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10月20日讯 今日, 航天科技集团四院发布了多款为商业航天量身定做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及其型谱。这些火箭发动机的应用将大幅提升我国快速、高效进入空间的能力。
总计共发布6款为商业航天量身定做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发动机直径从1.2米到3.5米,分为整体式和分段式,可实现200公斤到4200公斤的太阳同步轨道运载需求。据介绍,这些发动机未来将应用于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以及长征六号甲运载火箭,主要执行商业航天卫星的发射服务。
资料显示,航天科技集团四院是我国最大的固体火箭发动机设计、研制、生产和试验的专业研究院,在固体火箭发动机总体设计、喷管研制和检测、大型复合材料壳体、复合固体推进剂、大型发动机装药和固体发动机各项试验测试等技术领域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固体火箭发动机是使用固体推进剂的化学火箭发动机,又称固体推进剂火箭发动机。
与液体火箭发动机相比,固体火箭发动机结构简单造价低廉,且其发射准备周期更短、快速反应能力更强。另外,不像液体燃料会挥发,固体燃料的存储时间可长达数年之久。不过,固体火箭发动机的运载能力不及液体火箭发动机,关机控制谁也不如液体火箭发动机灵活。
从性能上看,两者各有特点,都有对方无法取代的优势,都是我国商业航天事业中不可或缺的技术基础。据介绍,今天发布的这几款发动机不仅可以作为火箭的主动力,还可以作为重型运载火箭的助推器,为商业航天客户提供更多动力选择。
▌国内商业航天事业蓬勃发展 卫星互联网揭示广阔需求
我国将迎来卫星密集发射期。星网公司于2020年9月向ITU申请了“GW”星座计划,共12992颗卫星。根据ITU要求,在卫星频率和轨道申请后的七年内必须发射第一颗卫星,九年内必须发射总数的10%,12年内必须发射总数的50%,14年内必须全部发射完成。
若以此下限推算,2023到2030年国内年均发射量为180颗以上,2030-2033年年均发射量为1700颗以上,2033-2035年年均发射量为3000颗以上。
与此同时,卫星互联网作为当前阶段商业航天核心应用领域,国内外政策、技术端支持力度逐步加大。
10月工信部公开《关于创新信息通信行业管理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分步骤、分阶段推进卫星互联网业务准入制度改革,不断拓宽民营企业参与电信业务经营的渠道和范围。此外,10月SpaceX官网宣布推出星链直连手机业务。该业务适用于现有的LTE手机,无需更改硬件、固件或特殊应用程序,即可通过星链发送文本、语音和数据。预计2024年实现短信发送,2025年实现语音通话,2025年实现上网。
华泰证券黄乐平此前发布研报称,“商业航天”是中国企业有机会在全球占据重要一席的重要硬科技赛道之一。近一年来,我国商业航天产业链上下游发生明显变化:
在技术端,国内民营液体火箭公司积极探索发动机技术与可回收技术突破,国内卫星制造在国家统筹规划、民企合力组建下步入规模化发展,有利于降低卫星互联网建设成本。
在需求端,我国卫星需求持续落地,多项星座计划有序开展部署,中国星网预计明年上半年开始发射;过去一年中,“卫星直连”成为行业热点,手机、汽车、模组厂商积极开展尝试;工信部提出加快6G研发,为卫星互联网提供重要机遇。
在政策面,国内多省市利好政策频出,助力商业航天产业成长。
展望未来,该机构分析师称,6G首次实现全球无死角覆盖,卫星通信是唯一选项,卫星互联网在6G研发中有望获重点发展。建议关注我国商业航天产业链发展机遇。
立足当下,我国卫星互联网的发展尚处早期起步阶段,基于此多家机构认为前端卫星生产制造环节将有望依托卫星发射进程提速率先受益。该环节价值量占比较高的为T/R芯片和T/R组件,相关标的包括铖昌科技、臻镭科技、国博电子、雷电微力、天箭科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