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传感器在研究层面展现出引领人工智能(AI)产业驶入蓝海的潜力,但在产业界却不温不火。目前,有分析文章指出,在人工智能硬件领域,有芯片和传感器两个方向,在芯片领域国内还有几家数得出的企业,而传感器几乎全部依赖进口。
人工智能离不开各种各样的传感器技术,资料图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研究员张运红说,脑电波的测量仪器基本是进口产品,传感器的精度等性能比较稳定。东南大学相关学科实验室数据记载,六维力传感器一个大概10万元,基本来自进口。
相较于应用层面和系统层面,这个起着支撑作用的“栋梁”元件,却没能入得大多数投资者和产业者的眼。不会讲故事,引不来投资,有分析这样调侃到。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研究员戴国忠的观点更加系统,他认为,传感器是人机交互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机交互和人工智能是不同的着力方向。他对这两个领域60年来的历史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一条规律:人工智能热的时候,人机交互的发展将处于低谷。而人机交互受关注时,人工智能的热潮就会反落回去。
这样的此消彼长,可以追溯到它们诞生时。戴国忠说,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约翰·麦卡锡等人提出人工智能时试图构建能复制人类行为的计算机系统,而麻省理工学院的心理学和人工智能专家约瑟夫·利克莱德提出人机交互时,则是希望机器能够完成人类交给的任务。追求目标趋同,但是研究思路和方法完全不同。
尽管在实际的产业发展过程中,二者是难分彼此的,这种学术上的区分很大程度上更有助于明确研究目标和方向,引导产业均衡发展,避免一哄而上,或者一头热。
总的说来,传感器遇冷正在引得业内观察者的关注,希望像传感器这样冷门但重要的AI必备区域,不会成为产业发展的短板,而是能够推进AI实现整体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