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
传感搜
传感圈

余晓晖:以工业互联网为核心的数字化转型供给支撑产业持续壮大,2021年规模估计突破1万亿

2022-03-16
关注

  数字经济是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的热点话题,不少代表委员都提到数字经济的重要性。

  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达到7.8%,数字经济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要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相对于去年报告“加快数字化发展,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的提法,这是否表明当前我国的数字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阶段?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又明确了哪些数字经济的发力方向?

  带着这些问题,《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记者对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理事长余晓晖进行了专访。

  余晓晖对数字信息基础设施的内涵控制工程网版权所有,5G规模化应用的发力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痛点、解决措施等都分享了自己深入的思考。他肯定了当前我国5G应用取得的成效,也给出了5G应用进入规模化推广阶段后的发展建议;他不讳言一些制造业企业系统性推进数字化转型所面临的困难,坦言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是个系统工程,要从顶层设计、应用融合、产业服务培育等多方面体系化推进。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

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理事长  余晓晖


  数字经济迈向发展与规范并重阶段

  记者

  相对于去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加快数字化发展,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促进数字经济发展”,这是否意味着,当前我国的数字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阶段?

  余晓晖:“十四五”时期,我国数字经济将进入深化应用、规范发展、普惠共享的新阶段。

  首先,数字经济融合应用将持续深化。一直以来,我国服务领域的数字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电子商务、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数字化新模式蓬勃发展。相比于服务业,工业有着更长的产业链条和更丰富的应用场景,可释放出更大的外溢效应、乘数效应。当前,数字技术与产业融合的重点正从消费向生产拓展,工业将成为数字化应用的主战场,为数字经济带来更广阔的成长空间。

  其次,数字经济迈向发展与规范并重阶段。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数字化的深入发展,我国平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但同时发展不规范、不充分问题也较为突出,损害竞争、创新和消费者利益的行为频发。为此,坚持发展和规范并重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版权所有,在反垄断、平台数据和算法监管、互联网金融规范等方面,强化监管举措,推动数字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将成为常态。

  另外,数字经济普惠共享将取得新突破。当前,我国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全面覆盖,2021年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行政村全面实现“村村通宽带”,其中超过99%的村实现光纤和4G网络双覆盖。远程医疗、智慧教育、在线直播等将进一步助力消弭城乡“数字鸿沟”,让医疗、教育资源实现更深更远的触达。

  数字经济发展要以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为突破

  记者

  前不久印发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这对现阶段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提出什么要求?

  余晓晖:现阶段,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要以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为突破,在数字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数据要素、数字化融合应用等多方面共同发力。


我国数字经济规模逐年提高


  一是提升数字产业供给能力。数字产业是数字经济的基础和先导。提升数字产业供给能力,根本上需要提高对产业链价值链的掌控力,努力在补链、强链、锻链上下功夫,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基础和重大数字应用的牵引力量,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强化关键软硬件技术创新,补齐集成电路、基础软件等产业基础能力短板,推动数字产业向产业链中高端迈进。

  二是培育数字经济新模式新业态。新模式新业态是数字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组成。培育数字经济新模式新业态,要把握5G、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AR/VR等新技术发展机遇,培育发展新产品、新服务、新模式、新业态;要发展面向经济社会各领域数字化转型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培育发展工业/产业互联网平台、工业APP和SaaS服务、数字化智能化融合产品和装备,培育经济新增长点、新增长极。

  三是释放数据要素潜力。发挥数据要素蕴含的生产能力,可以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要素支撑。释放数据要素潜力,要发展壮大数据产业体系,构建数据交易流通的基本框架制度,以工业为突破口打造可信工业/产业数据空间,推动数据在传统产业应用模式的探索与创新,积极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发挥数据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

  四是深化产业数字化融合应用。产业数字化是数字经济的主阵地,制造业数字化是产业数字化的主攻方向。我国可以发挥制造大国和网络大国双重优势,以制造业为重点,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深入推进智能制造,引导制造企业借助工业互联网实现数字化升级。面向制造、矿山、能源、交通、物流、医疗等重点行业,制定数字化转型路线图,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行业数字化转型系统解决方案,促进工业和各个产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升级,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我国5G融合应用进入规模化推广新阶段

  记者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设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推进5G规模化应用,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智慧城市、数字乡村。您如何理解“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当前我国5G应用取得了哪些成效?要推进5G规模化应用需从哪些方面发力?

  余晓晖: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是以信息网络为基础,以数据要素为核心,综合集成新一代信息技术www.cechina.cn,为社会提供感知、连接、存储、计算、处理、安全等公共性数字基础能力的设施体系。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数字信息基础设施体系也在持续演进,目前已逐渐演化出五大部分:一是提供数据采集功能的感知基础设施;二是提供数据传输能力的网络基础设施,如5G、千兆光网等;三是提供数据存储、计算和处理等能力的数据和算力基础设施,如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云计算、边缘计算、智能计算中心等;四是新技术基础设施,如人工智能、区块链基础设施等;五是综合基础设施,即纵向集成各类数字能力,与行业应用深度结合的融合型设施,如工业互联网网络设施、车联网设施等。

  推进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将会有效推动数据要素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全社会的大规模商业化应用,进一步促进我国数字产业的快速发展,为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提供技术条件和基础能力。

  我国5G融合应用实现从0到1的突破,进入规模化推广的新阶段。目前,我国5G实际连接用户超过5亿,5G行业虚拟专网数超过2300张。从2021年第四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统计数据来看,5G应用创新项目超过1.2万个,参与企业数近7000家,覆盖31个省市区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涵盖工业、能源、医疗、文旅、教育等30多个行业,其中工业互联网(15.71%)、智慧园区(11.21%)、智慧城市(8.80%)、信息消费(7.49%)、智慧医疗(7.36%)、文化旅游(6.91%)等占比位居前六位。

  5G应用正从辅助环节向核心环节渗透,扩展到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产品服务的全生命流程。无论在行业数量、企业数量、地域范围还是应用创新性和深度等方面,我国均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下一步,5G应用规模化发展应针对不同类型行业分类施策,精准发力。对于工业、电力、医疗等先导行业,集中力量进行技术攻关,推动行业标准制定实施,打造5G应用标杆,开展规模化复制推广。对于文化旅游、智慧城市、智慧教育等潜力行业,应加强5G应用试点示范,形成优秀案例和最佳实践。

  同时,在产业生态建设上,一方面要推动5G 产业生态由2C向2B扩展,加大在行业定制化网络、精简化芯片、行业终端及解决方案的技术研发、标准制定及产业化;另一方面建立跨界公共服务体系,降低中小微企业5G融合产品和解决方案研发难度和技术门槛。

  工业互联网是各领域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路径

  记者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培育壮大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数字产业,提升关键软硬件技术创新和供给能力。您认为当前背景下,为什么要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对于提升关键软硬件技术创新和供给能力,我们可以有哪些作为?

  余晓晖: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对企业而言,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关乎生存和长远发展的“必修课”,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改造升级传统产业的需求十分迫切。工业互联网构建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面连接的新型生产制造和服务体系,是各领域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路径和方法论。

  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对于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具有战略性、全局性作用。


我国数字经济对第三产业的渗透率远高于一二产业


  具体而言,一是为数字化发展构建新型基础设施。工业互联网通过构建连接人机物、打通不同行业信息孤岛、促进各类数据有序流动的网络和平台,为各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智能感知、网络连接、数据分析等能力支撑,促进生产与服务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精准、高效配置,提升各行业发展质量与效益。

  二是加快旧动能改造提升与新动能培育。工业互联网推动生产经营、组织管理与业务形态的全方位重构,构建数据驱动、智能优化的新工业范式,让旧动能重新焕发生机;工业互联网还能促进产业链紧密协同,引导帮助企业延长价值链,催生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规模化定制等新模式新业态,培育形成新动能。

  三是为壮大数字经济注入新要素新资源。工业互联网在各行业的渗透应用不仅激活大量沉睡的碎片化数据资源,还创造海量来自生产现场和使用场景中的新数据,极大地丰富数据资源总量与数据种类,为数字经济发展引擎注入“新石油”,支撑其高速运转。

  关键软硬件技术创新和供给能力是数字化发展的“底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推进软硬件技术创新和供给能力的提升。

  首先,要持续夯实筑牢产业基础,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与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加强高端芯片、工业软件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克,久久为功、补齐短板。

  其次,加快新兴技术与产业领域的布局,抢抓工业互联网平台、5G、边缘计算、工业人工智能、工业数字孪生等新兴领域带来的换道发展机遇,建设面向新技术新产业的制造业创新中心,构建起高效联动的制造业创新网络,持续壮大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规模。

  第三,强化应用牵引带动供给能力提升,充分发挥我国应用场景丰富的市场优势和资源统筹协调的制度优势,引导产学研用协同合作,加快新技术新产品在实际应用中的迭代完善,形成供需互促、产用结合、生态完备的“内循环”。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个系统工程

  记者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您认为数字化转型对于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有怎样的作用?目前,我国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处在什么水平?有哪些痛点?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解决?

  余晓晖:数字化转型是以数据为核心要素所驱动的创新模式变革与资源配置方式变革,这两大变革作用于制造业全流程全环节,将引发工业经济各行业发展模式和价值规律的深刻变化。

  具体来看,一是推动企业提质降本增效。数字化转型以数据科学与行业机理相结合的方式,对制造业各环节进行深度、全局优化,提升先进制造能力和产品质量品质,使企业能应对日益增长的高品质、定制化需求。

  二是加快企业产品和服务创新。数字化转型使企业具备了实时感知需求、广泛使用数字技术等能力,企业得以紧贴用户需求对产品和服务进行敏捷、精准创新,通过“智能产品+智能服务”的方式,提高了自身业务附加值,加速模式创新。

  三是促进产业链价值链全局协同优化。数字化转型推动传统集中式、串行的生产组织方式向网络化、平台化组织方式转变,形成规模化定制、众包众创等社会化生产模式,推动产业链价值链资源配置优化与全局协同。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可以借助工业互联网平台将自身融入社会化生产体系,提升订单、贷款和技术等资源的获取能力,盘活闲置产能。

  我国数字化转型正从起步阶段向系统变革逐步推进深化,转型领域、支撑体系、生态建设正不断完善升级,重点行业和领先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效初显。

  具体而言,首先,数字化转型向多领域扩展。数字化转型实践已经覆盖原材料、消费品、装备等超过35个工业重点大类以及金融、建筑等国民经济重点门类,典型案例和企业标杆加速涌现,并从销售、管理等外部环节赋能加速向控制、研发等核心环节拓展,转型程度不断加深。

  其次,转型支撑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方面,我国已建成5G基站142.5万个,工业互联网标识注册量达988亿,国内已涌现出100余个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产业供给方面,以工业互联网为核心的数字化转型供给支撑产业持续壮大,2021年规模估计突破1万亿元。

  另外,数字化转型生态不断扩大。一方面行业生态日渐完善,能源、钢铁、石化、金融、医疗等行业力量成为转型重要的实践者。另一方面区域集聚效应初显,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等地成为数字化转型应用高地,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中西部地区也发挥比较优势加快转型步伐。

  当前,相当一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由于认知、资金、技术等原因,系统性推进转型面临困难。

  一是对转型概念及价值认知不足。一些企业仅仅将当前的数字化转型视作普通的“信息化”或“技改”延伸,看不到转型带来的系统性变革与不转型导致的淘汰风险,转型动力不足。

  二是缺少系统性的理论方法指引。由于行业特点、企业基础不同,数字化转型路径也各有差别,部分企业难以完全通过借鉴成熟案例经验推进转型,“如何开展、从哪入手”成为企业关心的热点。

  三是缺乏内外部资源支撑。尤其是广大中小企业,内部缺少相应的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外部缺少行业针对性强、成本低的解决方案供给,导致部分有转型意愿的企业没有转型的能力。

  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是个系统工程,需要从顶层设计、应用融合、产业服务培育等多方面体系化推进。

  首先要加快完善顶层设计。数字化转型涉及多领域工作,需建立央地协作、部委协同的工作推进机制,编制出台数字化转型规划政策文件和方法论指引,从政策布局和具体执行等层面形成统一共识,助力业界凝聚共识、找准方向。

  其次要强化行业应用推广,推动标杆示范引领。数字化转型的推进需进一步结合行业特点和发展基础,分行业、分场景遴选一批试点示范项目与转型解决方案控制工程网版权所有,推动编制一批行业数字化转型应用指南,带动应用复制推广和行业整体提升,加强理论方法指引和具体实践指导。

  再次要优化完善公共服务,强化资源汇聚共享。鼓励地方建设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等公共服务载体,集聚区域创新与服务资源,通过开展企业绩效评估、供需对接等活动,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破解产业与应用落地“最后一公里”难题。

  最后要强化人才资金保障,优化转型生态环境。鼓励高校开设数字化转型相关专业,推动数字化转型职业技术体系构建和数字化转型技能竞赛,加强复合型人才的遴选培育。建立数字化转型专项资金与产业基金,并统筹税收减免、政策性贷款等政策支持,引导社会资金助力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实践。


我国数字经济占GDP比重持续扩大


  政府要扩大基础公共信息数据有序开放

  记者

  相对于去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加快数字化发展,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促进数字经济发展”,这是否意味着,当前我国的数字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阶段?

  余晓晖:我国数据资源丰富、数据类型多样,数据要素市场发展空间广阔、潜力无限,为充分挖掘数据资源的价值潜力,我谈三点看法:

  一是优化数据资源供给,夯实发展基础。政府要扩大基础公共信息数据有序开放,构建支撑数据共享的统一标准和平台。企业要加强数据采集、标注、清洗、存储、传输、应用等全生命周期价值管理,通过质量监控、清洗修复、数据维护等方式,实现数据资源的可见、可信、可管、可用。

  二是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增强发展活力。加快构建数据要素市场规则,培育规范的数据交易平台和市场主体,探索场内与场外相结合的数据交易模式,提升数据流通交易效率。建立数据资本资产定价机制,强化数据收益补偿,保障数据供给方的应有权益,调动市场主体参与数据交易的积极性。以工业为突破口,打造工业/产业数据空间,形成数据流动共享的技术、基础设施、规则、法律法规等系统性环境。

  三是强化数据安全治理,筑牢发展底线。强化顶层设计,落实《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严厉打击数据黑市交易,营造安全有序的市场环境。鼓励行业、地方和企业推进数据分类分级管理,探索数据可信的流通架构如数据空间建设,防范数据安全风险。

  记者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数字经济治理,释放数据要素潜力,更好赋能经济发展、丰富人民生活。您认为要完善数字经济治理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

  余晓晖: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是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关键要着力完善三方面的体系建设:

  一是完善数字经济治理的规则体系。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动数字经济立法和修法工作,数字经济顶层法律制度体系基本确立,未来如何落地实施和规则适用边界将成为政府监管和企业合规的关键,特别是围绕数据要素流动、算法安全管理、垄断竞争规制等方面的具体规则仍有待进一步明确细化。

  二是完善数字经济治理的技术体系。面对海量、动态、复杂的数字经济生态,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手段,强化数字化治理能力建设,建立数字服务监管体系,提升治理的动态实时性和高效精准性,更好防范新技术滥用风险。

  三是完善数字经济治理的协同体系。要加强跨部门协同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版权所有,推动监管规则的统一,形成治理合力,提升全方面、全链条监管能力。要完善多元共治体系,充分发挥好平台企业和社会公众的作用,强化行业自律和公众监督。

您觉得本篇内容如何
评分

评论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回复|注册

提交评论

控制工程小咖

这家伙很懒,什么描述也没留下

关注

点击进入下一篇

招商中2022北京大数据博览会

提取码
复制提取码
点击跳转至百度网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