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这半年,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市场突然“火”了。据“环保圈”不完全统计,2023年1-6月(截止6月20日),建筑垃圾资源化相关项目共计释放25个,建筑垃圾处理量合计超1632万吨/年,投资金额超64亿元。此外,省级/市级涉及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相关条例、意见、办法等还发布了十余条。
政策方面,有关建筑垃圾市场化的条例更加细致了。不再只是简单的“要求”或者“鼓励”,而是规定了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以及每年增长的比例;未来3年内,相关运营企业的培育数量更是精确到两位数;建筑垃圾再生建材产品也有了相应的试行指南……总之,有关建筑垃圾的政策越来越细化、越来越具体了。
项目方面,湖南、江苏、山西、四川等地也频频发布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相关项目。除新建项目外,更是增加了技改、拍卖、生态园等多种新的形式和渠道,让我们看到了这个市场的无限可能性。
1 项目扎堆释放,处理量合计超1632万吨/年
据“环保圈”不完全统计,截止6月20日,今年上半年建筑垃圾资源化相关项目共计释放25个,建筑垃圾处理量合计超1632万吨/年,投资金额超64亿元。
虽然上半年建筑垃圾资源化市场扎堆释放项目,较往年有很大提高,但不可否认的是,与已经成熟的垃圾焚烧市场相比,该市场各方面都还有些“不成熟”。
首先是项目发布方面,垃圾焚烧项目发布方多为地方政府,而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的发起者除了政府,还有企业本身。
如“陕西省兴平市明利建材有限公司年处理72万吨建筑垃圾资源回收再利用项目”、“石家庄市曲寨水泥有限公司拟对一条水泥熟料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协同处置建筑垃圾”、“台州市东聚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年处理80万吨建筑垃圾资源化技改项目”等,都是企业自身发起的。
不过笔者认为,不论是政策驱动还是项目有利可图,企业能主动“下海”,都说明了这个市场正在被慢慢盘活。也就是说,建筑垃圾市场化朝好的方面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其次,是处理规模和投资额方面。一个是处理规模十分“随心所欲”,少的25万吨/年,多的300万吨/年,受当地建筑垃圾处理需求和场地情况等客观条件影响很大。
另一个是投资额方面,低的2千万元,高的上亿元,且吨位投资额没有规律,投资额和处理规模的大小不成比例。如下图所示,年处理规模大的项目投资额不一定大,处理规模小但投资额反而高的项目却也不少。不像生活垃圾焚烧市场,吨位投资规模在45-70万元之间,市场成熟,价格稳定。
再一个是中标人方面,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中标人多为本地建材/建设企业,少有环保龙头企业入局。上半年唯一中标的头部企业为上海康恒环境股份有限公司,2月份与连云港市赣榆区城市管理局签署了《连云港市赣榆区建筑垃圾处理PPP项目》合同。
虽然还有很多不足,但新兴市场的发展总是令人期待的。上表所列项目中,除新建项目外,更是增加了技改、拍卖、生态园等多种形式和渠道,让我们看到了这个市场在成长过程中的无限可能性。
2 政策新规频出,条条针对难点和痛点
圈内人都知道,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建筑垃圾资源化项目遇到的难点和痛点可太多了,什么垃圾产量不够,垃圾质量低,再生产品没销路、竞争力差,政府补贴力度低,生存压力大等等。
的确,这个市场不像生活垃圾焚烧市场那样有明确的垃圾处理费用和电力销售费用,也不像餐厨垃圾市场,除了垃圾处理费,更有丰厚的生物柴油回报利润,可谓前端原料一地鸡毛,后期产品无人问津。市场化讲求利益驱动,没有顶层设计宏观调控,没有政策层层加码,只凭借一颗爱国环保心,是干不长这份事业的。
所幸,今年上半年以来,针对建筑垃圾资源化市场的种种弊病,山东、浙江、广东、福建、上海等省级行政单位,海口、宁波、张家口、枣庄等十多个市级城市,相继发布各类规范、指南、条例,不仅在文字表达上更加细致,还规定了具体的数额或者比例,要求上也不仅是鼓励,而是规定了落实的时间……这些都是以往政策中模糊或者未曾仔细说明的。
比如,针对建筑垃圾原料不够用,质量低的问题,浙江省首先在1月发布了《浙江省建筑垃圾分类利用指导目录》,要求“坚持以末端处理为导向,对建筑垃圾进行细化分类处理,进一步推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宁夏中卫市紧跟其后,在2月开始施行《中卫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要求实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和“谁产生、谁承担处置责任、谁污染、谁担责”的原则。
同月,《宁波市环境卫生设施专项规划(2021——2035)》进行公示,要求到 2025 年,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达到90%,2035年达到95%。
之后几月,海口、山东、福建等地也发布了类似的条例,如山东省地方标准《建筑垃圾综合利用技术导则》写到:施工单位应对出场建筑垃圾进行分类计量,禁止携载未分类垃圾的运输车辆出场;海口市《建筑垃圾运输车辆技术及管理规范》指出,建筑垃圾运输车辆通过车载终端与监控中心传输与接收数据,按行政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接入指定的信息管理平台,所有车辆监测数据可被监控中心实时调取。
另外,针对再生产品没销路的问题,新发政策也从多方面为再生产品加码。
如枣庄市《关于印发枣庄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要求:城市道路、公路、铁路的路基施工和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要优先使用建筑垃圾作为路基和填垫材料。鼓励利用建筑垃圾生产再生骨料、砌块、填料、路基垫层和墙体材料等再生利用产品。
杭州市印发的《杭州市深化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则提出,将鼓励建筑垃圾再生制品应用,推动建筑垃圾在土方平衡、回填等领域广泛利用。到2025年,建筑垃圾利用能力达到600万吨/年,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类似的,青岛市《推进建筑垃圾减量化工作的实施方案》写道:到2025年,政府投资或政府投资为主的城镇新建民用建筑绿色建材应用比例不低于40%,星级绿色建筑项目绿色建材应用比例不低于30%。
对于综合利用产品推广难的问题,3月施行的《广东省建筑垃圾管理条例》指出,细化对综合利用产品的扶持措施,规定在一定条件下优先使用综合利用产品,还将综合利用产品的使用情况纳入广东省依法设立的建设工程项目奖项评选内容。《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指导意见》则要求对于使用建筑垃圾再生产品的建设工程项目,优先纳入绿色建筑、优质工程等各行业领域示范奖补项目。
3月发布的《上海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建材产品应用指南(试行)》也要求,各行业主管部门应在保障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出台相关政策措施,积极推广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建材产品应用,促进建筑建材行业循环经济发展。
除以上内容,不少办法、条例还积极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和经营建筑垃圾长期消纳场、临时消纳场和资源化利用场。
例如,2月施行的《中卫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及3月印发的《涟源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都支持和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和经营建筑垃圾消纳场。其中,对此描述得最仔细的是福建省,5月下旬印发的《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指导意见》提到:
·加快构建以市级建筑垃圾消纳与资源化利用综合基地为主、县区级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设施和各类中小微民营企业为辅的资源化利用体系。
·力争到2025年全省培育10家以上年处理量100万吨级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企业,每个设区市建成1个以上建筑垃圾消纳与资源化利用综合基地。
·积极引导国有企业参与投资建设运营,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并实行建设运营奖补,省级现有相关专项资金对符合条件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综合基地项目建设给予支持。
3 有人违规被罚款,也有人打造标杆项目
在行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建筑垃圾市场今年上半年也披露了不少负面事件。
2月,湖南一公司将砖渣外运业务以口头形式交由个人处置,无任何书面纸质合同,此次涉嫌将建筑垃圾交给个人处置的行为,违反《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第二十二条,被长沙县行政执法局罚款人民币10000元。
5月,《台州市建筑垃圾领域违法处置典型案例》通报印发,截至目前,台州市建筑渣土处置领域专项治理工作专班已开展联合整治35次,立案查处案件156起,其中移送公安机关处理8起,2人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性质多为随意倾倒建筑垃圾。
同月,江西省第三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赣州市发现,宁都县建筑垃圾污染环境防治工作规划缺失,敷衍整改,建筑垃圾与生活垃圾混堆,垃圾围城现象长期存在。此外,该县还通过修建“遮羞墙”的方式敷衍整改,导致县城范围内大量建筑垃圾未收集处置,群众反映强烈。
总之,建筑垃圾仍有很多不足和乱象,值得行业内部注意,实现规范发展。
一些项目被通报批评和处罚,另外一些项目则成为“标杆”。
其中之一是山西综改示范区潇河新兴产业园区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中心,该项目由山安立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投资5.01亿元,是山西综改示范区首个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项目。该中心可年消纳建筑垃圾200万吨,年产50万吨生态水稳拌合料、100万立方米再生混凝土、100万平方米再生高品质透水砖。每处理52.3万吨固废垃圾,相当于种植415万棵树。项目全部达产后,每年可减碳66万吨。
另一个是被中国建设新闻网报道的寿光环卫集团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中心。
为推动寿光市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助力城市生态环境改善,寿光环卫集团投资建设了年处理能力120万吨、储存能力100万立方米的建筑垃圾深加工项目。同时为从源头上控制建筑垃圾的污染问题,寿光环卫集团组建了一支由大型建筑垃圾运输车、小型运输车、装载机、挖掘机车组成的建筑垃圾及渣土专业清运队伍,采用电话预约、服务到家的方式,面向全社会公开服务电话及承诺,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标准作业,确保寿光市建筑垃圾的及时清运和合理消纳处理。
总之,今年上半年,建筑垃圾市场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政策越来越规范了,监管越来越给力了,企业积极性更大了,市场需求更多了……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市场带给了大家很多惊喜。
作为行业观察者,我们很高兴看到这个市场出现了新的变化,也希望它越来越规范,越来越成熟,成为环保市场的一个新增长引擎。(注:原文有删改)
原标题:政策密集发布,投资金额超64亿,这个环保细分市场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