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
传感搜
传感圈

人工智能赋能气候变化治理 平衡二者关系很重要

2022-04-30
关注

  【化工仪器网 政策法规】随着海平面上升、物种减少、极端天气频发等环境问题的出现,气候变化正成为全球广泛关注和研究的对象。为了减小气候变化带来的环境问题,各个国家都在政策法规、经济转型、文化宣传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其中,中国就向世界承诺了“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在科技发达的21世纪,以上解决方案中,以高端科技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人工智能应对气候变化的应用早已在各国展开,如智慧农业、电动汽车、AI气候解决方案等。然而,正如联合国原副秘书长、环境规划署(UNEP)原执行主任、挪威原环境与外援大臣Erik Solheim先生在4月26日举行的“人工智能助力气候变化应对”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所说的:“尽管目前全球绿色转型的总体方向是正确的,但速度不够、紧迫性不足,为此必须在人工智能解决气候变化问题方面加快速度、做得更好”
 

  为了探讨人工智能如何赋能气候变化应对、人工智能与净零城市、人工智能与可持续能源等议题,切实解决人工智能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问题,4月26日,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所主办的“人工智能助力气候变化应对”国际学术研讨顺利召开。
 

  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关乎人类和生态可持续的未来”的共识基础上,会议通过了《面向气候行动的人工智能原则》。《原则》提出了对人类与生态有益,节约能源,保护隐私,公平与公正,促进教育、培训和就业,共享与协作等七项价值观与原则。针对人工智能赋能气候行动,《原则》提出促进气候分析与预测、促进能源节约、助力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促进温室气体吸收与碳存储、减少气候变化带来的危害、赋能能源体系的完善与发展等7项建议。
 

  值得注意的是,与会嘉宾同时也指出,虽然人工智能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也要看到其对环境和气候带来的隐患。并以GPT-3为例说明,这一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自然语言模型的一次训练,需要消耗的能耗大约为 126 个丹麦家庭的年度能源总消耗,排放的二氧化碳与70万公里的车程消耗的能量相当。因此,如何实现人工智能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平衡,运用好人工智能这个环境问题处理工具也成为一个值得仔细考虑的问题。
 

  (资料来源“中国经济新闻网、科技日报)

您觉得本篇内容如何
评分

评论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回复|注册

提交评论

提取码
复制提取码
点击跳转至百度网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