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信息化是水利现代化的基础和重要标志,同样,我们也可以说,灌区信息化是灌区现代化的基础和重要标志。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灌溉在为农业生产服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要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就必须实现灌区的现代化。''管理出效益'',要充分发挥灌区的作用,管理是关键。灌区现代化首先是灌区管理的现代化,而要实现灌区管理的现代化,就要十分注意利用具有先进意义的实现手段和途径,实现灌区管理所需的水情、农作物、工情等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处理与分析的现代化和自动化。这样的实现手段和途径是什么呢?是信息化,是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可视化为主要特征的信息化。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信息化建设,中央提出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认为这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要把工业化与信息化结合起来,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
为了解决好新世纪水的问题,水利部制定的《全国水利发展''十五''计划和到2010年规划》中确定了调整治水思路、转变治水方针的原则,要实现从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的转变,从传统水利向现代化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在这个历史性转变过程中,水利信息化作为水利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水资源科学管理、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的基础和前提。
在这样的大形势下,灌区信息化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加快灌区信息化的发展步伐,为实现灌区现代化做出应由的贡献。
本文主要介绍一种雷达流量计在灌区的应用。
工作原理:产品包含以下传感器:雷达流速仪和雷达水位计。
雷达流速仪用于测量流体流动的速度,雷达水位计用于测量水深通过测得的流速、水位及断面尺寸,可求得断面流量。
工作时向水面发生电磁波,电磁波遇到运动的水面会发生散射,并构成回波,由于接收到的回波频率相对于发射频率发生一定偏移,由多普勒频率方程可求得水面流速,一个运动目标会在雷达传感器产生一个低频输出信号。这个信号的频率取决于移动速度,幅度取决于安装的距离,反射率和运动目标的尺寸大小。多普勒频率 F 和运动速度成正比关系。
2雷达波灌区流量监测优势
2.1 非接触测量免维护
生态流量的监测点可能位于水电站的出水渠道、水库大坝的泄洪渠道或者天然河流的河道等。其现场工况复杂多变,在洪水期水中还可能会夹杂枯枝、碎石,所以接触式的测流设备十分容易损坏,后期维护工作量巨大。而雷达流量计采用非接触式测流方式,无需接触水体,不宜损坏,可以实现免维护。
2.2 全天候多维度监测
雷达流量计功耗极低,采用太阳能供电系统,可以实现7×24小时的全天候在线监测。一台雷达流量计可以监测水体的流速、水位和流量3个指标,同时,扩展性强,可以进一步接入视频、风速风向、水质、雨量等多种传感设备进行多维度在线监测。
2.3 安装施工简单
雷达流量计通过立杆或者桥梁安装,无需下水作业,施工简单,无论河流处于洪水期或者枯水期均可施工。
2.4 工况适应性强
雷达流量计对于测量水深没有要求,无论洪水期或枯水期均可稳定运行;流量计内部配有断面描绘软件,适用于多种现场工况的测量。
现场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