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国务院《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部署和《天津市碳达峰实施方案》要求,稳妥有序推进静海碳达峰行动,天津市静海区人民政府制定了《天津市静海区碳达峰实施方案》(下称《方案》)。
《方案》提出,“十四五”期间,静海区将初步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钢材加工、金属制品、有色等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确保完成市下达指标,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超过10%,电能占终端用能比重提高至38%,森林覆盖率不低于10.5%,为实现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十五五”期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确保完成市下达指标,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以上,电能占终端用能比重超过40%,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
为此,静海区将推进十大碳达峰行动,其中包括工业绿色低碳转型行动、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等,具体措施有如:
(1)推动传统产业结构优化。
严格执行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产能置换办法,禁止新增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产能。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步伐,引导和鼓励钢材加工企业开展就地提升改造、全生命周期绿色发展,大力发展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鼓励有色行业采用绿色工艺,加快产业改造升级,做精做长产业链,推广应用清洁高效生产工艺、技术;大力提升废铜资源化回收利用水平,支持企业采用废铜电炉工艺。引导金属制品重点企业开展工艺技术改造,推动生产工艺提升和行业转型升级。鼓励橡胶和塑料制品企业应用绿色环保型助剂,开发绿色制品工艺技术,加快传统轮胎等制品生产过程中的绿色化改造。加大金属表面处理业技术改造力度,源头减少盐酸使用量,推进产业集约化、精细化、绿色化发展。进一步提升铸造工艺及装备水平,显著提高高端铸造行业产能及产量占比。加快平板玻璃企业全氧、富氧、电熔等工业窑炉节能降耗技术应用,推动改造建设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绿色低碳生产线,推广实现窑炉碳捕集、封存与利用技术的产业化示范。加大节能低碳技术推广力度,加强可再生能源、碳捕集封存等技术对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的支撑作用,聚焦低碳原料替代、能源梯次利用等关键技术,推进生产制造工艺革新和设备改造,减少工业过程温室气体排放。
(2)健全再生资源回利用体系。
突出天津子牙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市矿山”、“城市油田”、“城市森林”、“三城”建设,完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推动“两网融合”,规范建设再生资源回收站点、中转站、分拣中心,推行“互联网+”回收模式,鼓励企业加强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应用场景融入,形成线上线下于一体、辐射京津冀乃至全国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构建覆盖回收、分拣、拆解、加工、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鼓励企业采取市场化合作运营模式,建立或整合再生资源信息服务平台,优化再生资源回收、拆解利用产业链。到2025年,区域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覆盖京津冀城市群。
(3)补齐资源综合利用(再制造)产业链条。
依托天津子牙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城市矿产”基地,做强静脉产业、培育动脉产业,构筑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共生型产业体系。拉长传统再生资源产业链长度,巩固优化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加工产业,扩大“四机一脑”和“类小家电”的拆解和下游精深加工规模,形成再生塑料、再生玻璃、复合材料、电子元件等高附加值产品。推进报废机动车精细化回收拆解,重点引进发动机等零部件再制造等企业,逐步扩大再制造能力。采用国际适用技术和环保技术,全面优化废塑料加工处理工艺,提升新型塑料制品制造技术水平,形成循环性的废旧塑料再生利用产业链条。挖掘高端装备制造再制造深度,聚焦废旧工程机械、机床再制造领域,重点引进隧道机械、起重机机械、港口机械等工程机械和机床再制造企业,实现最大限度循环利用成套机械旧设备;基于园区废弃电器电子产业基础,重点延伸引进办公设备再制造企业和医疗设备中硬性设备、医用机器人等高性能诊疗设备及X光等医疗设备核心零部件再制造企业。推动传统再生有色金属产业提质升级,进一步拓展延伸再生有色金属产业链。推进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试点项目建设,鼓励现有报废汽车拆解企业拓展新能源汽车综合利用业务,建立新能源汽车逆向产业体系,构建全生命周期动力电池产业链。推进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拓展建筑垃圾制再生骨粉配套装配式建筑部件产业项目,实现区域大宗固废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到2025年,主要再生资源回收率达到98%以上,园区废弃电器电子产品资源化率达到91.5%以上,园区报废汽车资源化率达到92%以上。
(至附件获取全文)
原标题:天津市静海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天津市静海区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