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
传感搜
传感圈

记者手札 | “智造”江苏模式 锤炼“看家本领”

2023-07-27
关注

江苏是我国当仁不让的制造业强省,制造业规模多年保持全国第一,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国的13.4%、全球近4%。虽然没有太多妇孺皆知的本土制造业品牌,但江苏省工业结构分布均衡,尤其在钢铁、石化、纺织服装、光伏、造船、半导体、制药和医疗器械等领域实力雄厚,江苏省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总数位列全国第一。众所周知,江苏省以民营经济为主,外向型经济发达,在采访江苏省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这一话题前,笔者常常思忖:这样一个发展历史悠久、工业门类齐全、地域水平相对均衡的制造业大省,能在智能制造赛道上始终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是否有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智能制造方法论”?

然而,答案是:“没有”。

“没有一个领域的智能工厂方案可以照搬到另一个领域,相同领域或许可以微调,但更多的只能根据领域特色和运营特色自己调。”

“通用型信息技术公司介入工业互联网很难,介入智能工厂的设计和建设更难,真正在产线上有用的系统,都要靠自己基于对OT和IT的理解设计出来。”

“生产线上好用的智能制造相关设备,都是我们自己设计出来的,有时候供应商说做不到,但我们却能通过实践调试把它做出来。现在,智能制造相关装备几乎都可以本土化。”

……

几乎所有接受采访的企业代表和专家都表示智能制造领域没有通用的方法和经验,需要因地制宜。在请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池宇总结江苏“智改数转”经验时,他表示:“‘智改数转’,没有一家企业、一个项目是政府‘要我转’,都是‘我要转’,政府只给了号召和引导,关键还是靠企业。”似乎江苏省智能制造就是各企业各行业发展的必然结果,一切水到渠成,一切理所当然。

但是,一切必然性后面必有其原因。江苏省能力克各具优势的其他制造业大省,持续取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两化融合发展指数两项指标全国第一,必有其原因。仔细分析江苏省推进智能制造的轨迹和企业智能制造的发展路径,有三点经验十分宝贵,或许可以成为“推进智能制造方法论”。

一是思想上重视。在采访中,记者切实感受到,在锤炼实体经济“看家本领”时,江苏省对智能制造这一“主攻方向”认知很早、从未动摇。2015年,江苏明确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实施智能制造工程。2021年,江苏省政府专门出台了《江苏省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再次强调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全面推动江苏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从2016年开始,江苏省连续7年举办世界智能制造大会,持续统一思想,强化发展智能制造对巩固实体经济根基、建成现代产业体系、实现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意义。

同样,在江苏,智能制造取得较好成效的企业,无一不是一把手重视,企业上下统一思想的结果。“一切业务数字化,一切数字业务化”就是南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黄一新对南钢提出的要求。早在2015年南钢提出的战略框架和企业愿景中,就包含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发展理念,于2018年启动的财务数字共享项目甚至由黄一新亲自挂帅。莱克电气是一家以代工起家的家电企业,董事长倪祖根最早在苏州春花吸尘器厂负责技术,从劳动密集型生产制造一路走来,他深谙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制造对提质增效的意义,28年来“智改数转”步伐从未停歇。波司登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高德康更是在无数次内部会议上表示:“企业数字化转型一定是技术和业务的高度融合,是技术变革、业务变革、能力变革,更是认知思维的变革。”

二是行动上得法。“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问题多。”笔者在采访中发现,从政府到企业,江苏推进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乃至绿色化提升,可以说是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不疾不徐、遇难不避、行稳致远。

束缚企业“智改数转”手脚的,无非是不想转(缺方案,不知道要不要转)、不敢转(缺资金,怕投入)、不会转(缺技术,不知道怎么转)。在全省率先出台“智改数转”三年行动计划的苏州市从全国各行业组织针对性的专家团队,给企业提供“免费问诊”机会,是否“治疗”另说,先看看有什么问题、改革后有什么“疗效”。后来,这种方法推广到全省,政府按照不同的行业建立服务资源池,按照不同的指标体系,先请专业的服务商队伍就智能化、数字化水平为企业免费“诊断”,最终是否实施“智改数转”,还是企业说了算。

江苏省工信系统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针对传统行业智能化水平不高的现状,分行业制定化工、钢铁、服装等12个领域“智改数转”实施指南,并积极转化为团体标准,引导传统行业企业加快智能化改造步伐。针对中小企业智改数转难的现状,2022年省级拿出2.4亿元专项资金,组织近千家服务商对全省2.2万余家企业开展“智改数转”免费诊断,以诊促改、以改促转。此外,江苏省工信部门还积极与其他职能部门沟通,宣传“智改数转”的重要性,比如,让税务部门认识到“智改数转”就像企业研发投入那样必要,从而同意对企业“智改数转”投入进行免税优惠。

在采访中,笔者曾为一个小细节拍案叫绝:在制定“智改数转”项目申报表时,省工信厅要求相关材料必须有“一把手签字”,有的项目所涉金额不大,可能总经理就能说了算,但是,事关“智改数转”,对不起,必须见到董事长的亲笔签字。此举看似繁琐,却是为了让企业一把手知晓并重视“智改数转”项目,可见智慧,可见用心。

三是持续不断投入。不可否认,智能工厂是“烧钱”的,“看不见的生产力”在初期往往比“看得见的劳动力”成本更高。更何况,在采访中笔者发现,“智改数转”是一项持续投入的过程,智能工厂的建立不是结果而是开端:随着数字化、智能化手段被越来越多的业务板块所接纳,各部门自发的“智改数转”需求会给企业管理层和信息化部门开出一张张价格不菲的清单,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智能制造之路需要不断投入、持续铺筑。

南钢年营收约70多亿元,每年对“智改数转”投入约在4亿~5亿元;营收规模不到百亿元的莱克电气,每年投到智能化数字化技改的金额也约有1亿元;常熟索特传动有限公司今年正在建设的变速箱和车桥智能工厂项目,拟投资2.2亿元;立臻精密智造(昆山)有限公司正在建设的智能终端生产项目,计划投入3亿元,目前已累计投入3.4亿元;明志科技投资近3亿元建设了两大铸造智能车间,其中二智能车间第一智能产线总投资约1.5亿元,并投入9000万元新建第二智能产线……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全球产业链加速重构,站在世界制造第一线的江苏企业早就已经认识到加快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不是企业发展面临的“选择题”,而是“必修课”,不仅是“发展问题”,更是事关生存的根本问题。根据苏州市工信局的数据,2022年,苏州市用以进行技术改造的投资916.6亿元,占工业投资比重的53.7%。

目前,有些企业在推动“智改数转”中表现得踌躇不前,主要原因是部分行业不景气,企业面临发展压力,不得不推迟或取消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项目投入。对此,常熟市开展针对性政策调整,确保帮在关键之处、紧要之时,自2021年以来累计利用2.2亿元的财政投入撬动各类金融服务产品授信超36亿元、企业改造资金超210亿元,仅今年就推动企业实施数字化改造项目近1800个。

数字化既是显微镜,又是透视镜,它能比人眼更细微、更透彻。智能化既能解放手脚,更能拓宽思维,把人从生产线上解放出来,做更具创造性的事。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正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就在记者发稿前,江苏省又印发了《加快建设制造强省行动方案》,提出到2030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网络化全面普及,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基本实现智能化。江苏省对智能制造的追逐,步步有目标,步步刻烙印,从未停歇。

  • 智能制造
  • 智能化技术
您觉得本篇内容如何
评分

相关产品

双桥传感器 CYG3002 压力开关

产品综述CYG3002数显智能压力开关的设计原理采用MEMS技术制造的,精确温度补偿的硅压阻压力传感器为感压元件,其工作时弹性膜片为硅膜,最大位移在亚微米数量级,因而无磨损,无疲劳,无老化。即将数字式压力仪表和变送器技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把压力敏感元件感应的压力信号转换成开关信号输出。即集压力测量、显示、控制于一体,方便使用。CYG3002数显智能压力开关的设计脱离传统电子式压力开关所采用的模拟信号比较输出的原理,解决了其由模拟比较的结果使得输出高低电平不稳,继电器频繁抖动,控制精度低,给整个控制带来了极大不便等问题。产品特点● 准确度高、响应快、无死区;性能稳定、体积小、易操作;安装和使用方便;● 寿命长,临界点无抖动;输出驱动电流大;智能化设计,保证了测控的准确;● 先进的数字式调校系统,无须电位器调整;数字显示,方便直观;● 可现场设定零位、报警压力值和回差等;EMC设计(隔离电压达3000VDC);典型应用● 工业过程检测与控制、真空技术、制冷技术;空气压缩、锅炉;● 液压、气动控制系统;机械制造、机车制动系统

评论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回复|注册

提交评论

提取码
复制提取码
点击跳转至百度网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