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也不会想到,一度归于沉寂的共享单车还能重回大众视野。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人们的日常出行受到了严重制约。在公共交通几乎停运,而人们复工、求医等出行需求又十分旺盛的情况下,共享单车成为了解决人们难题的那个“及时雨”。
由于共享单车比较安全且使用起来相对便利,疫情期间,各大平台共享单车的使用率纷纷迎来上涨。
2月6日,哈喽出行就曾披露单车大数据,其中显示,1月8日-2月5日,包括广州、深圳、北京、上海在内的多个一二线城市出行骑行量都迎来明显增加,同时自2月10日企业复工以来,各地的共享单车需求量也是持续攀升。比如,北京单日骑行量就曾上涨近150%。
此外,美团单车也在3月份发布过北京地区的相关大数据。其中显示在几个工作日内,北京骑行量平均增长了187%,北京用户平均单次骑行距离增长了69%。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发现,疫情期间共享单车越来越多的替代了此前的出行方式,成为更受人们青睐的出行选择。
而在此之前,共享单车还处于鲜有人搭理的尴尬境地。即使共享单车满大街都是,但真正骑行的人却不是很多。此前北京交通委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北京共享单车的日均活跃只有报备总量的16%,周均活跃仅为30%,大量单车处于闲置状态。
那么,借着疫情的这波爆发,共享单车是否能够一改以往的沉寂现象,彻底引燃行业市场和发展呢?
就目前来看,疫情确实已经为共享单车产业招来了一波发展的“高潮”。
因为通风条件好、消毒方便、可避免人与人之间近距离接触和病毒传播,共享单车正在成为更多人选择出行的交通工具。同时,国内不少医疗领域的专家也呼吁中短途出行多选择骑行,这无疑为共享单车发展提供了有利环境。
再加上企业复工复产带来的巨大出行需求,共享单车企业也逐渐迎来一次重获用户的机遇。
目前,各大共享单车平台都在积极推出各类免费出行活动,希望能够吸引和获取到用户青睐。比如美团单车便发起了“复工骑行周”活动,免费向所有用户发放骑行卡;以及哈啰单车也推出了复工福利,持有哈啰单车骑行套餐的用户可免费领取一张7天骑行卡。
除此以外,政府也在共享单车此轮发展潮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2月17日,国家有关部门完成了《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卫生保障运营规范》团体标准的立项工作,计划对共享单车消毒进行常态化和标准化规范,这同样给共享单车发展带来了重要裨益。
不过,即使应用短期暴增、需求迎来上涨、企业发力吸粉、大环境利好发展,但共享单车想就此打赢一场“翻身仗”也还是不容易。因为过去,上述这些利好因素共享单车同样拥有,结果还是一手好牌打的稀烂,可见光有利好因素还远远不够。
基于此,对于现在的共享单车来说,想要真正迎来复苏除了把握住机遇之外,自身的固有问题也得有效解决,其中最主要的问题便是价格和管理。
自共享单车行业经历洗牌以来,我们会发现共享单车的价格在一路上涨。甚至整个2019年,共享单车给人的最大变化就是在“变贵”。从去年3月份开始,滴滴运用的小蓝单车和青桔单车率先涨价,后面摩拜、哈啰、ofo等也都跟进提价,目前行业基本已经告别了1元时代。
同时除了价格上涨之外,违停收费、运营范围“缩水”也成为了行业的“常规操作”。摩拜和哈啰两家明确规定,如果用户将车骑出运营区域,在运营区域外关锁,要被收取20元车辆管理费;青桔这项费用的标准是5元。
这些举措的出现,虽然是平台为了生存和盈利的不得已之举,但依然让用户的粘性一定程度降低。单车平台们试探用户接受底线的步伐尽管是小心翼翼的,可这个趋势无疑不利于行业未来的复苏发展。因此,如果未来不能解决价格和用户权益问题,恐怕行业一时间很难复苏。
而在管理方面,则一直以来都是共享单车行业的一个痼疾。早期,众多平台林立,相互间低价抢占市场的时候,就过度扩张、管理不当而造成了大量“单车坟场”的出现。而如今,留下的玩家虽然少了,但这一问题却始终没有妥善解决,这显然也制约了行业的成熟发展。
不过好消息是,目前各省市政府已经在出手强化共享单车的管理工作。例如上海分季度考核企业,综合决定投入车辆数量;广州则启动指标投放,采用招投标模式配额投放;北京实行限制增量、减量调控的政策;深圳采取总量控制加指标分配的管理机制……
总而言之,各地政府都在通过不同的政策和措施加强共享单车的管理与投放。而借助这些治理办法,或许共享单车的行业管理问题能够得以解决,届时,共享单车离行业成熟的距离或将进一步拉近。当然,要想彻底解决共享单车管理乱象问题,短期内恐怕还是无法实现。
基于此,共享单车迎来复苏,还需要继续经历时间的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