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智能家居的愿景让多少人神往,如今梦想已经照入了现实,并逐渐从“小家”发展为“大家”——智能建筑。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升以及能源使用的高昂成本使得智慧建筑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欢迎,从早期的功能齐全到高技术化、高节能化,智能建筑在国际及国内都有着令人期待的前景与表现。
根据 Allied Market Research 的数据,到 2027 年,全球楼宇自动化控制市场预计将达到 2155.9 亿美元,从 2020 年到 2027 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 11.1%。在智慧建筑逐渐普及的同时,人们对其安全性、舒适性、节能性、自动化与信息化等方面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对此,走在智能楼宇数字化转型前沿的亚德诺半导体ADI推出了一系列楼宇自动化系统(BAS)解决方案,为更快实现智能楼宇提供支持。
应对互联设备激增挑战,软件可配置I/O提供足够的敏捷性
面对如今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一款合格的BAS解决方案必须拥有足够的创新敏捷性。要知道BAS的工作原理是由精密传感器和监控/控制系统构成的可靠网络,作为核心大脑的控制器从建筑物中广泛部署的传感器中获取数据,并执行系统响应,这意味着控制器需要有一定数量的输入和输出通道,才能满足相当数量的互联设备。
通道数和配置可能性
目前,传统的控制系统通常采用的是一组复杂的通道模块、模拟和数字信号转换器以及与操作面的机器、仪器和传感器进行通信的单独有线输入/输出。当面对新的开发需求时,就只能进行成本高昂且工作强度大的手动配置,这不但耗费财力,也需要耗费大量物力。但是如果每个通道都有完全重新配置的能力,且具有一定数量的备用通道,便可使客户不必为未使用的功能付费,同时也为BAS的新设计和部署提供较大的灵活性。对此,ADI推出了四通道、软件可配置I/O产品AD74412R和AD74413R,应对互联设备数量激增的挑战。
软件可配置I/O AD74412R和AD74413R使任何引脚可提供任何功能
借助AD74412R和AD74413R集成解决方案,利用软件命令便可轻松配置任何通道的功能。软件可配置的输入/输出(I/O)技术为简化设计重用和平台化提供了可能性,最终将能降低BAS解决方案的总拥有成本,并为楼宇自动化控制器的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创造价值。在控制器开发的系统架构定义阶段,集成的软件可配置I/O AD74412R支持平台化,可以避免产生多个设计导致的成本增加和对市场需求的缓慢响应。
在产品设计阶段,该解决方案可以快速迭代,缩短开发时间,并释放宝贵的资源。硬件和软件设计均从资源密集型、冗长、多产品变体开发转向通过单一设计来满足众多需求,这样可减少研发时间和成本,同时保持成熟架构的高可靠性和稳健性。利用其集成式可重新配置设计的"任何引脚提供任何功能"方法,满足不同应用的需求要容易得多。
为楼宇数字化保驾护航,mSure提供可靠的电网稳定性!
在楼宇数字化程度提高的同时,老化的电网承受着巨大的应力和应变。要知道当前的能源基础设施是可变且不确定的,并且如今的电网基础设施严重缺乏支持未来日益增长的需求的能力。所以要想使楼宇管理系统的用户做出实时优化功耗的决策,准确了解楼宇内的能源消耗方式是关键。
一直以来,电表是对电网进行实时监测的主要方式,不过传统电表易受恶劣天气、不可预知的载荷、雷电等各种条件影响,其测量精度可能偏移或改变,导致超额计费或计费不足, 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来解决由此产生的问题。因为标准电表一旦安装到现场,要测试其精度就只剩下一种办法,那就是将其物理移除并送到实验室测试,或者是验证生产批次的性能,但这种方法成本更高。
对此,ADI推出了内嵌mSure技术的电能计量IC ADE9153B。其中 mSure 技术采用非侵入式很好的应对了上述挑战,并且其具备的传感器监控功能支持仪表健康监测和高级篡改检测。利用该监控功能,用户可以实时检查测量链的状态以及传感器和信号路径的总体精度,从而独自确定电流和电压通道上特定时间段内的精度漂移。
同时mSure 与计量测量并行运行,可在 ADE9153B 中实现不间断和不受影响的计量功能。在使用并联电阻器作为电流传感器的情况下,mSure 自校准功能允许计量器自动校准电流和电压通道,无需使用精确基准电压源计量器或精确电源。自校准功能支持1级和2级计量器。此外,ADE9153B 包含了三个高性能模数转换器 (ADC),信噪比 (SNR) 为 88 dB,能够提供线路电压和电流的精确测量,并可计算有功、基本无功和视在电能以及rms,包括各种电源质量信息,例如骤降和暂升检测。
结语
楼宇自动化的前景当然是光明的,新建筑采用楼宇自动化只是时间问题。随着楼宇控制系统逐渐本地化,可以节省时间和成本的平台解决方案应运而生,其低功耗和灵活性让楼宇更易于重新配置,以满足不断变化的需求。ADI的楼宇自动化系统技术能够应对互联设备数量激增的挑战,为智能楼宇的落地提供支持。同时,ADI还提供与之配套的能源技术和解决方案也可帮助用户创建有弹性、可持续的能源基础设施,实现智能楼宇在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