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集微网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he0tn32JXtmlHr_u8Msqrg
7月20日,华虹集团旗下上海华力微电子有限公司在公众号平台发布的招聘公告中,包含研发设计、工程技术以及动力环安在内的七大类职位中,均在成都地区设有招聘岗位。对此,集微网多方求证后得知,上海华力即将接盘烂尾停摆近五年之久的成都格芯12英寸厂。
图片来源:集微网
在上海华力微的招聘文中,该公司表示:“7月,华虹集团接连迎来高质量发展之路上的重大里程碑。随着企业战略发展升级,上海华力开启了新的征程。根据当前发展需要,我们诚邀四海英才共享发展机遇,逐梦而行。”
根据集微网此前报道,在2018年下旬进入停摆状态后,成都格芯在2019年初决定关闭格芯一期项目。多次协商未果,格芯与成都政府曾因资产处置问题对簿公堂。2020年5月,成都格芯裁撤了最后的74名员工,正式停工停业。
实际上,从2019年以来,成都政府在不停寻找接盘下家,仅业内传言的潜在接盘者就已经有长江存储、中芯国际、TowerJazz、成都高真、英特尔、紫光集团等,多次传闻都无疾而终。
然而,一位知情人士告诉集微网,此次上海华力接盘事宜双方协商良久,基本已经尘埃落定,但具体成交方案尚不得而知。
据了解,成都格芯成立于2017年3月,项目规划为一期的130nm/180nm,以及二期的22nm FD-SOI工艺。成都政府负责标准工厂建设,成都格芯则承担生产线的建设、运营。
2018年4月,格芯对成都格芯厂出资5.4亿元、成都高芯出资5.2亿元,合计超过10.6亿美元实缴出资。但对于后续出资,格罗方德希望以新加坡工厂的旧设备折价入股,但成都政府更期望能够启动二期项目,对旧设备入股的提议并不赞成。
这一分歧导致了一系列波折。直至2018年10月,格罗方德与成都政府签署投资协议修正案,取消了原计划从新加坡引进的180nm/130nm项目。如今看来,名义上的“修正案”只是双方给自己找的台阶,实际上联姻双方已经同床异梦。
“协议修正”之后,项目一期进入关停阶段。虽然不确定两大股东对意味着“破产清算”的关停预期为何,但在解决遗留问题的同时尽可能止损、避免纠纷应该是双方的共同目标。
2019年4月,经成都高芯建议,成都格芯董事会决议通过了“临时共管机制”,负责取消订单,处置现有设备、资产等问题。
但显然,双方对于资产处置方案存在极大分歧,“临时共管”的6个月里,双方没有达成任何与资产处置相关的事项。即便是“临时共管”之前已经与供应商谈好的处置方案,也没有任何推进。最终在2019年10月17日,成都格芯取消了临时共管机制。其后,成都高芯起诉成都格芯单方面撤销临时共管机制的行为违反公司章程。
2020年6月4日,该案在法院公开审理,成都高芯在庭审中指出,成都格芯的资产处置计划中,抵偿设备2000多万美金、待出售设备1000多万美金,关联交易设备也有3000多万美金,且包括6100万美元的剩余资金,远超章程规定的4000万美元。但成都格芯称,由于半导体设备价值波动较大,最终处置之前,设备金额无法确定,所以无法确定是否达到4000万美金。
这场开庭多次的诉讼,始终围绕“7.3条b款”公司章程进行辩论,6月4日的庭审环节中,双方同意调解,但结果并未对外公布。
需要指出,对成都政府而言,最初规划总投资90.53亿美元的格芯项目遗留的麻烦远不止几千万美元的设备资产。成都政府还有一座已经投资了64亿元、占地42公顷的标准工厂亟待盘活。
根据最初规划,成都市政府负责标准工厂建设。成都高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高新集团”)、成都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成立成都格芯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简称“格芯工程公司”)负责工厂建设。
根据工商登记信息,高新投资公司和成都建工集团共向格芯工程公司注资了18亿元。另外,高新投资公司2018年财报显示,该公司还为格芯工程公司提供了担保贷款46.08亿元,合计支出64.08亿元。如计算成都高芯对成都格芯注资的5.22亿元,成都政府在整个格芯项目的实际投资达到了69.3亿元。
最后一次与成都格芯传出“绯闻”的是紫光集团,但紫光的产品需求很难撑起成都厂产能,规模很难做大,技术来源及能力也是问题,而华虹集团则在这些方面更受成都政府青睐。在华虹集团运营下,格芯给成都留下的顽疾有望迅速痊愈。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点击==>>电子技术应用-A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