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第十六届北京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圆满结束。北京市市长尹勇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主导作用,实施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的领先行动。
在北京两会期间,代表们高度肯定了北京近年来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并对基础研究领先行动的重要措施发表了看法。其中,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理工大学教授陈端端提出,北京在基础研究方面形成了显著优势,特别是在人工智能等前沿科学领域和医疗工程等重要民生需求领域,形成了一系列基础研究孵化、市政辅助转型的标志性成果,直接服务于社会发展。基础研究领先行动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提出一套具有前瞻性布局、区域优势和可行性的行动措施,结合北京科研优势领域和产业需求特点。
陈端端作为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研究人员,深刻认识到中国医学工程领域的原创技术,从跟踪、平行到领先的发展过程,结合中国医学大数据的优势,部分技术已达到国际原创、国际领先水平,具备从基础研究向应用基础研究转型的条件。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发展,医疗需求日益明显。虽然近年来国内医疗器械发展突破,但在整体医疗器械中的比例仍然不足。因此,建议充分发挥京津冀协调的优势,在原创医疗技术和国内医疗器械领域给予更多的重视和政策支持。
基础研究离不开科研仪器,国内科研仪器的发展轨迹与医疗器械相似。随着研发投资的不断增加 ,我国在科研仪器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但仍存在市场份额低、关键技术“卡脖子”等问题。
对此,陈端端提出,重大科研仪器、专用软件等仍存在资源短缺、国产化程度低的问题,极大地限制了科研的发展。因此,建议鼓励科研仪器的原创研发和创新重组,整合现有科研仪器、专用软件和专业技术资源,建立协同共享机制,北京大学和科研机构,使更多的研究人员能够接触到尖端科技资源,促进突破性技术和跨科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