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
传感搜
传感圈

基于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刷脸支付,你敢用吗?

2022-03-28
关注

随着高科技的迅速发展,手机支付已经遍及中国的大街小巷,但是如果有刷脸支付,你敢用吗?


日前在广州大到商场,小到小超市,老板们和收银都在推刷脸支付。当然这和支付平台付给商家的补贴有关,为的是抢占无感支付的先机。目前有支付宝旗下的“蜻蜓”、微信名下的“青蛙”以及银联云闪付门下的“刷脸付”都在推刷脸支付,也有不少的代理商专门运营这块业务。



众所周知,每个人的脸都具有独特的生物特征,不同的生物特征的相关比率会有所不同,所以每一张脸都是独一无二。虽然商家和平台推广的力度不小,但是消费者似乎总有担忧,目前很多消费者都抱观望的态度,主要考虑是安全隐患。

虽然使用人脸无感支付是技术的一大革新,但是目前消费的安全担忧也不无道理。在消费的过程中,人脸支付需要通过扫描终端,对人脸进行扫描,并将图像传输到服务器端,进行人脸匹配,得以确认再进行资金结算,返回相应的支付结果。虽然我们相信商家或者平台,不会主观存储消费者的生物特征,但是这确实给消费带来了安全方面的担心。



那么在人脸支付过程中,哪些环节可能会有安全隐患呢?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
1、首先是刷脸的过程,这个图片是否会被本地存储,或者有漏洞时被黑客截取,从而泄露个人的生物特征信息。
2、是消费者无法确切知道,这个支付设备背后的厂商,因为虽然支付的接收方是大平台,但是对于扫描设备的担忧,而且不象手机支付一样,需要密码或者指纹再次确认,给人有一种不安全感。
3、图像传输过程,网络越发达,无线设备和物联网连接的设备越多,在传输过程中可能的风险也在增大。
4、消费者担心,人脸识别存储在服务器上,会有泄露的风险,如果因为系统漏洞,或者数据库漏洞等问题,从而泄露自己的生物特征。

以往互联网的安全事件并不少见,包括明文密码泄露,大平台的用户数据泄露等,都把用户信息暴露无余,因为不象其它的用户信息,可以很方便的修改,比如密码,手势等等,但是人脸生物特征一旦泄露,等于把ID的密码给了别人,你又无法修改,确实有不可估量的后果。



物联网连接的设备更多,面对的安全问题当然也会更加严峻,所以未来人脸支付怎么发展,除了本身技术的加强,还需要加强系统的安全性,以更多的安全保障,才能有更长远的发展。当然消费者的接受程度,也要有一个过程,除了引导消费习惯,还有加强人脸支付出现故障时的保险,或者是利用人脸支付等生物特征犯罪的立法,也需要加强。

新物联希望人脸无感支付有一个好的未来,更希望物联网能够越走远!

【本文为新物联Newiot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觉得本篇内容如何
评分

评论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回复|注册

提交评论

提取码
复制提取码
点击跳转至百度网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