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2018年1月2日夜间11时39分,上海海上搜救中心接报,载有5000吨钢材的“长平”轮在上海吴淞口锚地沉没。悲剧的发生已经难以挽回,但如果长平号装备了更加先进的智能系统,船员成功疏散撤离的概率将大大增加 ,甚至发生撞击的概率都会大幅减小。
事故发生后,上海海警彻夜展开救援。资料图
据中船七〇八所研究员王彩莲表示,沿海船舶考虑到遭遇海况和经济性的平衡,往往设备配置要求并不高。现在港口比以前更加拥挤,船只密 集增加了碰撞的几率。现代化和智能化装备的使用,完全可以使得故障报警提早一点;对船体结构和设备运行情况持续监控,可降低撞击和翻 沉的可能性。
从船舶的设计角度来讲,设计优良的船舶本身具有一定的抗沉性。据王彩莲介绍,船舶一般会按照抗沉性设计指标,分割成多个水密舱。即使 遭遇意外,单独一个舱或多个舱破损漏水,及时采取扶正措施,例如往另一侧船舱加压载水,船只也不会翻沉。从软件角度,雷达、导航和无 线电通信等系统的应用,提升了船舶避碰能力;发生意外时也可及时报警,提醒船员逃生,并及时通知周边船舶和岸基等。
1月3日中午,沉没的长平轮只露出桅杆。资料图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船舶的智能化已成为必然趋势。不久前,中国自主研发的全球首艘智能船舶“大智”散货船在上海 交付。所谓智慧船舶,是利用传感器、通信、物联网等技术手段,自动感知和获得船舶自身、海洋环境、物流、港口等方面的信息和数据,并 基于大数据和自动控制等技术,在航行、管理、维护保养、货物运输等方面实现智能化运行的船舶,以使船舶更加安全、环保、经济、可靠。
在安全性方面,通过在船舱里装备传感器,当船舱破损进水时,能够测出船体的进水量,并及时发出预警。通过计算软件,还可以给出最佳的 扶正和补救方案,即使破损过于严重,智能系统还可以提供最佳的逃生和撤离方案。
王彩莲表示,这些技术目前是完全可以实现的。但据以往经验看,人的操作失误往往才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王彩莲认为,无人船的出 现则可以规避人员因素,但这对智能系统的要求就会变得更高。随着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通过学习和自适应,船舶甚至可以实现自 行决策,控制船舶及时采取紧急措施,避免因船员响应不及时或错误操作造成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