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是数字时代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今年全国两会上,“数字经济”再次成为《政府工作报告》重点,据统计,这已经是“数字经济”第5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智慧城市建设作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成为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讨论的热题。
“数字化”应用在服务业中落实
“各地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智能城市,精要在于不单是利用各种科技或实体基建,而是通过科技加强城市管理和服务,改善市民生活质素。”港区全国人大代表、禹洲集团董事会主席林龙安在议案中建议通过政府引导,鼓励政企合作、多方参与,创新智能城市建设运营模式,推进智慧安防、智慧出行、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监管、智慧小区、智慧能源等应用发展实现城市管理的一体化、智慧化。
同时,建议加大智能便捷的公共服务体系投入,打造智慧医院、智慧校园、智慧养老、智慧社区等一批数字化示范应用场景,提供物业管理功能、拼车、租房、快递物流、电商购物等高效、质优、价廉的公共产品和服务。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商务厅厅长张箭提出,建议国家推动出台政策,大力扶持无人零售产业发展。在国家层面将无人零售纳入智慧城市建设规划。明确无人零售终端可以与城市公交车站、地铁站、高速服务区、机场等场所相融合,共同打造城市智慧交通枢纽;可以与城市应急管理设施相融合,提供应急产品及服务,提升城市应急管理水平。
打造“一键在线全覆盖”工业互联网城市
“智慧城市是数字经济的重要载体,城市数字化包括经济、治理、生活三大领域,其中经济数字化是基础和驱动力,能够为治理数字化和生活数字化赢得时间、空间和经济基础。”全国人大代表、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周云杰建议,以工业互联网赋能城市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支持全国重点省市先行先试,以工业互联网构筑“数字经济”产业底座,将工业互联网作为串联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主脉络。
二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鼓励有条件的地市,打造城市级工业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一键在线全覆盖”的全生命周期服务。
三是引导产业链龙头企业与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共建垂直行业平台;推动产业园区、经济开发区企业规模化开展数字化升级,提升区域制造资源共享和协同水平。
提高“智慧城市”管理韧性应注重数据收集
空间资本化导致的非均衡博弈、城市同质化导致的人文性缺失,在数字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如何利用数字化手段增强城市管理的韧性?
“应注重数据收集管理与技术创新,重视社区的公平性共享性和居民差异化需求的个人韧性,促进居民的共同富裕和社区的健康韧性。”全国政协委员、台盟中央常委骆沙鸣建议,全国各地尽快制定韧性城市建设专项规划,从安全评估、空间格局、防灾减灾、公共服务、应急体系等方面规划,通过城市的风险分类、扰动因素排序、预警预判、监控与反馈、规划策略的动态响应等来进行韧性城市规划建设,完善多风险统筹、多系统协同的韧性战略规划编制。
骆沙鸣表示,尤其是提升灾害应对的自组织力,提高公众参与率和社会凝聚力,扩大分享韧性红利覆盖面,更好地体现人民城市人民建,要更好地提升城市的回应力、协同性和韧性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