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将虚拟世界的触角延伸到现实生活中,通过传感器等技术,把人与社区里的各种设施有效联系在一起。目前,上海杨浦区是我国建设新型无线城市的示范区,作为杨浦区打造物联网“社区大脑”的试点,该区控江路街道在全国率先探索基于广电网络的新型物联网应用,并于日前完成社区物联网工程的第一期建设。
控江路街道社区物联网工程建设示意图,资料图
控江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刘鹏介绍,该物联网建设工程目前共有7000多个点位,覆盖居民生活的15个领域,可全方位感知社区管理,掌握城区运行背后的大数据。例如老小区里的设施一旦出现问题,还没等居民去反映,维修部门就可以主动上门处理。
控江路街道网格中心是街道的“社区大脑”所在地,在覆盖整个街道的三维社区地图上,呈现辖区内的无线门磁传感器、独立式烟感探头、智能防火装置等,可实时监控社区里的防火安全。
遍布社区的7000多个传感器,把接收到的信息分门别类地传送到居委会、派出所、城管、绿化市容、市场监管等部门。只要是社区有需要的地方,就会安装这些传感器。
例如,遍布社区各处的窨井井盖下面均安有传感报警装置,可感知井盖的位移、倾斜、加速度和震动,随时报告给水务、消防、环卫等部门。水表、电表、燃气表再也不用专人上门抄表,远程抄表系统不但可自动统计记录,还能在发生故障时实现通断控制。
再如,通过地磁传感器,居民可以精准掌握小区停车位是否被车辆占用,配合智能地锁进一步关联车位的使用授权,可解决停车位难找、等位耗时等问题。
小区垃圾箱顶部也都安装了一个超声波传感器,当垃圾高度离顶部小于30厘米时,会自动生成“我快满了”的消息送达管理部门提醒搬运。同时,街道的5个公共卫生间未来都将装上异味传感器,只要有异味就会马上通知保洁员清扫。
另外,立在街头的智能路灯不再只是照明工具,它们可根据环境调节亮度,还会成为一个“立桩资源库”:灯杆上装配高清摄像头、显示大屏、语音对讲、WiFi设备、电动车充电桩和环境监测传感器,社区生活环境中的空气温湿度、大气压强、光照度等都能在路灯上看到。
截至2017年7月,杨浦区已建成全国首个下一代广播电视无线网(NGB-W)商用网络和首张广域低功耗物联专网(LPWAN),两张无线网络能承载社区的下一代广播电视、物联应用和公共服务平台三大领域。目前,杨浦区28个基于物联网的社区应用,其中15个目前已付诸实现,还有许多智慧的“触角”将延伸到百姓生活的更广泛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