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
传感搜
传感圈

传感技术在国内交通设施施工中的两个应用案例

2018-12-07
关注
摘要 中交二航局多次优化施工方案,自主研发了基于BIM云技术的智能控制信息化系统,在全桥布置电子罗盘、倾角传感器、千分表以及多种传感器设备,通过总控电脑实时显示并进行风险标识,对施工工况进行预警,将安全风险和隐患降到了最低。

  2017年11月22日凌晨,在武汉关山大道上,两幅桥钢箱梁上跨南环铁路,间隔仅10厘米,实现同步向前顶推87米到位,标志着武汉光谷有轨电车T1线全线连通。


关山大道上,有轨电车跨铁路桥和左幅跨铁路桥完成顶推。资料图

  中铁七局关山大道跨铁项目技术人员冉国亮介绍,紧挨着的有轨电车跨铁路桥和关山大道左幅跨铁路桥需同时顶推87米左右。这种距离如此近的双幅桥同时顶推方式在国内很罕见。

  在跑火车的铁路线上施工,需要申请“天窗点”。施工必须在凌晨1点以后,每晚仅有70到105分钟的施工时间。同时,在铁路运输繁忙时不能施工,只能间断地开展。冉国亮说,从11月7日凌晨开始顶推,到22日跨过铁路到位,一点一点让“双龙”同步向前走行到位。

  据悉,有轨电车和左幅跨铁桥双桥共用桥墩,且桥面呈曲线,为了让两桥保持同步,一台电脑通过压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同时控制操作24台步履式千斤顶。在22日的现场,滑板上的千斤顶间隔布置,先将桥梁顶起约20厘米,往前推送50厘米,再放下,千斤顶回位后继续向前顶推,周而复始。好似一群整齐的蚂蚁抬着两根火柴慢慢向前走。一晚上的施工时间内只能走10步,5到7米。

  据了解,有轨电车T1线预计年底通车试运营,全长逾15公里,今后可有效缓解鲁巷广场和关山大道拥堵。


万吨级曲线T型高铁桥成功转体,资料图

  同样在22日凌晨1时50分的郑州,由武汉央企中交二航局承建的郑万高铁万吨T型刚构曲线桥,在大吨位千斤顶牵引下,逆时针转体50度,上演空中“大挪移”,完美跨越正在运营的京广高铁,实现国内首座万吨级曲线T型高铁桥成功转体。

  为确保京广高铁安全并最大限度减小对线路的干扰,项目部现场采用“先建后转”的施工方式。二航局郑万铁路项目经理周乐平解释,施工中的微小震动和任何杂物都会对高速行驶的列车构成致命威胁,安全风险极大。

  为此,中交二航局多次优化施工方案,自主研发了基于BIM云技术的智能控制信息化系统,在全桥布置电子罗盘倾角传感器、千分表以及多种传感器设备,通过总控电脑实时显示并进行风险标识,对施工工况进行预警,将安全风险和隐患降到了最低。

您觉得本篇内容如何
评分

评论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回复|注册

提交评论

Mark

Hi,第一时间获取全球传感器最新鲜、最前沿的行业、技术资讯,赶紧来关注我吧

关注

点击进入下一篇

美国多个城市安装智能传感器用于减少街道交通事故

提取码
复制提取码
点击跳转至百度网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