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又有新消息!
2023年6月19日,生态环境部官宣“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移交问题追责问责工作全面完成”。即,第二轮第六批督察的河北、江苏、内蒙古、西藏、新疆5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督察移交问题追责问责情况已通过“一台一报一网”对外公开,至此第二轮全部完成督察移交问题追责问责工作,并已全部对外公开。
经汇总,31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对督察移交的135个责任追究问题共追责问责3035人,国务院国资委和6家中央企业对督察移交的23个责任追究问题共追责问责336人。
前前后后3年时间,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告一段落。不过,这是不是意味着“回头看”和第三轮真的就要来了?
去年10月,生态环境部就在一场记者招待会上透露过,第一轮整改完成率近96%,第二轮前三批整改完成率近60%,下一步会全面总结督察实践经验,系统谋划开展第三轮督察。时隔大半年,追责问责工作完成,距离下一次的整装待发还远吗?
如何迎接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以及第三轮中央环保督察的“检阅”,不妨系统回顾一下前两轮的重点内容,环保在线特别推出的话题:#第三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在路上#也可为业界提供一些参考。
纵观两轮中央环保督察情况,督察组应对各种“投机”行为的经验越来越丰富,督察方式也越来越多元化,并且无人机、无人船,电力数据“画像”,智慧环境监测平台等“工具”用得愈发得心应手,环境违法犯罪行为更加无所遁形。
而从督察类别来看,气水固土,噪声,节能节水,农业农村等各个领域都没有放过。具体到一些更容易被曝光的点上,“两高”项目被重点针对没有什么悬念,紧盯落后产能淘汰进度;气处理领域格外关注重污染天气应对,对居民生活影响较大的恶臭问题,工业企业自监测数据真实性等等;水处理方面,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是重中之重,目前管网问题、污泥问题、渗滤液问题也都还比较严峻。
固废方面,固废处理设施的正常高效运行,工业固废、危废的处理处置,尾矿处理,磷石膏利用等是惯常出现在曝光名单上的;土壤方面目前较为受关注的是过度开采或者违规开采带来的系列问题,以及牵涉到一些地下水开采引发的环境问题;节能节水主要还是以成效论,是否达到能耗和碳排放标准是关键;农业农村的问题,多联系到农膜污染、畜禽养殖、水体返黑返臭、污水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和运行情况等。
除此之外,非法占林,破坏保护区,以及其他生态破坏行为也会上名单。
以上,均有迹可循,且违法手段花样繁多。如无证非法采矿,计划的生态修复方案迟迟没有实质进展;以养殖蚯蚓的名义签订污泥处置合同,但其实没有手续和资质,并且违规堆存、倾倒和处置污泥;以水利设施名义立项商业项目,破坏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对反馈问题上报已完成整改并核销,但实际敷衍整改;在国家森林公园内长期违规开采,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工作不到位......
诸如此类,应引以为戒。无论是企业还是监管的失职,都将被追责,两轮中央环保督察持续曝光的典型案例,从上至下的追责问责以及约谈处罚,都是强有力的震慑。环保在线也会持续关注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的最新消息和动态,欢迎关注话题:#第三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