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正酣的川藏铁路被誉为继青藏铁路后的又一条“天路”,是当前我国铁路建设的“头号工程”。
“高原蓝”下的项目工地,涂装“极光绿”的搅拌站熠熠生辉,这是中联重科专门为川藏铁路建设特别定制的高原型搅拌站。
△中联重科为助建川藏铁路打造的高原型搅拌站
川藏铁路大部分路段位于海拔3000米以上,高海拔、高寒高温差、复杂地质、季节冻土、山地灾害等天气与自然条件,以及当地敏感的生态环境,对搅拌站的安装、生产和环保性提出了严苛要求。
承建川藏铁路CZSCZQ-10标段的客户项目负责人介绍道:“面对高原地区缺氧、低温、低气压的生产环境,关键是如何确保常驻施工现场的搅拌站持续生产保障项目混凝土供应。”
为此,中联重科派出经验丰富的攻坚团队,对沿线施工环境进行充分调研,结合此前青藏铁路搅拌站设备改进经验,经过多次技术方案研讨、评审,研发生产了满足川藏铁路施工要求的高原型混凝土搅拌站设备。
中联重科研发工程师谭长春介绍道:“我们对动力系统、电气控制系统、关键结构件等进行适应性改进,优化提升各驱动部件适应性、管路系统的保温性能,从而确保搅拌站在高海拔、低气压、大温差等各种极限工况下依然可以正常生产。”
在设计上,中联重科搅拌站不仅解决了“可以持续生产的问题”,还实现了“绿色生产”。“我们开发了满足高铁2.0信息化系统要求的专用控制系统,并搭载行业唯一的数字化调试系统和视频黑匣子功能,实现混凝土质量全程监控、可追溯;一体化环保解决方案,实现了‘三废’的零排放,全面保护高原地区敏感、脆弱的生态环境”,谭长春介绍道。
同时,中联重科搅拌站“模块化”设计,极大地缩短了安装周期,既加快了投产进程,对高原环境中需要户外安装的工作人员也变得更为贴心。“集装箱式搅拌站是我们的创新设计,利用融合分布式控制技术,将计量、搅拌等核心功能单元集成模块化,外封与框架一体模块化,实现积木式安装,安装周期由23天缩短至12天。各模块间通过可拆卸螺栓连接,便于运输,项目竣工后还可快速转场、重复利用。”
在设备稳定高效运转的背后,是中联重科人攻坚克难、精益求精的身影。从全面的统筹部署、高效专业的方案设计、紧锣密鼓的备货发货到精心布置的人员配置,中联重科在每个环节、每个团队上力求极致。
“为了让项目早交验、早投产,甚至在我们现场基础条件还未完成时,现场就已出现了中联重科安装团队的身影,提前进场配合”,客户项目负责人称赞道。
目前,川藏铁路沿线建设工地已有近40座中联重科量身定制的高原型搅拌站,投产运营的搅拌站以极致品质通过施工环境的严苛考验,以出色表现赢得一致的信赖和认可。
△中联重科高原型搅拌站
据了解,这已不是中联重科设备首次走上“天路”。早在1975年,中联重科的前身——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的工程师们就用自主设计的桩机,打下了青藏铁路一期工程的第一根桩。2001年,中联重科奋勇创新,研制的几十台高原型混凝土拖泵、高原型压路机持续助力青藏铁路二期工程。
从青藏铁路到川藏铁路,中联重科持续助建“天路”,充分彰显了公司的科研实力与使命责任。目前,除了高原型搅拌站外,还有其它混凝土、起重机、桩工机械等各类产品不断投入到川藏铁路的建设中,为“天堑变通途”不断贡献着“小绿奇迹军团”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