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去年4月,投资90亿元的吉利控股的高端整车项目落户湖北武汉经济开发区之后,去年12月,吉利集团旗下的注册资本高达1.5亿美元的亿咖通(武汉)科技有限公司也落户武汉,2020年10月20日,吉利控股旗下的汽车芯片设计企业——芯擎科技的总部也正式落户湖北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
与此同时,湖北芯擎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芯擎科技”)还与湖北长江经开汽车产业投资基金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在此次活动上,芯擎科技首席执行官汪凯博士还宣布,由芯擎科技设计的首款7nm车规级芯片将于明年流片。
聚焦汽车芯片,力图打破国外垄断
汽车的“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和共享化”正在深刻改变着传统汽车的产品形态和技术架构、制造过程和服务方式、产业链和价值链、消费和使用模式,使汽车从“功能”时代走向“智能”时代。
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的市场规模可达到1000亿美元以上,并有望在2025年进一步增长至2126亿美元,同时国内车联网市场有望占到全球市场规模的约27%,发展前景广阔。
而在汽车“新四化”的实现过程中,汽车半导体芯片则是其中的关键命门。
根据赛迪智库的一份数据显示,2005年汽车电子成本占比仅有20%,而现在汽车的电子成本已经提高到了50%以上。汽车的“新四化”,将带动汽车主控芯片、ADAS/自动驾驶芯片、射频芯片、功率器件、传感器等汽车半导体芯片需求的快速增长。
数据也显示,2017年全球汽车电子市场规模达到了1435.4亿美元,同比增长9.5%,预计未来5年将保持8.2%的年平均复合增长率。随着汽车电子市场的增长,2017年全球汽车半导体市场的规模也已超过了360亿美元。近年来都保持在9%左右的增长速度。
可以说,对于国产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来说,掌握核心的汽车芯片片,才能够在未来的技术竞争中与对手拉开差距。车规级芯片的自主研发成为了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关系到国家产业安全的重大战略项目。
然而不容忽视的是,目前在汽车半导体芯片市场,主要被恩智浦、英飞凌、瑞萨、德州仪器、意法半导体、博世、安森美、罗姆半导体、ADI、东芝等国外厂商所占据,中国在汽车半导芯片领域仍非常薄弱。
在此背景之下,2018年,吉利控股集团子公司亿咖通科技与知名半导体IP厂商Arm中国及众多知名投资机构联合成立了芯擎科技,专注于实现高性能车规级芯片和模组的研发、制造和销售。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吉利控股子公司,亿咖通科技专注于汽车智能化与网联化,主要为吉利汽车提供数字座舱电子产品、主动安全电子产品、无人驾驶传感器与控制器,以及车联网云平台和大数据平台的运营服务。
吉利控股集团副董事长、芯擎科技董事长杨健先生也表示:“芯擎科技的研发团队拥有高端服务器芯片和汽车传统芯片开发经验和成功案例,可以完整提供从传统汽车电子架构到下一代智能网联汽车电子架构中的全部高端芯片;拥有自主研发的多核异构低功耗SoC架构设计、功能安全和信息安全引擎设计;搭建了最完善的设计流程,实现芯片的高性能、低功耗、高度灵活性、高安全性和复杂计算模型。我们将遵循市场商业规则,拓展国内外市场,向客户提供从传统汽车芯片到下一代智能网联汽车高端芯片的宽幅选择。这对突破我汽车芯片重点领域、关键技术,打破国际垄断,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降低国家汽车产业安全风险,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吉利控股集团副董事长、芯擎科技董事长杨健
为何落子武汉?
武汉市在多年前就提出了“依托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联合蔡甸区、汉南区建设中国车都”的规划,经过近十多年的发展,如今仅在武汉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就聚集了7家汽车整车企业、12个汽车总装工厂、500多家汽车零部件企业。目前,上汽通用、神龙汽车(二汽-雪铁龙合资公司)、东风本田、东风风神、吉利等众多知名整车厂商都在武汉市建有生产工厂。
据武汉汽车产业发展办公室统计,2018年武汉市汽车产量为170万辆,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产值达4000亿元,已连续9年成为武汉市经济第一大支柱产业。
除了汽车产业之外,近年来,武汉也在大力的发展集成电路产业。资料显示,湖北是国内较早确定集成电路发展方向的省份之一,是国内集成电路行业发展最活跃的产业集聚区。武汉作为中国重要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已跻身国家四大集成电路基地城市之列,并入选首批国家战略新兴产业集群名单。
显然,作为“中国车都”和“国家四大集成电路基地城市之一”的武汉,凭借自身的产业集群优势,以及丰富的大学人才资源(武汉拥有全球第一的大学生储备数量),自然也成为了发展国产汽车芯片的理想之地。
此次,芯擎科技与长江经开汽车产业投资基金达成的战略合作,正是基于双方对湖北武汉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美好前景以及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共同目标所形成的。
△湖北省长江经济带产业引导基金总经理刘战明先生
湖北省长江经济带产业引导基金总经理刘战明先生表示,加强与吉利控股集团的合作一直是湖北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战略决策。2016年以来,先后设立了三支专项基金支持吉利集团落地项目的投资建设,基金总规模逾230亿元,用于引导其将旗下车规级芯片项目、车联网项目、高端整车制造项目等落地湖北。
此次吉利控股的亿咖通科技与安谋中国在开发区合资成立芯擎科技后,短时间内组建了一流的研发团队,对标世界一流竞争对手产品,开发一流高性能芯片产品,逐步扩大自主创新比重,积淀了一定的产业领域开发优势。期待芯擎科技加速成长,早出成果,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芯片设计制造企业。希望通过对芯擎科技项目的支持,充分发挥专项基金的引领、撬动和放大作用,为国产汽车芯片领域的应用开发融资助力。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李林先生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李林先生表示,武汉开发区高度重视开放合作的汽车电子产业的新生态,正全力推动传统汽车向下一代汽车转型升级,推动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致力于提升产业的“硅含量”、“芯含量”,着力打造产业集聚高地,人才集结的热土,建设宜居宜业的汽车现代化产业体系。在湖北“一芯两带三区”的战略布局下,越来越多以集成电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成长型产业选择在武汉落地发展,以汽车芯片、无人驾驶为代表的下一代汽车产业正加速在开发区落户聚集。相信芯擎科技项目的落地,将为这一生态链的上下游带来重要的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和服务创新,将成为开发区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带来新的驱动力。
杨健董事长也特别感谢了武汉开发区对芯擎项目顺利落地给予的支持。他认为,汽车产业是武汉重要支柱产业,武汉正在打造全球汽车产业集群。芯擎科技将借助武汉本地优势产业生态,努力成为世界领先的汽车电子芯片整体方案提供商,芯擎科技落户开发区对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所带来的深远影响将会令人期待。
△亿咖通科技CEO沈子瑜
亿咖通科技CEO沈子瑜也表示:“作为湖北武汉的企业,亿咖通科技已成长为中国汽车智能化的领先科技企业。此次芯擎科技落户武汉开发区,围绕汽车芯片将双方研发资源充分协同,借助武汉的汽车产业集群优势和人才优势,早日实现产品的量产落地。相信芯擎科技将立足于武汉,为中国汽车半导体产业做出突出贡献。”
△Arm IP产品事业群总裁兼安谋科技中国董事Rene Haas先生
芯擎科技的另一股东代表——Arm IP产品事业群总裁兼安谋科技中国董事Rene Haas先生也通过视频表示,中国市场已经占据世界汽车产量近三分之一,随着中国市场对汽车辅助驾驶技术需求的增长,中国本土汽车产业创新迎来巨大机会。Arm相信芯擎科技能够成为开发智能安全计算解决方案的领导者,同时他也表示,芯擎科技将在推动整个中国汽车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绝佳的关键作用。
首款7nm车规级芯片明年流片
随着芯擎科技武汉总部的正式开业,以及与长江经开汽车产业投资基金的《战略合作协议》正式签署,芯擎科技首席执行官汪凯博士表示,接下来双方将在资金、产业等方面会有更深层次的合作,“我们会不断在武汉加大研发力量,随着研发力量的加大,我们也会有更多的产品在武汉研发出来,所以这是一个双赢的、互赢的发展。”
△芯擎科技首席执行官汪凯博士
具体到产品方面,汪凯博士透露,芯擎科技一直专注于车规级芯片的研发,而首先的发力的方向是智能驾仓,SE1000则是其首款针对智能驾仓的主控芯片,这将是一款最高端芯片,可以解决整个智能座舱所需的各种要求,它将会采用7nm工艺(目前在汽车行业里仍是最先进的工艺),符合AEC Q100标准,将在2021年流片。
汪凯博士表示:“我们相信随着吉利汽车(对SE1000)进行试用之后,很快能够在行业里面推广起来,我们将以这个为突破点,再扩展到更多类型的芯片。"
除了智能驾仓之外,域控制器和自动驾驶芯片则是芯擎科技发力另外两大方向。据透露,芯擎科技未来将会推出一款高阶的自动驾驶芯片AD1000,算力可高达256TOPS,预计会在2024年商用。
此外,芯擎科技未来还将会考虑通过与其他厂商合作,涉足连接芯片、传感器、功率器件等领域。
“我希望芯擎科技不仅仅只是几个元器件的提供商,而是作为整体汽车芯片的解决方案提供商。”汪凯博士说到。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芯擎科技属于吉利集团间接控股的汽车芯片公司,但是芯擎科技的目标并不止于为吉利提供汽车芯片,还希望为更多的车企提供汽车芯片。
“汽车芯片这个行业不是一就而成的,因为它需要时间、技术的积累。我们芯擎科技可以把芯片在相对短的时间做出来,也是因为整个团队这么多年的积累形成。随着芯擎科技不断壮大,我相信我们的研发力量会越来越强。芯擎科技作为吉利集团的一份子,我们会和吉利,包括亿咖通,紧密合作,去定制他们所需要的产品。这样会有一个优势,就是会比传统的汽车芯片厂商的有优势,因为我们能够和终端汽车厂商紧密合作。这样我们会有机会在比较短的时间之内能赶上国际上先进的产品和品牌。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延,我们研发力量不断增加以及扩展,我相信会在不远的将来能够赶上世界上先进的芯片的技术。”汪凯博士最后总结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