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评事件
本届冬奥会期间,从比赛场馆到公共服务领域,冰壶机器人、滑雪机器人、防疫机器人、烹饪机器人等众多服务机器人相继亮相,为人们呈现了一场关于科技生活的饕餮盛宴。据悉,本届冬奥会中众多的服务机器人是由国内科研机构和企业自主研发、共同支撑,实现以科技赋能冰雪体育。
赛迪快评
一.科技自主研发,多种类服务机器人助力冬奥盛会
本届冬奥会中成功应用的各类型服务机器人是由国内各科研机构和先进企业自主研发实现共同支撑。在科研机构方面,国内先进机器人研发机构纷纷推出智能机器人服务冬奥会运动项目。例如,哈工大计算学部匠心独运,采用人工智能、图像识别、自动控制等先进技术研发了冰壶机器人,在冰壶比赛项目中辅助运动员训练,使“科技冬奥”如虎添翼;上海交大别出心裁设计的滑雪机器人以强大的自主感知、规划能力实现人机共融,令“冰雪体育”动感十足。在企业方面,高仙机器人、猎户星空等服务机器人领军企业围绕冬奥会“闭环”应用场景研发了多款具备融合型功能的服务机器人,覆盖防疫、巡检、清洁、餐饮及物流等生活服务各方面,全面提升了冬奥会智能化水平。例如,防疫机器人不仅配有自动化安防大脑,而且融合智能雾化消毒系统,实现了巡检与消毒双重功能;智能接待服务机器人设置有自主算法并融合多个传感器,具备避障导航、路径规划等多种功能;智能烹饪机器人内置信用卡及手机支付系统,方便自动点餐就餐等服务。此外,国家广电科学研究院与中国联通、北京歌华等企业也联合推出云转播系统,实现以机器替代人工转播,有效降低了转播成本。
二.我国服务机器人产业资源与规模呈现不均衡分布态势
服务机器人在冬奥会的成功应用体现出服务机器人技术日趋融合,产业正在快速发展。目前,从核心技术到应用场景,我国已形成较为完备的服务机器人产业链,但同时,我国服务机器人产业资源与产业规模的区域分布仍不均衡。从地区产业资源分布看,我国华东地区的服务机器人产业资源最丰富,拥有162家服务机器人相关专利申请企业、14家相关专利科研机构以及7个国家级服务机器人园区;西北地区服务机器人产业资源匮乏,仅拥有15家服务机器人相关专利申请企业、1家相关专利科研机构以及1个国家级服务机器人园区。从产业规模看,华东地区产业规模最大,达到125.8亿元,占全国比重40.6%,西北地区产业规模最小,为4.7亿元,占全国比重仅为1.5%。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
三.发挥冬奥会引领作用,促进产业资源均衡协同发展
本届冬奥会云集众多科研机构与企业,应充分抓住冬奥会机遇,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以指导服务机器人产业资源有序分布,实现产业健康协同发展。一方面,以本届冬奥会为契机组织分享会等活动,邀请来自各地的服务机器人科研机构及企业共同参与,以推动产业资源跨区域交流与合作,在后冬奥时代探索多方共建“政、产、学、研、用、资”发展格局,为服务机器人生态化发展奠定基础。另一方面,通过冬奥会中科研机构与企业的联动合作案例,探索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推进产业协同发展。同时,推动服务机器人产业资源合理区域布局,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要素向中西部地区产业高地倾斜,培育服务机器人优势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