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问题导向 推进助企服务
不断提升实体经济减负降本工作实效
吉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 孙大维
近年来,在国务院减负办和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悉心指导下,吉林省始终坚持把企业减负降本作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把解决企业负担问题作为深入推进企业减负降本工作的突破口和着力点,通过建立减负降本联席会议和常态化助企服务制度,构建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调度监测、企业联系、问题办结等工作机制,切实帮助企业解决了一批负担难题,开创了企业减负降本工作新局面。今年前三季度,累计为实体经济企业降本减负682亿元,全年预计超过800亿元。
一、全面落实各项惠企政策
一是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制定出台《做好2023年实体经济降本减负重点工作的通知》《支持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政策大礼包”,明确对小型微利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的部分减按25%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个体工商户产品质量检验和计量检测费用减半收取、小微企业首批次送检产品免收检验检测费用,特种设备压力容器(车用气瓶)产品制造安全性能监督检验费和安装安全质量监督检验费收费标准降低75%收取等税费政策,累计为268户企业减免检验检测费53.33万元,为纳税人减税达600亿元,其中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197亿元。二是降低融资成本。出台《金融服务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引导金融机构做好实体经济企业减负降本工作,持续加大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力度。截至9月末,全省贷款余额2.77万亿元,增长6.8%,增速连续17个月居东三省首位,制造业贷款余额2071.3亿元,增长7.4%,较年初增加112.5亿元,同比多增23.9亿元,小微企业贷款余额6610亿元,增长13.4%,较年初增加567.8亿元,同比多增156.8亿元,发放稳岗扩岗类贷款4.1亿元,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61%,比去年同期下降43个基点,政府性融资担保费率降至1%以下。三是降低用工成本。继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等政策,截至9月末,落实“降、返、补”惠企政策资金34.04亿元,发放就业社会保险补贴125.14万元,87家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及高校毕业生436人。四是降低企业物流成本。严格落实差异化和“绿色通道”收费政策,累计减免通行费3.84亿元。同时,为建立常态化服务企业机制,公布全省为企业办实事清单,建立各级政府领导联系服务重点企业工作和工业企业圆桌会议制度,省市县三级政府领导联系企业2868户,协调解决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截至11月末,收集问题350件,已办结340件。
二、深化“放管服”改革
一是持续优化市场准入环境。大力推行企业开办“网上办、一日办、免费办”改革,取消城市工业、物流集中区域及周边道路货车通行限制,截至9月底,全省登记在册经营主体353万户,同比增长9.6%,今年1—9月,全省新登记经营主体46.9万户,同比增长23.9%。二是加大涉企违规收费治理力度。聚焦政府部门及其下属单位、金融、水电气暖公用企业、交通等重点行业领域开展专项执法检查,为企业退费减负1.5亿元,减免行业协会商会会费1213.33万元,侦破侵害企业合法权益案件524起,挽回经济损失5.44亿元。三是对全省涉企收费“清单目录”动态管理,每年动态更新并完善全省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经营服务性收费、行业协会商会收费、保留的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调整规范的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等6大类目录清单事项,建立了“全省收费(涉企)清单一张网”查询小工具,方便企业精准查找所需支持政策。
减负降本工作持续开展有效助力稳定经济大盘,今年1—10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0079亿元,同比增长3.3%;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7%,高于全国0.6个百分点。下一步,一是多渠道帮助企业提升政策获得感。加大惠企政策宣传力度,了解掌握企业成本负担情况,建立企业问题化解工作机制,“一企一策”帮助企业解决资金短缺、要素保障、生产运行等方面突出问题。二是加强对重点行业和不同类型企业成本负担调研分析,注重与发达地区对标对表,总结推广一批实体经济减负降本典型案例,指导企业减负降本工作,为进一步推动实体经济企业减负降本提供参考依据。三是不断健全完善涉企收费清单制度管理,动态更新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加大清理涉企保证金力度,活化企业占用资金,为实体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