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
传感搜
传感圈

专家产业链八人谈:新基建下数据中心的机遇与挑战

2020-03-20
关注
摘要 移动互联网时代,数据流量不断增加。在这样的背景下,大数据中心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大数据中心是数据存储、处理和交互的中心,被认为是互联网时代的“粮仓”。 但数据中心建设涉及广泛的产业链,从计算、存储、网络技术到架构,从供电到运维,其演进将带动一个巨大的产业链。

    在近期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上,中央明确提出要加快5G基建、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新基建”的涵盖领域进一步扩大。在社会认同度最高的七个领域中,大数据中心备受关注。  

移动互联网时代,数据流量不断增加。在这样的背景下,大数据中心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大数据中心是数据存储、处理和交互的中心,被认为是互联网时代的“粮仓”。  

但数据中心建设涉及广泛的产业链,从计算、存储、网络技术到架构,从供电到运维,其演进将带动一个巨大的产业链。那么当前数据中心建设的现状、难题、机会是什么?未来可能呈现的的发展趋势是什么?针对这些问题我们看一下业内专家及产业链参与者是怎么说的。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数据中心将升级为“云数据中心”  

当前企业数据仅有不到2%被存储下来,而企业保存下来的数据,由于技术与流动性的问题,只有10%的数据能得到分析。这说明,我国数据存储利用能力存在很大缺口。当前全球40%的IDC机柜在美国,我国只有8%,而我国互联网用户显然多于美国,这意味着大数据中心发展空间很大。预计2020-2025年,我国IDC市场累计将超过1万亿元。  

但随着云计算的发展,大数据中心开始升级为“云数据中心”,其主要特点,一是采用超融合架构,基于通用的服务器硬件、SDN与VxLan,采用100G以太网与浪涌缓存及统一的交换技术;二是将物理分布的服务器、存储、网络等资源融合虚拟化为逻辑集中的巨大资源池;三是通过云计算管理平台可动态监控、调度和部署其中各种资源,按需想用户提供差异化服务;四是提高了数据中心资源的使用率和响应时间,改进了可扩展性,降低了管理的复杂度,提升了运营维护的效率,增加了安全可靠性。  

数据中心是各种IT资源的集成中心,也是数据存储、处理和交互的中心。建设数据中心是个很长的产业链,包括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光模块,还有电源、软件、网络、机房。但对于IDC产业链来说,更重要的是IDC集成运维及云服务商和解决方案。  

此外,在数据中心建设过程中,服务器机房不是最“烧钱”的地方,机房只占大数据中心投资的百分之十几,更大的投资其实是在供电系统及制冷系统,还有防雷、安防、灾备、环境监控、综合布线等方面的投资。  

赛迪研究院副院长王鹏:构建数据中心的关键在于数据流动  

在疫情期间,互联网新业务模式显现,大数据中心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成为驱动、支撑新业务模式的关键技术,在整个过程中有更多的数据在互联网上流动,不管是结构化的,如平时的数据统计、报表等,还是非结构化的,像视频、音频等,数据大量产生,比过去更多、更快,大数据中心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  

但新一轮数据中心建设要以市场为主导,建立数据中心之后,最关键的是能够用起来。数据如果不能流动起来,不能创造价值,相当于一个凝滞的资产,是不健康的。而在这其中,一定要让企业有需求,要扩大对数据中心的投资,政府要去创造环境。  

赛迪顾问总裁孙会峰:5G、AI等场景化应用打开数据中心新空间  

数据资源已成为关键生产要素,更多的产业通过利用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电商等结构或非结构化数据资源来提取有价值信息,而海量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均要求构建大数据中心。  

尤其是在国家政策和资本的共同推动下,AI生态不断完善,AI场景化应用加速落地,AI基础设施服务服务将迎来快速发展新时期。5G的商用,大量基于5G的应用在金融、制造、医疗、零售等传统行业中开始示范与推广,VR/AR、自动驾驶、高清视频、智能交通、智能医疗等应用需求也将为数据中心市场发展与服务模式创新打开成长空间。  

这些年大型数据中心一直快速增长,2019年中国数据中心数量大约有7.4万个,大约占全球数据中心总量的23%,数据中心机架规模达到227万,在用IDC数据中心数量2213个。数据中心大型化、规模化趋势仍在延续,区域性应用、多层级集团企业均倾向通过规模化建设避免盲目建设和重复投资。2019年,超大型、大型数据中心数量占比达到12.7%,规划在建数据中心320个,超大型、大型数据中心数量占比达到36.1%。这一数据与美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美国超大型数据中心已占到全球总量的40%,大型数据中心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赛迪顾问预计,未来3年,中国数据中心市场规模将保持12.4%的增长速度,预计到2022年,IT应用投资将达到5250亿元。而另有机构预计,国内数据中心产业规模于2022年将达到3482亿元,2019年-2022年三年的复合增速将达30.7%。  

中国移动政企事业部副总经理方力:数据中心发展四点建议  

IDC作为国家“互联网+”战略的基础性资源,是承接流量经营和宽带体验的内容载体,是改善4G、家宽等用户感知的主要途径,是5G、行业应用高速发展的重要保障,是信息化产业的“数字地产”。  

为贯彻中央精神、落实国家政策,我们有义务同业内各家单位一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是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目前我国IDC需求大体上以“胡焕庸线”东、西划分冷、热,“胡焕庸线”以东普遍需求旺盛、甚至北上广深等地出现资源严重短缺;而“胡焕庸线”以西则普遍面临短期内供大于求的困境。我们认为,应以人口密度及对应的流量需求作为数据中心布局的内生因素,并结合当地政策、自然环境等情况,综合统筹、全面规划,实现全国资源的合理布局。同时,考虑到未来云计算业务降本增效的巨大压力、以及内容/计算节点需要越来越贴近用户的不同需要,IDC的发展形态也势必将向两极化发展,即DC节点越来越集约化、OC节点越来越边缘化,这也要求我们在规划、建设时,充分考虑未来3-5年,乃至10-15年的业务发展方向,以便更合理的规划IDC布局。  

     二是分级建设、降本增效。因为IDC业务的重资产、长周期特性,按照统一标准规划、建设,往往导致IDC建设完成后可能已经难以满足当下或未来的客户需求,且各行业客户对IDC的建设标准存在差异,可能致使后期产生大量的改造成本,这种问题尤其在电信运营商中屡有发生,因此未来的IDC规划中,需要面向不同类型客户,制定差异化建设标准,降低机架造价成本以及后期运营PUE,提高单机柜价值,使IDC产业更加绿色化。  

     三是网随云动、云网融合。IDC的核心在于“I”,即网络,随着数据之间交互频率的高速增长,东西向流量也呈现井喷之势,因此建设数据中心之间的直连、云资源池之间的直连,构建DCI网络、云网显得至关重要。  

     四是政策建议、扶持产业。建议国家出台IDC产业相关的扶持政策,促进IDC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满足我国的信息化、数字化产业发展需要,为我国经济增长插上腾飞的翅胖。如适当放开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IDC用地审批要求,适度放开深圳、杭州等地的用电、能耗指标等。  

新华三集团副总裁刘新民:数据中心“重建轻用”现象仍然存在  

虽说数据中心是广大企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但数据中心的建设依旧存在不少痛点。  

当前数据中心建设规模迅速扩大,但国内整体布局不均衡,“重建轻用”现象仍然存在。由于低水平运营,数据中心资源没有充分发挥价值,造成了数据中心资源的浪费。随着数据中心规模和数量的快速增长,数据中心运维和运营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另外,还出现了运维人才短缺、运维能力跟不上数据中心建设速度等问题,尤其以西部地区更为明显。  

如何解决这些痛点问题,加快数据中心建设,一是需要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加快下一代数据中心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包括对高密度数据中心、边缘数据中心以及液冷等新技术的研究;推进数据中心新型网络设备、存储与服务器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加快整机柜服务器、闪存、GPU服务器等技术发展;支持大规模分布式计算、海量数据分布式存储和管理等技术研发,推动传统数据中心云化转型;加快推进智能运维、智能管理等技术研发,提升数据中心智能化水平,降低运营本等。  

二是对大数据中心建设进行统筹布局,因地制宜,推动大数据中心可持续运营。防止投资过热,进行统一的产业政策指导、规划布局,科学评估后进行数据中心总量控制,确保项目投入的回报,以及对当地的各方面影响,充分发挥数据中心的作用,确保可持续发展。  

三是加强人才培养。开展数据中心产学研项目研究与合作,加大高校定向人才培养,增强国际技术交流,提高国内数据中心运维管理能力。另外跟踪调研产业人才需求,借助第三方行业组织和机构,开展人才培训,切实满足产业实际发展需要。  

浪潮集团高级副总裁彭震:全球数据中心呈现出新特征  

数据中心首次在基建投资中被提到,说明数据中心将在中国经济升级中扮演重要角色。  

国家加大加快对大数据中心的投资,将促进中国IT产业与全球产业模式同步进化。新基建投资将加快云、AI等创新应用对传统产品的替代进程。此举对于IT产业的意义,不仅是带来新的增长动力,这些创新应用的发展将带来全球产业模式的同步进化。  

对于IT产业的意义,不仅是带来新的增长动力,还能加速产业自身升级转型,带来与全球产业模式的同步进化。目前全球的大数据中心正在呈现出新的发展特征。  

一是开放融合成为产业趋势。技术开放的边界越来越广阔,开放硬件设计和开源软件等成为趋势。任何一个厂商都可以获取开放技术,产业的开放自由协作取代了此前封闭的排他式协作。  

二是定制化将成为趋势。超大型、大型数据中心多属于大型互联网公司,这些互联网公司都有着独特的业务和核心竞争力,必然需要个性化的服务器等IT基础设施和服务器产品。所以,Google发展了服务器农场模式,阿里巴巴发展了玄武系列服务器,百度发展了北极星系列服务器,服务器企业必然需要更快的转型来面对这些超大规模用户的定制化需求。  

三是“产业AI化”将成未来人工智能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新基建将促进“AI产业化”和“产业AI化”生态协同发展。  

此外,数据中心是计算力的存在方式,国家的新基建政策将带动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进一步投资和发展,服务器、存储等计算设备以及云计算软件等平台软件的投入有望加大,对整个产业是重大的利好。具体来看,相较于传统的数据中心及技术,云数据中心及相关产品、边缘数据中心及相关产品,会获得更好的增长。  

东方国信:数据中心网络建设需提升三方面能力  

新基建将推进5G、AI、大数据、云计算等业务飞速发展,诸多产业应用将催生海量数据,而5G的大带宽、低延时只能解决数据的传输问题,数据的处理需求,会对现有云数据中心造成巨大挑战。  

因此,5G时代的数据中心会从原来的“云+端”架构向“云+边+端”演变。这不仅要求数据中心要具有低时延、高交互等特性,还要具备数据自治、边缘计算、云化数据中心、大数据处理、物联网等能力,并对数据中心信息安全、数据中心基础设备的稳定可靠性、节能性有较高要求。  

但企业自建数据中心成本过高、专业运维能力匮乏等因素导致企业逐步降低了IDC基础建设以及运营维护的投入。国家“新基建”政策的推进,一定程度上将会催生更多超大规模的数据中心,也会鼓励市场投资,一定程度缓解数据中心建设带来的高成本压力。  

未来,数据中心网络需在转发效率、高效运维、开放架构等诸多方面进行提升,在无损、智慧、开源这三大方面全面提升能力,为新一代业务应用保驾护航。其中,无损数据中心提升网络确定性和高效转发能力,智慧化运维能力有望解决数据中心海量设备统一管理运维困境。自主可控的开源设备有助于数据中心标准化建设,在数据中心容量规划,降低云的总成本,构建面向产业的硬件供应链方面都发挥积极作用。此外,自主可控的开源设备可以帮助企业减少硬件维护和支持成本,并更快从数据中心故障中恢复。这对整体产业来说都是一件好事,企业可以消耗更少时间进行服务器制造,快速运行客户数据中心的工作负载,减少资金链,提升交付能力。  

润迅数据总经理胡文先:数据中心加速走向“三化”  

国家提出的新基建政策将进一步加快数据中心向着规模化、节能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数据中心市场将逐步整合,小型、高能耗的数据中心将被规模化的绿色节能云数据中心园区所替代。  

5G、AI、大数据等新业务提速将在互联网中形成大量的数据快速交互,这些数据将对数据中心的数据承载能力、电力保障能力、空调制冷能力、网络负载能力、运维支撑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为了支撑未来互联网中大量数据的快速交互,数据中心需要对整体网络进行升级,通过增加或更换具备强大数据吞吐能力的网络设备、扩容网络出口带宽、提高网络传输冗余能力等方式来提升数据中心网络支撑能力。  

传统网络依赖物理基础设施来建立连接,这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成本来保障网络的正常运行。SDN基于软件,通过虚拟化整个网络,创建物理网络的抽象版本,允许用户从集中位置配置资源。SDN的出现使得传统网络变得可集中化管理、扩展敏捷、运行安全且管理运维成本更低,推动数据中心产业向着更加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 云计算
  • 大数据
  • 数据中心
  • 网络运维
您觉得本篇内容如何
评分

评论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回复|注册

提交评论

通信产业网

这家伙很懒,什么描述也没留下

关注

点击进入下一篇

IDC:2020年中国云计算市场十大预测

提取码
复制提取码
点击跳转至百度网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