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表网 仪表产业】导读:种子位于农业生产链条的最上游,也是农业的“芯片”。优质的作物品种对于保障农产品产量以及提高农产品质量及附加价值都有着重要意义,尤其是粮食安全。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研究报告指出,国际粮食总产增长八成要依赖于单产水平的提高,而推动单产增加的60%~80%来源于粮种的改良进步。在我国,最显著的例子就是杂交水稻的培育为我国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
我国是农业大国和种质资源保有大国,然而种子依然需要大量进口。根据中国工程院《全球作物种业发展概况及对我国种业发展的战略思考》的统计,2019年我国种子进口额为4.43亿美元,贸易逆差达2.36亿美元。我国种业起步晚,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面对国外种业公司在种子功能基因方面的专利优势,如何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避免国外拒绝出售知识产权后的“卡脖子”,是我国保障粮食安全和建设现代化农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种业的发展创新,自2011年实施种业新政以来持续出台种业支持政策,加强种业创新体系构建和种业企业培育,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2021年,发改委和农业农村部印发《“十四五”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建设规划》,让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在“十四五”时期有了新蓝图。
在种业政策指导下,我国不断建立新的种子实验室。如今年3月7日,岳麓山实验室建设项目正式开工,该实验室立足湖南省优势种业创新资源,致力于打造种业研究及技术创新高地;今年3月23日,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天府种业实验室揭牌,旨在建设全国一流种业创新平台。此外去年还成立了云南省种子种业联合实验室、河南省神农种业实验室、海南省崖州湾种子实验室等。
国外种业已经进入“常规育种+生物技术+信息化”的育种“4.0时代”,而我国仍处在以杂交选育为主的“2.0时代”,想要打好种业翻身仗就需要发展基因资源挖掘和优异种质创制的理论、技术及方法,如分子设计育种等。而这需要依赖仪器设备的帮助。
以分子设计育种技术为例,该技术以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等学科为基础,需要对多基因复杂性状进行定向改良,因此基因检测仪器是分子设计育种技术的基础,如全自动核酸提取仪、DNA片段纯化系统、数字PCR仪等。此外,近红外谷物品质分析仪、大米品质及形态分析仪、花粉活力分析仪等农业分析仪器,扫描电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等显微镜,以及色谱仪器、质谱仪器等通用分析仪器也是种业研究不可缺少的工具。
种业实验室的不断建设以及种业研究的持续开展为仪器行业带来了新市场。除了服务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种业实验室之外,种业企业的科研创新也开始受到重视。企业是现代种业创新的主体,培育壮大企业主体也是我国推动种业发展的重要措施。近年来,我国种业企业研发投入正在持续增加,对于仪器的需求也在扩大。可以说,仪器行业的种业市场正在逐渐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