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与传统制造业的融合日益深入,细分场景日益增多,正是传统制造业向着数智化方向转型升级的重要特点。在AI促进之下,智能工厂制造产品的模式、效率等迎来了优化、提升。
换个视角,人工智能的火热应用从其开放平台建设提速可以看出。据艾瑞咨询统计,2019年中国人工智能开放平台市场规模为104亿元,在2020年市场规模可达222亿元,随着未来AI开放平台保持高速增长,预计国内人工智能产业5年内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41%左右。
德勤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国内使用人工智能占比较高的产业依次为:IT(63%)、网络安全(29%)、生产/制造(16%)、工程/产品开发(16%)。其实,作为制造业大国,人工智能在我国生产/制造领域的规划化应用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智能工厂就是一个典型代表。
工业 4.0从嵌入式系统向信息物理系统(CPS)进化,形成智能工厂。智能工厂作为未来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代表,不断向实现物体、数据以及服务等无缝连接的互联网(物联网、数据网和服务互联网)的方向发展。
智能工厂并不仅仅是简单的自动化,更是一个柔性系统,能够自行优化整个网络的表现,自行适应并实时或近实时学习新的环境条件,并自动运行整个生产流程,在工厂车间内自动运作,同时与具有类似生产系统的网络甚至整个数字化供应网络互联。
数据是智能工厂建设的血液。在智能工厂运转的过程中,会产生设计、工艺、仓储、物流、质量、人员等业务数据。在工业生产阶段,通过对制造执行系统中所采集的生产单元分配、资源状态管理、产品跟踪管理等信息进行关联分析,能够为合理的库存管理、计划排程制定提供数据支撑。与此同时,通过结合实时数据,还能对产品生产流程进行评估及预测,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调整,实现全产业链的协同优化,完成数据由信息到价值的转变。
在智慧工厂建设方面,借助区域创新优势,围绕“高端、智能、生态、数字化”四个规划理念,北京经开区在大力推动智慧工厂建设。如今,总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的中法智能制造产业示范园已正式落户,服务智能制造转型升级。
此外,基于中国联通“AI大脑”,依托在人脸识别、人体识别、物体识别、环境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方向自主研发的30余项科技成果,结合智能监控、智能机械臂、智能对话等设备与技术形成的垂直功能,“中国联通工业AI解决方案”有力支撑了工业质检、工业合规等多个场景。
眼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以跨界融合为特征的“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制造业与先进信息技术融合渗透,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制造模式逐渐普及,定制化、柔性化、专业化、个性化生产方式广泛兴起,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市场创新、管理创新加速推进。在这样一个充满了创新与变革的时代,制造业产业发展接下来又将出现哪些新变化呢?
未来的智能工厂是什么样的?中国制造业如何跟上甚至引领智能化趋势?这在传统制造业升级转型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正考验着制造业从业者的智慧和决心。再过几年,也许我国制造业发展面貌会发生更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