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传统建筑业因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安全风险高等特点,对年轻人的吸引力持续下降,导致出现招工难、用工荒现象。
与此同时,国家“双碳”目标也对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中国建筑能耗研究报告(2020)》显示,2018年全国建筑全过程碳排放总量达49.3亿吨,其中建筑施工阶段碳排放1亿吨,占全国碳排放的比重为1%。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碧桂园集团董事会主席杨国强围绕“智能建造”,提交了《关于加快应用智能建造产品技术、助力“双碳”目标、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涉及智能建造、建筑机器人。
除老龄化、污染问题严重外,由于作业场景差异性大、施工面复杂多变等原因,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建筑行业都是世界上数字化、自动化程度较低的行业之一。“我国建筑业创造了诸多世界第一,同时也面临着产品性能欠佳、资源浪费巨大、安全问题突出、环境污染严重、生产效益低下等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丁烈云曾评论道。
传统建筑行业亟须依靠科技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寻找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正因如此,数字化转型、推进智能化的盖楼方式已经成为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随着人工智能、机器人、5G、新材料等技术与建筑业的融合,智能建造的时代正在到来。当前,机器人正处于创新突破的重要关口,相关技术不断突破将赋能一些传统产业。
据了解,早在2018年,碧桂园就宣布进军建筑机器人研发行业,聚焦建筑机器人、智能工程设备以及新型建筑工业化产品的研发、生产与应用。截至2022年2月,其旗下公司已有21款建筑机器人投入商业化应用,服务覆盖25个省份超350个项目;累计交付超750台,累计应用施工超700万平米。
杨国强曾是建筑工人出身。正因为在工地上摸爬滚打了多年,更能懂工人的辛苦,所以他曾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强调过建造工地智能化这件事。“加快研发应用智能建造机器人,像生产汽车一样准确地建房子,不仅可以让建筑工地实现零伤亡、高标准、好效益,而且能从根本上解决房子的安全和质量问题,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大量成本。”
建筑机器人的优势也正在显现并被市场认可。这些已投入使用的建筑机器人,可轻松完成多个作业场景的施工,将有效缓解建筑业面临的劳动力逐年紧缺和老龄化的压力。同时,数据显示:建筑机器人施工效率是人工的数倍,施工质量和成本明显优于人工,并能在更大范围内保障人的健康安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也大大减少。“机器人建房子”引领的建筑行业革命正在到来。
从全球范围来看,各国也掀起了建筑机器人的研发热潮,纷纷抢占智能建造风口。
美国研发了面向建筑施工外骨骼机器人和高性能混凝土3D打印技术等;欧盟提出“地平线2020”科研计划后,大力促使机器人和自动化系统能够运用在建造生产、安装和运营维护多个环节,力图将欧洲建筑机器人打造为行业标杆;亚太地区,新加坡政府资助多家科技公司实现其人工智能项目成功落地,包括建筑质量检测机器人和墙面喷涂机器人产品化。
在广东佛山一建住宅项目,施工人员操控混凝土天花板打磨机器人对天花板进行打磨,为后续装修提供良好的作业基面(2021年11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中国在智能建造领域起步相对要晚一些,但部分相关企业的探索已走在了行业前列。以碧桂园的机器人研发为例,截至2022年1月,已递交专利有效申请3523项,获授权1749项,多项技术填补国际国内空白;相关研发产品相继斩获中国专利奖、IF设计奖、红点奖、IDEA奖、红星奖、金芦苇奖等众多奖项。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张钹教授表示:“碧桂园在短短三年时间里,针对BIM、装配式建筑和建筑机器人领域投入了大量的研发资源和人才,开展全面的研发,目前已经交付了大批量的机器人,已走在了全国乃至世界智慧建造和建筑机器人领域的前列。”
用机器人建房子的技术条件已经具备,但政策体系不完善、行业标准体系未建立、监管机制不健全等一系列问题还需完善。
为进一步巩固创新发展成果,加快推动智能建造产品和技术的应用推广,今年全国两会,杨国强从推广应用、完善监管机制与评定体系、建立标准体系等三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首先,大力支持建筑机器人及智能施工设备推广应用。杨国强提出,在现有智能建造试点示范的成功经验基础上,拓展试点范围,推动建筑机器人及智能施工设备投入工程项目建设,提升工程施工智能化水平。
其次,在智能建造监管机制与评定体系方面,杨国强认为,应协调相关主管部门,出台适用于智能建造的创新监管体系,建立适应智能建造特点的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现场质量安全和合同履约监管制度。
最后,杨国强建议加快建立智能建造相关标准体系。联合行业权威机构、龙头企业、专家学者、骨干企业等力量,根据智能建造应用情况,加快建立与智能建造相关标准体系。
关于推动建筑行业智能化,国家已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意见和政策。仅2022年就被提及多次。
今年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对未来建筑行业的发展方向作出了规范化指引,通知明确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加快建筑机器人研发和应用。这为建筑行业发展划定了努力的方向。规划显示,到2035年,我国将迈入智能建造世界强国行列,中国智能建造产业前景可观。
2月,在国新办举行的推动住房和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发布会上,住建部又表示,将推进建筑机器人应用,研发关键技术,编制相关标准,形成一批标志性建筑机器人产品,提高工程建设机械化、智能化水平。
新基建加速数字化、智能化与建筑施工现场深度融合,为人们实现美好人居理想按下“加速键”;行业头部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创新,探索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新路径,助力建筑业转型升级……中国已经开启了智能建造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