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柔顺臂的机器人穿针引线,无人驾驶汽车在路上安全行驶,灭火无人直升机进行扑火训练……在中关村房山园北京高端制造业基地,这样科幻感满满的场景几乎每天都在上演。
三年前,北京正式启动“两区”(即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成为北京新的发力点。作为“两区”建设的重要载体,“两区”重点园区(组团)也是成果展现的重要窗口。
跟随步伐,去探访其中一个重点特色园区——北京高端制造业基地。
园区名片
北京高端制造业基地是专注于高端制造领域的中关村特色产业园。近年来,围绕新能源、高端制造、医疗健康等新兴产业和重点领域,基地吸引了一批头部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入驻,目前已成为房山区高精尖产业发展最具活力的前沿创新策源地和创新发展主战场。
提供“管家式”全周期服务
京东方生命科技产业基地项目是北京高端制造业基地的重点项目之一,也是北京市“3个100”重点工程项目之一。
“在推进落地过程中,房山区深入落实‘两区’建设任务,提供了管家式全周期服务,精准解决了我们项目推进的难点和痛点。”京东方科技集团智慧医工事业群生命科技产业BU总经理辛艺回忆,自项目决定落户起,就得到了北京市和房山区的高度重视。
“我们希望依托本项目,重点围绕医工交叉领域,打造一个全球顶尖资源的医工融合创新基地。”辛艺介绍,未来,京东方生命科技产业基地将以医工融合为特色,聚焦生命科技与智慧健康,整合全球顶尖资源,研发创新平台、医工转化平台、教育培训平台、云算力平台。聚焦项目核心创新方向,打通从需求提出到创新研发、成果转化、直到最终产业化的端到端的创新转化体系,为京东方智慧医工及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提供全方位的产业发展支持,构建全球一流的“医教研产用”健康创新生态。
据了解,作为房山区“两区”建设的重点园区,近年来,北京高端制造业基地不断提升园区服务水平,构建了具有房山特色的“全周期、一站式、管家式”集成服务体系。同时,加强与资源平台合作,围绕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培育孵化、产业生态营造等完善产业服务,赋能优势产业加快发展——
设立总规模10亿元的房山区高精尖产业投资基金助力企业发展,首期规模2亿元;
利用人才微中心组织宣讲活动,为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政策指导,保障企业人才生活;
提供定制化班车服务,累计解决50余家企业4000余名职工通行难问题;
推广就医创新人才服务举措,解决企业人才子女就医服务及企业职工“职住分离”难题。
目前,园区有商业配套6000平米,引进了喜马拉雅书店、健身房等生活性服务商业,以及4万平米720间科学家公寓,并建设了占地约3000平米的健身公园。
高端产业集群加速聚拢
作为推动房山区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北京高端制造业基地全力打造新型储能与氢能、先进基础与关键战略材料、智慧医工服务、智能制造与网联汽车四大产业集群,重点发展新能源产业,培育以新型储能为特色的产业集群。
北京海博思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入驻为该产业集群提供了有力支撑,企业与房山区在基地共同打造了一系列新型储能项目。
“之所以选择入驻北京高端制造业基地,主要有几点考量。”海博思创生产调度中心副总经理张猛解释,北京高端制造业基地位于首都西南交通枢纽,交通主动脉四通八达,区位优势明显,交通物流便利。
同时,基地产业规划明晰,重点发展的产业方向与企业十分吻合。作为行业领先的储能企业,海博思创可以与园区内多家新能源企业形成规模优势,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的合作,带动新能源产业链全面发展,打造出区域新能源高精尖产业集群新名片。
目前,北京高端制造业基地正与央企、高校等合作共建新型储能与能源安全研究院,加快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占有率高、具有行业竞争力的新型储能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努力创建北京房山新型储能产业园,建成国内领先的储能高端装备研发制造中心、储能技术创新中心、储能技术产品检测认证中心。
预计到2025年,房山区新型储能产业规模力争超过800亿元,力争培育并孵化生态引领型企业超过10家,新能源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100家,将房山打造成京津冀新能源产业供应枢纽。
“前店后厂”解成果转化痛点
“我们选择入驻北京高端制造业基地,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这里‘前店后厂’的发展模式非常成熟。”张猛介绍,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对于科研场地的要求较高。借助“两区”制度创新,北京高端制造业基地推出的“研究院研发办公——标准厂房就地产业化”模式,可以同时满足海博思创的研发创新和生产需求,构建了产学研用一体化的产业生态体系。
据介绍,海博思创房山智能制造基地建成后,其实验测试中心设立在中关村科技园区房山园,实验测试中心具备CMA、CNAS和TÜV莱茵CTF2级目击实验室资质认证,可以满足让研发人员在此居住、做研究,科研成果能够高效地应用到工厂中,实现产业化。
未来三年,北京高端制造业基地“前店后厂”的产业发展空间总面积将达50万平米。该模式作为“两区”创新实践,聚焦科研创新成果研发和产业化,推动了首都核心区一大批创新成果在北京高端制造业基地示范应用和产业化落地。
此外,基地持续优化园区产业配套,推进5G自动驾驶测试平台、无人机飞行测试平台等建设,不断完善园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体系。加强区域空间规划与统筹,强化空间保障,并依托“前店后厂”发展模式,通过多元化合作,加快推进新建载体建设,盘活低效闲置标准化厂房和土地资源,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承载保障能力。
“两区”建设,只争朝夕!
北京高端制造业基地,未来将持续发力,更好地服务企业及人才,助力园区企业更快更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