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
传感搜
传感圈

人体有个“湿度计”,祛湿防病要看它

步入冬季,老人纷纷躲在家里避寒,不愿意外出运动,造成体内湿气难以排出。加上经常饮食过于油腻,又会进一步加重体内湿气,造成“湿上加湿”。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内一科主任、主任医师孙志佳表示,要看湿气严重与否,其实可以直接观察人体内的“湿度计”——舌苔,从而加以判断


孙志佳指出,人体内环境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当外面湿度太大时,身体里过剩的湿气就难以排出,容易引起各类问题。特别是一些患有基础病的中老年人,更容易受到湿邪的侵袭。

“舌苔是身体中的‘湿度计’,从舌苔的颜色、位置和厚薄变化就能判断出身体中湿气的情况。正常的舌苔是薄白苔,如果湿气较重,淤积时间一长就会出现热象,舌苔也会随之变黄。湿热越重,舌苔也越黄,最后可演变成深黄苔。”孙志佳说。


孙志佳表示,如果整个舌面都有苔,说明人整体的湿气都较重。

苔在舌面前部,说明上焦(即心肺)有湿,表现为痰多、咳嗽;苔在舌面中部,说明中焦(即胃肠)有湿,常表现为食欲差、口臭、脘腹胀满。

苔在舌面根部,说明下焦(即肾、膀胱、大小肠)有湿,常表现为大便不成形、便后不爽。

苔在舌面两侧,说明肝胆有湿热,可表现为口苦、纳呆、脘腹胀满。舌苔越厚,代表湿邪越重。

如果整个舌面都是湿湿的,稍微有一点点的腻,称为水滑苔,它是疾病初期的表现,这类人常有头痛怕风、腹痛腹泻、肢体肿胀、小便不利等症状。

如果舌苔厚腻得像一块湿橡皮泥贴在舌头上,说明湿热较重,这类人常有乏力困倦、胸闷憋气、肢体发沉、大便粘滞不爽等表现。



都说“千寒易除,一湿难去”。孙志佳告诉记者,除湿之所“难”,是由于治湿的方法有误。冬季进补过度,容易造成老人摄入过多肥甘厚腻(主要是指高糖、高脂、高盐、高蛋白、高嘌呤)之物。摄入此类食物后,若身体不能将其有效运化,会以储备能量或者代谢中间物的形态存在血液、组织间、血管、内脏、皮下、腺体等地方,形成“痰湿”。

因此,老人要减少湿气的积聚,首先要避免过度进补。其次,针对湿气的具体积聚部位,老人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在日常所喝的开水中“加点料”。例如,上焦湿气重者,建议在水中加入金银花、菊花、槐花、木棉花、鸡蛋花等;中焦湿气重者,建议在水中加入山药、茯苓、黄芪等;下焦湿气重者,则建议加入补骨脂、仙灵脾、仙茅等。


编辑:李镓洧

初审:王剑

审核:戚正涛、孙玉平

审核发布:范琳燕


往期文章推荐

喜讯!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成为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赞!第六届羊城好医生颁奖典礼举行,我院6名医生荣耀上榜!


扫码关注“老司机”,科普健康“不迷路”。



您觉得本篇内容如何
评分

评论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回复|注册

提交评论

提取码
复制提取码
点击跳转至百度网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