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商务部等13部门印发关于促进智能家居消费的若干措施,从大力提升供给质量、积极创新消费场景、有效改善消费条件、着力优化消费环境等四方面提出11条具体措施。
据商务部消费促进司司长徐兴锋介绍,商务部将今年定为“消费提振年”。接下来,围绕家居消费,将在全国范围组织开展“家居焕新消费季”活动,对居民购买绿色智能家居产品给予补贴,广泛动员头部品牌、家居卖场、装修企业、电商平台、金融机构等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各地也将结合当地实际,开展各具特色的配套活动。
此番政策的大力促进,为何瞄准智能家居市场,该市场又具备哪些增长潜力,现又呈现出哪些趋势,存在何种困境?笔者将逐一展开分析。
消费复苏大盘,为何瞄准智能家居?
据国家统计局上半年宏观经济数据统计,上半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2%,呈现出我国消费市场平稳较快的恢复格局。此次政策大力扶持智能家居产业,主要基于以下优势考量:
- 智能化,培育新消费的最强兴奋剂
近两年,因疫情爆发,人们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发生了许多变化,更专注于日常生活质量的提升,同时也更关注居家生活的便捷与舒适性体验,家居消费的智能化升级成为一大趋势。
一方面,随着技术成熟、产业链完善,传统家电的渗透率大限已至,不可避免地走向利润下滑地局面,急需通过智能化升级来刺激新的消费需求。
另一方面,随着疫情四年对居家场景需求的细化挖掘,不断涌现出许多新兴智能家电产品,如居家健身热潮下的健身魔镜风靡。
与此同时,我国还拥有9.5亿的智能手机用户,互联网普及率高达99.6%,为以手机为智能终端的家居智能化升级提供了极佳的用户基础。
- 家居,牵一发动全身的重点领域
智能家居产业链涉及领域多、上下游链条长、规模体量大,该产业的振兴对于带动居民消费增长和经济恢复大有助力。上游的主要参与企业包括芯片、传感器、智能控制器等硬件供应商以及AI技术、云服务等软件供应商;中游为智能家居系统及设备的设计制造;下游为消费市场,主要参与者有房地产企业、家装企业、零售企业等。
两条腿走路,家居走向智能化的叠加路径
当前,家居智能化主要通过两个路径来实现,一是通过前置购买打造全屋智能,二是通过单品迭代和连接改造实现后装智能。
前者注重用户的整体智能化体验,主要通过B端渠道嵌入房地产精装修住宅中。在2020年,中国住宅地产配套智能家居规模便已达273.9万套,配置率达84.2%。其中智能门锁和家庭安防潜力最为显著,2022年智能门锁配套规模将达到466万套,配置率增至93.5%。家庭安防在精装住宅中的配置规模于20年达到222万套,配置率达68%。随着中国地产行业逐渐由粗放扩张向追求精细发展,精装修楼盘的智能化将为智能家居前装市场带来进一步的增长潜力。
而后者的后装智能化路线则更适用于经济实用型的C端消费者,也是当前各大厂商角逐的大盘。针对C端用户,一套售卖的机制失效,厂商不得不开展多类产品竞速。笔者将在文章第三部分展开细化分析。
总之,从长远来看,智能家居设备市场将朝着“前装为主、后装为辅”的方向发展,在前装的基础上预留无线端口,后装市场进行个性化补充。
智能化引领家居消费升级,哪些品类爆发增长?
据Statista发布的数据,2022年,全球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将达到1157亿美元,预计到2026年,其市场规模将增至1952亿美元。另外,智能家居活跃家庭(家庭中拥有一台AloT设备,且每天都在使用)的用户数量预计将达5.737亿。
近观中国市场,据艾瑞咨询测算,2022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为4517亿元,随着智能化理念深入人心,家居领域的消费升级热潮将带来智能家居市场17%左右的增速,2023年我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将至5360亿。
在智能家电品类中,以扫地机器人、洗地机为代表的智能清洁品类和以智能门锁、智能摄像头为代表的智能安防品类在需求度、渗透率、购买力方面表现较好。
扫地机器人发展十年,渗透率刚达10%便已超百亿规模,诞生了多家营收破十亿的品牌。势头更猛的洗地机则在三年内实现了零售额从0.7亿元到100亿元,零售量从2.6万台增长到348万台的跨越。
据分析师测算,2023 年智能清洁市场规模同比增长10%左右,可达380亿元以上,销售量或超3000万台,同比增长约12%。而洗地机或将反超扫地机器人成清洁电器第一大细分品类,在清洁电器中销售额占比将超40%,市场规模可达160亿元。
相比起千元起步的智能清洁用品,具有安全刚需且单价较低的智能安防产品正成长为物联网行业最具潜力的细分市场之一,其中涉及到家用摄像机、智能门锁、智能猫眼、智能门铃、门磁传感器、红外报警器等产品。目前,家庭安防是用户需求度最高的智能家居产品,需求度高达92%。据IDC预计,2021年家庭安全监控设备出货量增长率在60%以上,2020-2025年的出货量复合增长率也将达到35%以上。
而作为更高阶的家庭智能体验,智能影音娱乐产品承载着挖掘小众、细分需求的功用,该市场的火爆离不开“Z世代”新消费理念的内核支撑。例如,在传统彩电市场零售量零售额双双下跌的同时,集平板、电视机、超大音箱于一身,单价4999元的添添闺蜜机背靠“陪伴经济”逆风而上,上市即售罄,两个月轻松实现销额破亿。
在智能化程度方面,现阶段的AI技术,以智能视觉模组和语音模组为主要形式应用于智能家居产品中。
整体观之,2022年AI技术的行业整体渗透约为25%,伴随用户对家居生活舒适度要求的提高与技术成熟度的提升,AI技术将更多渗透到各品类产品,艾瑞预测2025年AI技术在智能家居的整体渗透将接近50%,进一步服务用户的日常生活。
当前,拥有智能视觉、语音交互功能的智能扫地机、智能摄像机、智能门锁、智能音箱呈现出较高的AI技术渗透情况,并均有望在2025年突破60%的AI技术渗透率。智能照明主要通过传感器控制,随着语音模组的应用其AI技术的渗透也将逐步提升。
相较于其他品类,智能白电的AI技术渗透情况最低。以冰箱、空调、洗衣机为核心的智能家电虽是用户的刚需用品,但目前的智能表现难以贴合用户需求,有待进一步改进。
此外,随着多模态大模型的引入,音箱、中控屏等智能设备可作为全屋智能入口,发挥智能中枢功能,进一步强化自主交互能力,更好地理解人类需求并进行智能响应,如通过人机语音对话来调节室内光线、温度、湿度,指挥设备联动运转。现今,天猫精灵、亚马逊IoT硬件皆已尝试引进大模型,打造智能新交互体验。
碎片化生态考验下,新一轮平台竞合即将到来
众所周知,智能家居存在一个金三角:硬件、云服务和智能终端。硬件是Machine,智能终端上的App是人机界面、控制枢纽,而云则是连接、数据和服务的中心。
在实际使用中,同时使用不同生态系统的设备是现阶段智能家居生态的常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Matter协议横空出世。现今,所有头部玩家几乎都支持Matter协议,智能家居硬件可以“跨品牌、跨生态”使用,但无论如何跨越,出于增强用户粘性和自身生态扩展的需要,品牌依旧会主动限制自己的硬件在第三方平台中可以实现的功能,也就造成即使操作通了,也依然会数据不通的局面。期待通过Matter来实现的“大一统”,似乎也并不能解决碎片化的生态问题。这一方面是对智能家居生态的考验,也同时留给消费者更多元的选择空间,以及厂商在平台整合中的重新洗牌的角逐机遇。
此外,随着多物相连的实现和用户多元居家消费需求的挖掘,未来智能家居的盈利模式也不再局限于硬件。“硬件+服务”模式将成为主导,这就意味着智能硬件售出只是起点,后续服务才是主角,这包括嵌入APP 应用、构建家庭入口、收集大数据,并寻机将数据和流量进行变现等。在这种模式下,硬件不是利润的实现点,而是价值链的基本环节与载体,平台整合能力的比拼将成为日后厂商竞争的重点。
更多物联网行业资讯,关注我们IOTE深圳物联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