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
传感搜
传感圈

让人工智能更好拥抱教育

2022-04-08
关注

   近年来,人工智能教育发展得如火如荼。日前,《2022年人工智能教育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发布。该《蓝皮书》指出,教师授课能力缺乏是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人们谈到人工智能教育时,常常会将其与“人工智能助教育”画上等号。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深度广泛应用,确实是人工智能教育极其重要的“一面”。人工智能也在重构教育生态中展现出巨大能量。如,让个性化教育成为可能。人工智能可以跟踪记录每个学生的学习全过程,并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疑难点等量身定制学习计划,做到因材施教。再如,让教育均衡发展照进现实。当人工智能与在线教育深度融合,优质教育资源能够“原汁原味”地到达教育水平相对落后的地方,不仅对学生有益,也有助老师成长。

 

  而人工智能教育还有“另一面”--人工智能的教育,即通过开设人工智能课程,培养各层次的相关人才。未来,“人工智能助教育”能走多远、能否为教育带来更多可能性,也取决于“人工智能的教育”的发展。目前,我国对人工智能人才的培养已下移至中小学阶段。《蓝皮书》通过问卷调查发现,超半数的受访学校已经开设或正在筹备人工智能教育教学活动。但《蓝皮书》同时也显示,受访学校中,参与人工智能课程教学活动的教师数量较少,大多数受访教师认为自己对于人工智能专业知识和相关工具的掌握程度一般,已开设的人工智能课程也尚处于让学生了解与体验人工智能的阶段。

 

  如果没有合适的师资,所有关于人工智能的美好愿景,可能都难以实现。那么,如何强师资呢?首先,要打基础。不少一线教师都认为,在高等教育阶段开设人工智能课程,将为未来的教师教育奠定基础。人工智能学科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应用性强的特点,学校要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为各层次的人工智能人才度身打造学习方案。其次,要促流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可谓一日千里,即使是中小学的人工智能老师也不可能“一次学习,终身受用”,因此,必须为教师搭建终身学习平台,鼓励他们走进大学或相关企业提升自己。最后,还要提素养。人工智能深度嵌入教育已是大势所趋,因此,不只是专业的人工智能老师,其他学科的老师也需提高自己的“人工智能素养”。唯有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终身学习的人才培养体系,人工智能方能更好地拥抱教育。

 

  

您觉得本篇内容如何
评分

评论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回复|注册

提交评论

提取码
复制提取码
点击跳转至百度网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