上。据相关报道,我国计划发射的风云三号E星近日已经顺利完成定标试验。如同刻度尺和秤等工具都有计量标准一样,卫星观测也需要一个精确的数据标准。定标试验就是给辐射计提供不同标准的亮温度信号,辐射计接收标准亮温信号后,得到电压信号,从而建立辐射计电压与标准亮温度之间信号的对应关系。完成定标后,再通过反演算法,得到相应的温度、湿度、成像等信息,实现这些在轨测量数据的定量化应用。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我国就已经开始发展自己的气象卫星。截至2018年6月已成功发射了共计17颗气象卫星,实现了极轨卫星与静止卫星正式运行,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第三个同时拥有极轨气象卫星和静止气象卫星的国家。
目前,我国第二代极轨卫星风云三号已完成升级,并形成了上下午星双星组网的观测能力,但是风云三号卫星依旧无法满足全天候、大范围的气象观测要求。因此发展晨昏轨道卫星,将完善和丰富我国现有的现代气象业务观测体系,可提供微光、红外和微波的综合观测信息,在凌晨时刻台风、暴雨和强对流等的卫星监测中发挥积极作用。
据了解,风云三号E星搭载了微波温度计、微波湿度计、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红外高光谱大气探测仪、电离层光度计、太阳辐射监测仪、GPS掩星探测仪以及双频微波主动散射雷达等多种仪器系统。微波温度计、微波湿度计可探测大气以及地表的温湿度,为预报气温变化提供重要数据,帮助提高降雨、降水预报的准确性。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能够探测来自地球大气系统的电磁辐射,通过光谱信息成像,可实现地球表面植被、生态、等全球地表覆盖的遥感监测。
红外高光谱大气垂直探测仪采用傅里叶干涉探测技术,光谱覆盖1370个通道,具有高分辨率红外垂直探测功能,可以实现地气系统的高光谱分辨率红外观测,其探测数据的意义更是不言而喻。而电离层光度计、太阳辐射监测仪、GPS掩星探测仪等,也都为气象卫星的观测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在古代,气象观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农业生产,但如今,它的作用已不仅仅局限于此。经过这么的多年发展,气象观测仪器的种类已有成千上万种之多,而且其应用范围扩展到了天气预报、生态环境监测、污染治理、地质灾害检测、农林牧渔等各个方面,技术手段也在不断更新。相信未来在遥感技术等的推动下,我国的气象观测系统会更加完善和精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