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表网 行业政策】9月21日,通辽市人民政府印发《通辽市贯彻落实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进一步夯实计量基础,提升计量能力和水平,推动通辽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根据《实施方案》:到2025年,全市计量科技水平全面提升,碳计量标准建立和检验检测能力显著提高。计量科研创新能力和计量服务保障能力持续增强,建立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推动能源计量管理体系与碳计量管理体系有效衔接。计量监督管理效能显著提高,监管重点从管器具向管数据、管行为、管结果的全链条计量监管体制转变。计量工作在服务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障高品质生活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
到2025年,全市新建社会公用计量标准60项以上,总数达到260项。其中市级新建最高社会公用计量标准40项以上,总数达到130项。强检计量器具检定必建项目全部完成,建标覆盖率达到100%。突出量传溯源计量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应用,建立自治区级领先的高等级、高精确度的计量标准8项:充电桩检定装置、区间测速检定装置、0.1级测力仪标准装置、标准测力仪检定装置、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校准装置、钢筋弯曲试验机校准装置、压缩氢气加气机检定装置。建立碳计量相关的计量标准: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检定装置。
申请建立通辽市铝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和通辽市玉米化工产业计量测试中心。
到2035年,实现全市计量服务保障和科技创新能力水平大幅提升,碳计量标准体系基本形成,量值传递和溯源智能化、数字化、扁平化体系初步形成,远程校准、远程检测技术和大口径流量在线校准检测技术等实现新突破,智慧计量和智能监管水平明显提高。市场检验检测中心计量测试服务能力能满足本市及内蒙古东部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求,综合实力力争进入自治区先进行列。
在深化计量科技创新方面,《实施方案》提出:
构建良好计量科技创新生态。以通辽市市场检验检测中心为依托,搭建计量科研工作创新平台,联合计量技术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科技型企业,实现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以企业需求为导向、计量技术机构为核心开展定向研究,委托项目研究等科研活动 。支持计量科研项目申报市级及以上科研奖项,对为计量科技创新及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机构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
加强计量基础建设和前沿技术应用。配合自治区开展碳计量、乳制品产业计量领域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测量程序与有效性评价、效能评价等技术推广,推动计量理论在计量技术中的实际应用。建立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检验检测装置,为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提供计量技术支撑。
开展新型量传溯源体系建设和技术应用。加强物联网技术在量传溯源中的应用,针对数字化模拟测量、跨尺度测量、复杂系统综合测量等技术难题,开展计量标准装置应用和量传溯源方法推广应用,推动计量标准及标准物质智能化发展。开展远程和在线新技术研究,以适应量传溯源智能化、数字化、扁平化要求。
推动计量数字化转型应用。探索“计量+信息化+智慧化+网络化”转型发展路径。加强e-CQS强制检定工作平台使用效率,进一步增加强检工作平台的统计分析、汇总,预警等功能,利用手机APP、小程序、在线网络平台等 功能,将计量器具平台延伸到各类用户,实现强检计量器具真正的全流程网上办理。加强计量数据分析和应用,强化计量数据的溯源性和安全性,实现计量检定证书、校准证书数字化,规范计量数据使用行为,提高计量检定校准服务效率。积极推进计量行政审批工作改革,计量行政许可按期接入自治区市场监管局政务服务平台,实现全市计量行政审批全流程网上办理。
在加强计量技术应用方面,《实施方案》提出:
支撑先进制造与质量提升。实施全市制造业计量能力提升工程,加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计量技术支撑。围绕绿色农畜产品加工、现代装备制造、新型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加大先进计量检定装置和测量仪器设备更新换代力度。不断优化先进计量测试技术,精准服务产业转型升级、节能减排等需求,支撑通辽市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力争编制自治区级计量技术规范3项。
积极参与碳达峰碳中和计量体系建设。全面贯彻落定《内蒙古自治区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实施方案》,编制《通辽市生活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积极参预编制《内蒙古自治区用能单位能源计量管理体系评价技术规范》《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排放单位碳计量审查技术规范》等技术规范。贯彻落实《碳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建立碳计量标准及相应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对能源计量和碳计量的标准计量体系相互衔接进行有效探索。对碳排放计量器具的配备、管理、使用和维护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积极推广宣传建立碳计量标准,使用碳计量工作器具、碳计量监测设备。指导帮扶重点用能单位企业建立碳计量管理体系,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服务通辽市能源转型发展。进一步推动通辽市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提升企业接入端建设质量,保障能耗采集数据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大力推进能源计量审查,节能评价、规划、技改评价等工作,完善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管理体系建设并过度到碳计量体系建设,建立碳排放计量管理体系业务咨询和技术指导小组,促进重点用能单位逐步建立碳计量管理体系,推动企业履行能源计量主体责任。开展能效水效标识检查,强化能效水效标识产品监管,增强全社会节约集约意识。到2025年全市接入自治区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平台及碳计量公共服务平台企业数量力争达到50家。
推进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建设。落实《内蒙古自治区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建设管理办法》,在能源、工业、农副产品深加工等重点领域全面推进通辽市产业计量测试工作。申请建立“通辽市铝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和“通辽市玉米化工产业计量测试中心”。
服务大众健康与安全。加快推进医疗健康、疫情防控、危险化学品、矿山机械、建筑施工、地质勘查等领域计量标准能力建设。支持计量技术机构联合高等院校、生产企业和医疗机构,建立健康与安全类计量技术创新中心。支持交通安全、医疗卫生、环境监测、气象预报等部门建立本部门相关领域最高计量标准建设,提高检测效率和监测能力、降低检测成本。
提高公共交通计量保障能力。提升交通行业量传溯源能力,加强铁路、公路、民航等领域计量测试新技术的应用。建立区间测速检定装置、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校准装置、动态汽车衡检定装置高等级、高精确度的计量标准检定装置,建立汽车充电桩检定装置,开展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计量检定和校准服务。持续提升计量对交通运输的保障能力。
在加强计量能力建设方面,《实施方案》提出:
推进计量标准建设。统筹规划全市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全面提升全市量值传递溯源能力。重点加强民生领域计量器具强制检定能力建设,提升社会公用计量标准的等级,加大社会公用计量标准覆盖率。按照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印发的《地方社会共用计量标准(用于强制检定工作计量器具)建设指导性目录(试行)》建立各级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市级计量技术机构负责建立区域性、优势性、长远性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旗县级计量技术机构负责建立便民性、基础性、实用性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支持政府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建立本部门单位最高计量标准。到2025年底全市达到260项,其中通辽市级法定计量技术机构负责建立130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旗县级计量技术机构负责建立130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每个旗县达到15~20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社会公用计量标准覆盖率达到100%。
加强计量技术机构建设。深化计量技术机构改革创新发展,优化法定计量技术机构建设,探索简化授权计量机构方式,促进社会计量技术机构设置。提高法定计量机构公益性服务水平,加强对第三方计量技术机构的监督管理,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强各类计量技术机构的交流合作,在全社会逐步形成各类计量技术机构优势互补、有序竞争、共同发展的计量服务体系。
加强计量人才队伍建设。确保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和授权机构以及企业最高计量标准的计量人员,满足计量检定校准人员资质的要求,并保持计量专业人员的相对稳定。以市检验检测中心为依托建立培训平台和实际操作基地,加大对各级计量岗位人员培训。鼓励计量技术机构创新岗位设置,建立首席计量专家、首席计量师职位聘任制度。进一步加强注册计量师队伍建设,申请注册计量师专业项目注册下放到盟市级管理。实施计量专业人才提升行动,加快培养引进急需的计量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碳达峰碳中和等碳计量方面的计量人员,开辟引进人员绿色通道。
完善企业计量体系。强化企业计量管理主体地位,引导企业建立完善与其科研、生产、经营相适应的计量管理制度和保障机制,支持企业建立企业最高计量标准,对内部使用的计量器具开展检定。支持大中型企业通过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计量管理水平。开展“计量服务中小企业行”活动,加大对中小企业计量帮扶力度。帮助企业加强计量管理体系建设,合理配置计量仪器设备、配备专业计量管理人员。鼓励各方加大对企业计量工作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对企业新购置的计量器具,按规定进行税前扣除。
加强计量文化建设。加强计量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培训,支持内蒙古民族大学、通辽职业学院等自主设立计量相关二级学科、交叉学科及计量相关专业,支持各大中专院校与市市场检验检测中心开展“院所联合课堂”活动,开展专家学者“计量沙龙”讲座。严格落实国家义务教育课程设置要求,做好计量基础知识内容教学工作。在“5.20世界计量日”“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等重大活动日开展宣传活动,强化计量法律法规和计量知识的宣传,各部门每年开展的活动不少于2次。培育计量文化研究及科普基地,发展计量文化产业,开发计量科普资源,培养推荐计量大使。积极培育和弘扬新时代计量精神,选树计量先进典型,增强新时代计量工作者的荣誉感和使命感。
加强计量交流合作。加强与自治区计量院及周边各先进地区计量技术机构的计量科技创新合作,选派计量骨干进修学习,参与计量课题研究。加强与周边盟市地区等计量合作交流。积极参与国家和自治区组织开展的计量比对活动,组织开展本地区计量比对活动。
在加强计量监督管理方面,《实施方案》提出:
加强计量数字化应用 ,夯实计量监管基础。建立统一的计量统计数据平台,各部门分工管理,保证计量工作器具数据即时管理,及时更新。并由此建立使用在用强检计量器具统计数据,改变传统实地检查,纸制备案方式,实施线上监管 。利用强检计量器具平台、重点用能单位在线平台、能源计量审查网等实行智能化、数字化新型监管模式。同时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提升监管能力和监管水平。
加强民生计量监管。围绕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民生领域计量问题,加大对“民用四表”、涉农物资、粮食购销、医疗卫生、集贸市场、加油站、餐饮业、商超、眼镜店、出租车和停车场等的计量监督检查力度。加强定量包装商品等计量监管,加强对过度包装行为的监督。严厉打击未经检定或使用不合格计量器具、缺斤短两、计量作弊等违法行为,着力净化市场环境。
推进诚信计量分类监管。加强市场诚信计量监管,强化计量惠民服务,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建立完善以经营者自我承诺为主、政府部门推动为辅、社会各界监督为补充的诚信计量体系。持续推进“计量惠民生、诚信促和谐”专项行动,组织开展商业、服务业等领域诚信计量示范活动,在集贸市场、商超、加油站、餐饮行业、眼镜店、医疗机构等重点行业领域和场所。建立市场主体计量信用记录档案,推进计量信用分级分类监管。2023年培育推选诚信计量示范商户20家以上,2025年底达到50家以上。
加强计量执法协作体系建设。加强计量执法协作,建立健全查处重大计量违法案件快速反应机制和执法联动机制,做好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加强计量作弊防控技术和查处技术研究,严厉打击制售和使用带有作弊功能的计量器具等违法行为。加强计量监管与综合执法衔接,实现信息共享,提升执法效率。加强计量执法队伍建设,提升计量执法装备水平。
推动计量服务市场健康发展。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和力量,吸纳各类组织参与法制计量工作,构建多元、开放的法制计量新格局。大力发展计量校准、计量测试、产业计量等技术服务新业态,培育和壮大专业化计量技术服务市场,不断满足市场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强化对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第三方检测机构在用仪器设备的计量溯源,保障科研成果的有效性和测试结果的可信度。规范计量校准市场和校准机构建设,提升计量技术机构服务市场的能力和水平。
在保障措施方面,《实施方案》提出:
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计量工作,把计量事业发展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实施有效衔接。各地要建立各级计量工作协商会议机制,构建统一协调、运行高效、解决实际难题计量工作格局。
加强支持保障。各地要制定加强计量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资金投入的长效机制,保障法制计量和量传溯源体系有效运行。制定相应的科技、人才、资金保障政策,加强对计量科研项目和计量科技创新支撑平台的支持,公益性计量工作所需经费按规定要纳入同级财政预算。采用多元化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计量技术、装置研发和应用服务。
加强指导落实,强化责任意识。各地区、各相关部门要建立完善贯彻落实工作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分解细化目标任务,制定相关方案,抓好贯彻落实,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在组织实施过程中,要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解决遇到的难题。对好的经验做法及时总结,树立典型,对实施中遇到重大问题,重要情况要及时向市政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