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
传感搜
传感圈

又一公司折戟IPO,工业互联网平台还有“饼”可画么?

2023-11-17
关注

前脚树根互联终止IPO还没过多久,后脚又一工业互联网平台商折戟上市路。

就在11月9日,据官网消息,上交所决定终止朗坤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朗坤智慧”)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审核。


图:上交所终止朗坤智慧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审核

复盘朗坤智慧的IPO之路,不难发现此次终止早有端倪。公司在2022年6月29日提交上市申请,并于三周后的7月24日收到首轮问询,但公司直到近半年后的2023年1月19日才回复。今年9月30日,因财务资料超过有效期,上交所曾中止朗坤智慧发行上市审核。此后,朗坤智慧也并未提交新的财务资料,因此其招股书申报稿仍旧停留在2022年6月的版本。

本次IPO,朗坤智慧原计划拟募集资金6.89亿元,分别用于新一代工业互联网平台及工业软件升级项目,前沿技术研发项目,营销及运营体系建设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按照25%的最低发行比例计算,公司发行市值约27.56亿元。

回想工业互联网平台最火的那几年,业界画出的“大饼”充满诱惑——工业世界也能存在类似手机应用商店和对应的开发者平台,里面有各种用途的软件可供工业客户去下载和使用,这将帮助工业客户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甚至开拓新的商业模式,而工业互联网平台商也将由此创造新的商业奇迹……然而,在冰冷的事实面前,工业互联网平台商不得不重新思考——未来将何去何从?

财务风险暴露工业互联网平台盈利隐忧

树根互联和朗坤智慧都曾入选过工信部评选的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名单,可以说是工业互联网领域的明星企业。两家行业领军企业先后折戟IPO,盈利问题是绕不过去的一座大山。

根据招股书的内容,朗坤智慧已累计为上千家大型企业提供工业软件和工业互联网平台,广泛应用于发电、建材、化工、冶金、煤矿等行业,服务包括国家电投、国家能源集团等在内的前十大发电集团,以及中国建材集团、中石化集团等其他重资产流程行业头部企业。

2019-2021年,朗坤智慧营收约为3.02亿、3.38亿、4.05亿元;净利润约为2999.97万、4564.80万、7020.55万元;归母净利润约为3079.65万、4592.72万、6963.49万元;研发投入占比约为14.74%、14.13%、15.06%。


图:朗坤智慧报告期内主要财务数据和财务指标

虽然净利润为正,但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朗坤智慧在招股书中重点警示了应收账款回收和坏账风险。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朗坤智慧应收账款余额分别为1.53亿元、1.94亿元及3.09亿元,占各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0.57%、57.39%及 76.32%,预期信用损失金额分别为977.91万元、1376.02万元和2437.07万元——这个比例可以说是相当之高了。

反观另一边的树根互联,还始终处于亏损状态。从2019年到2021年,树根互联的营收分别为1.52亿元、2.79亿元、5.17亿元,三年内的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达到了84.71%,但在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出现了高亏损——其在这三年期间扣非后净亏损分别达到了3.60亿元、4.81亿元、7.76亿元。

树根互联和朗坤智慧作为典型代表,其财务风险直观地反映了整个工业互联网平台产业盈利的隐忧。

中电工业互联网公司董事长朱立峰曾经有过一句很犀利的评价,他表示——工业互联网平台公司有三难,订单难拿、利润难挣、账款难收。

笔者深以为然,并就这三个关键词进行浅析:

首先,“订单难拿”是因为工业领域隔行如隔山,不同的行业需求差异巨大,这导致平台公司所面临的需求往往是碎片化的,明明当初做平台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实现一招通吃,但实际落地过程还是沿袭了“做项目”的思路。“做项目”就是要拿订单,正如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总工程师余晓辉所说:“拿下一个订单、满足一个需求,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而面对下一个订单、下一个需求,往往又需要重新投入,这让不少平台公司难以形成自我造血能力,可持续发展有困难。”

其次,“利润难挣”是因为做平台的成本高昂。据悉,国内某知名工业互联网企业在针对中小企业的标准化服务方面,主要是以某SAAS云平台为客户提供生产协同方面的数据服务。客户用企业账号登录平台即可使用,每年需要缴纳约3万元服务费。目前该云平台共有约2000名客户,年收入约为6000万,看起来流水还不错,然而平台其实一直在亏钱。因为除了研发成本,平台日常还要花费大量人力进行维护、升级,甚至帮客户进行定制化开发。

最后,“账款难收”是因为客户性质所致。大企业客户往往收账款周期长,中小企业客户又资金流不充裕,随着平台商业务规模的持续扩大与销售收入的增加,可能存在部分应收账款回收情况出现恶化,直接影响公司的资金周转速度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对公司的整体运营产生不利影响。

哦,还有一点儿或许也很重要,那就是政府补贴。2020年年底,大东时代智库(TD)曾做过相关统计,发现一些工业互联网平台几乎70%-80%的收入都是来自政府补贴。然而随着疫情之下政府有意减少财政支出和部分工业互联网的项目虚报行为,政府补贴相应地被扣减——退潮之后,方能看见一大批裸泳者。

工业互联网平台无法“独立行走”?

工业互联网赛道竞争激烈、“高手云集”:传统制造业厂商如海尔、航天科工、树根互联、徐工汉云,工业软件厂商如中控技术、用友软件,通讯类企业如华为和三大运营商,以及阿里、腾讯、百度、京东等互联网企业。虽然前路坎坷,但没有人能否认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实际价值——但是这种价值,需要被重新认知。

过去,不少企业认为工业互联网单独就能实现自我造血,这样想其实不难理解,毕竟C端的平台获得的成功是如此的耀眼。但B端和C端平台其实有特别大的差别,即C端平台对用户的控制力强,B端平台对用户的控制力弱。

举例来说,牛逼的C端平台是可以影响消费者的日常行为习惯的,原来喜欢在家做饭的人可能早已习惯了在美团或者饿了么上点外卖,原来喜欢线下购物的人现在可能觉得网上购物更方便,大家的习惯最终形成了统一的模式,平台可以以标准化的方式躺着赚钱…..但是B端平台再厉害也无法一下子改变客户的工艺流程,因此才容易出现明明想做平台结果还是做成了项目的困局。

可能是早就认识到了“工业互联网平台无法独立行走”问题,许多领军企业已经调整了思路——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作为大命题,不再单独用平台讲故事。

正如智次方·物联网智库在《工业互联网平台的隐忧:经济性不明且平庸的螺旋式上升》一文中所述:工业互联网平台只是其中一种工具,有可能可以形成一种数字化的基础设施或数字底座,成为数字化转型的载体。而数字化转型的成败往往是由企业这个整体所决定的,涉及到管理、组织、业务、市场…各个层面,包括领导力转型、运营模式转型、工作资源转型、信息与数据转型等方方面面,不仅仅是一种技术、一种工具能够解决。

因此,我们能看到,像西门子、施耐德电气这样的工业龙头,早几年还谈工业互联网平台,但近一段时间就只讲“完整的数字化解决方案”了,而且还特别强调其咨询的能力。

比如,西门子认为在开启数字化转型之前,先做好数字化咨询是一个未雨绸缪的好方法。西门子深耕数字化转型管理和咨询的专业团队——西门子艾闻达在咨询方面有一整套对应的解决方案。通过对客户工厂现状从精益化、自动化和数字化三个维度进行整体评估,帮助客户制定具体的数字化转型路线。

比如,施耐德电气的理念是“先医后药”,即智能化是手段不是目的,就好比人生病一样,不能有病乱投医、乱吃药。所以施耐德电气不仅仅提供技术,在人力资源、供应链及财务体系等方面都在为客户提供支持。从咨询的角度让企业明晰自身问题,并基于“诊断处方”一步一步落实。

再看看更早的前辈——被称为工业互联网概念提出者和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山者的通用电气GE。当2018年下半年,GE传出要为Predix寻求买家的消息时,业内惊呼“GE要放弃数字化了”!但笔者曾有幸和GE Digital副总裁&地区业务负责人进行过深入交流,他告诉笔者,GE从来没有放弃过数字化业务,而是经过深入思考和沉淀之后,从“台前”来到了“幕后”,变得更加务实落地、更加轻装简行、更加开放合作,踏踏实实致力于为行业企业创造切实的价值。

写在最后

1993 年,大众集团董事长不顾阻拦强制叫停了大众旗下斯柯达汽车品牌要建立高度自动化工厂的计划。他当时给出的理由令人无法反驳:一个高级车间每工时要消耗 70 马克,更明智的做法是,雇 10 个工人将工作完成得与全自动化工厂一样好。

当然,这个案例不是为了证明“推动工厂的转型升级”是一个费钱费时的错误理念,而是为了实实在在地告诉工业互联网平台商,工厂老板们从不迷信,他们除了关心降本增效之外,更关心你能不能给我带来新订单?

如果不能回答这些直击要害的问题,那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未来可能真的无饼可画~

参考资料:
1.《朗坤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招股说明书》,上海证券交易所
2.《树根互联撤回上市申请 今年多家企业终止IPO》,证券时报网
3.《又一工业互联网平台终止IPO,年入超4亿》,直通IPO
4.《工业互联网发展驶入快车道 胜出需要好“定位”》,新华网
5.《施耐德电气中国区总裁:智能制造务必先医后药》,施耐德电气
6.《工业互联网平台的隐忧:经济性不明且平庸的螺旋式上升》,智次方·物联网智库


您觉得本篇内容如何
评分

评论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回复|注册

提交评论

物联网智库

这家伙很懒,什么描述也没留下

关注

点击进入下一篇

2023年最新《瓦森纳协定》

提取码
复制提取码
点击跳转至百度网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