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齐笑,编辑:嘉辛
今年,网约车市场迎来了复苏。
从交通运输部公布的数据来看,2021年全国总订单量约为83.77亿,平均每月约7亿。2022年全国总订单量约为69.71亿,环比下降了约14.06亿,平均每月降至约5.8亿。2023年上半年,全国网约车订单量超过41亿,同比增长20%左右。
今年1月,滴滴的相关APP恢复上架。9月9日,滴滴披露了恢复上架后的首份中报。
整体来看,滴滴进入恢复增长期,表现边际向好,随着用户的回归和活跃度的提升,订单量稳步提升,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9.1%%和52.6%,亏损收窄。
但不能忽视的是,在过去的时间里,网约车市场发生了改变,滴滴流失了部分市场份额,在提倡有序竞争、高质量竞争的现在,滴滴应该如何面对接下来的竞争?
一、行业β与企业α共振
2023年上半年,滴滴的营业收入为915.6亿元,同比增长34.9%,单看数字,这是一个比较高的增速。
不过,外界对于滴滴这一成绩的含金量以及持续性,存在一些质疑,比如回归的时间赶上了春节,而2022年二季度的基数比较低。
我们可以和2021年上半年做一个对比。
从收入来看,滴滴2023年上半年收入比两年前增加了1.3%,且两个季度收入都略高于2021年同期,从订单量来看,滴滴中国出行二季度日均订单量2940万单,其中6月日均订单突破3000万单,而2021年二季度中国出行的日均订单量为2824万单。
由此可见,滴滴已经恢复到了2021年的水平。
收入的扩张,直接改善了滴滴的盈利水平。
2023年上半年,滴滴净亏损为9.23亿元,2022年同期亏损超过200亿元。2023年上半年滴滴经调整EBITA为亏损5.78亿元,其中2023年第二季度经调EBITA亏损1000万元。
另一个改善盈利水平的因素在于,滴滴的运营效率提升,降本增效明显。
上半年,滴滴以更低的费用撬动了更高的收入,“运营和支持费用”“销售和营销费用”“研发费用”“
随着智能驾驶业务的出售,滴滴的盈利水平可能会继续改善。
滴滴的成绩,是行业β与自身α共振的结果。
滴滴的业务分为三个板块:
1、中国出行业务包括在中国境内的网约车、出租车、代驾和顺风车等业务,这部分是滴滴的绝对支柱;
2、国际业务包括境外的出行和外卖等业务;
3、其他业务,包括共享单车和电单车、车服务(充电、加油、租赁等)、滴滴货运和金融服务等。
前面我们提到,上半年,全国网约车订单量超过41亿,同比增长20%左右。三季度是暑期旅游旺季,网约车市场温度也会有所上升。
交通部数据显示,7月份共收到网约车订单信息8.21亿单,环比上升7.6%,需求正在稳步复苏,市场规模在常态化增长。作为网约车行业里的龙头企业,滴滴将承接行业趋势,受益于行业增长,实现持续性增长也就有了基础。
滴滴中国出行业务部大部分订单是网约车,这一业务分部的订单量上半年同比增长在30%左右,超过了行业水平。国际业务订单量也有28%左右的增长。
除了订单量的扩张,我们发现,滴滴国内出行业务增长的驱动力还来自于单均价格的增长。
2023年上半年,滴滴中国出行的GTV(总交易额)为1265.7亿元,单均价格在25.3元左右,2022年上半年的单均价格在23.5元左右。海外市场单均价格也有小幅的提升。
单均价格的提升可能是由平均每单行驶距离更长,也可能是高价城市的订单增多或者其他原因带来的。
网约车业务不仅是滴滴的基本盘,随着一些业务的调整,目前网约车也处在最重要的战略位置。在行业复苏的大背景之下,滴滴实现了量价齐升,取得了比较亮眼的业绩,但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是,竞争。
网约车行业的竞争分为两个维度:争乘客端用户和争司机运力。在这两个维度,滴滴各有什么优势和劣势?
二、拿什么收复用户?
从用户的角度来看,滴滴有这样几个数据。
艾瑞咨询发布的《2023年H1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流量半年报告》显示,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在5000万级以上的独立设备增速榜单中,滴滴出行排第一位,近6个月的复合增长率为7.4%。
Questmobile发布的《2023中国移动互联网大报告》显示,以6月月活计,微信里,月活最高的小程序是腾讯手机充值,其次就是滴滴出行,月活为3.83亿。
(来源:Questmobile)
第一个数据说明,恢复上架后,滴滴移动APP下载数量在稳步增长。滴滴发布的两个节日期间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
今年端午小长假的首日,6月22日,超40万用户下载滴滴出行App;七夕当天滴滴网约车订单量相比往年上涨41%,有近40万用户下载滴滴出行App并激活。
在下架期间,滴滴微信小程序成为未下载APP老用户的主要使用通道,月活数据迅速提升,到现在月活数据排第二,说明滴滴用户有一定的黏性。
就乘客用户而言,最关心的无非两件事:价格够不够便宜、体验够不够好。
上半年,滴滴陆续推出了“滴滴567”“滴滴9块9打车”等面向用户的出行优惠活动。开学季,滴滴还针对学生用户升级了权益,符合要求的高校学生,可以获得最高百元的出行优惠券包,而不是全面补贴。
体验是一个主观的感受,既需要作为平台的滴滴保障安全、派单合理且迅速,也需要司机在清洁、礼貌等方面有更优质的服务。
“快”是乘客打车的重要需求,这就要求网约车平台掌握足够多的运力,有合理高效的派单方式,所以网约车行业呈现出了很强的规模效应和网络效应,这也是滴滴能够留住乘客用户的重要原因。
“安全”是保障性需求,一直以来,滴滴将出行安全嵌入服务全过程,构建起覆盖行程前、中、后三个阶段的安全体系。
行程前,滴滴会对司机证件验真、人像识别,确保人证一致、人车一致;行程中,平台全程开启实时位置保护,当行程轨迹明显偏离导航等异常情况时,平台会采取相应安全措施,同时为用户提供报警、行程分享、紧急联系人、安全专线等安全工具;行程后,如有问题,滴滴的安全客服7×24小时在线。
“快”“安全”属于基础性体验,滴滴还在一些细微之处、低频次的场景来洞察需求,以产品化的方式解决痛点。比如,酒后更放心的“酒后报备”“紧急联系人”功能,为丢失物品专门开发的“失物寻找”功能……
有数据显示,去年全年,滴滴帮用户找回了47万件、价值4.3亿元的遗失物品。
三、怎么保障司机权益?
近两年,网约车司机数量增长迅速。今年,多地纷纷发布网约车饱和预警,提醒从业者谨慎“入场”,也有多个城市暂停网约车许可证的发放。
在这种背景之下,滴滴这样的平台,抢司机抢运力涉及到两个方面:保障司机收入等权益;在合规的基础之上提升司机的服务水平、遴选出服务更优的司机。
先来看保障司机权益方面。
一直以来,网约车都被视为职场人最后的退路。作为灵活就业平台,滴滴也承担着稳就业的责任。
今年6月,滴滴推出“橙意保障计划”,升级收入、权益和发展三大保障。
为推出“橙意保障计划”,2023年以来,滴滴在全国50多个城市举办近200场司机协商恳谈会,聚焦司机关心派单、抽成、判责、安全和权益保障、工会等议题。
收入方面,今年4月,交通部发布了一份关于推动网约车平台企业降低过高抽成的方案,为落实这一要求,滴滴在“透明账单”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的司机奖励和补贴。
2023年以来,在滴滴上每个月服务时长超过30小时的所有司机月均抽成为13%,其中,5成以上的司机月均抽成低于15%,9成以上低于20%。
此外,滴滴在今年6月启动了“清凉一夏”计划,为司机发放5亿元的高温补贴,鼓励司机配合乘客需求开空调,共同提升乘客的夏日出行体验。
除了收入,“橙意保障计划”在安全、误工、医疗、养老等方向上丰富了权益保障,比如针对行业灵活就业的特点,滴滴联合保险机构推出专门的养老保障和医疗、意外保障,并提供补贴支持;从组织归属、职业服务等方面探索发展保障,比如滴滴推出了职业技能培训和免费考证课程。
再来看提升司机的服务水平。
滴滴有一个口碑值体系,包括出行分、服务分、安全分、合规分,口碑值与平台派单相关联,鼓励司机在这些方面自我提升。
一些地区,比如杭州、上海等地区,为了提升乘客体验、加强安全保障,制定了网约车车辆的标准,提高网约车准入门槛。
滴滴也在一些城市开始试点新口碑值,新口碑值增加了车型分,评估方式更加综合和全面,“老破小”运力将加速退出市场。
对乘客来说,这是优化乘坐体验的重要举措,对整个行业而言,卷口碑是比卷价格更加良性的竞争方式。
随着经济环境的复苏,网约车行业开始走出逆风局,竞争的焦点也将逐渐从价格转向服务,网约车行业已经进入提质升级阶段,到了真正比拼服务的时候。
而不管是局势如何,网约车作为连接司机和乘客双方的平台,做好合规工作,保障双方的权益,都是头等大事。
原文标题 : 上架半年,滴滴过得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