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
传感搜
传感圈

人造太阳、外骨骼机器人……解锁科幻之都的硬核科幻力

2023-02-06
关注

   近日,《流浪地球2》剧组来到成都举行路演,作为当年刘慈欣原作小说《流浪地球》的刊登地,同时也是该片众多特效场景的制作地,成都既是《流浪地球》的开端,也是影片炫酷科幻的支撑,但《流浪地球》与成都的联系还不止于此。

 

  庞大无比的环形空间站、强大推力的行星发动机、炫酷的外骨骼机器人、神秘的数字生命计划、对抗侵略的双发双座重型战斗机……这些只存在于科幻电影里的“硬科技”元素,正在众多成都科创力量的努力下逐渐变为现实。

 

  “行星发动机”与“人造太阳”计划

 

  影片中,人类计划给地球安装上万座巨大的行星发动机,这些发动机依靠重核聚变产生的巨大能量,推动地球开启“流浪之旅”。不少影迷认为这是“天方夜谭”,但我国的“大国重器”正在将科幻照进现实。1月30日,中核集团发布联动海报,并喊话《流浪地球2》导演郭帆:“你们尽管想象,我们负责实现。”

 

  科技创新是推动科幻照进现实的唯一途径。去年10月,由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自主设计、建造的新一代“人造太阳”装置(HL-2M)在成都取得突破性进展,等离子体电流突破100万安培(1兆安),标志着我国核聚变研发距离聚变点火迈进了重要一步。

  “等离子体电流强度是托卡马克核聚变装置的核心参数,等离子体电流达到100万安培(1兆安)是其实现聚变能源的必要条件,未来托卡马克聚变堆必须在兆安级电流下稳定运行。”相关负责人介绍道,新一代“人造太阳”等离子体电流能力可以达到2.5兆安以上,目前运行已超过1兆安,创造了我国可控核聚变装置运行新纪录。

 

  据介绍,可控核聚变是目前世界最前沿的重大科学问题之一,经过全人类70余年的共同努力,核聚变研究已从实验装置进入实验堆和工程堆“章节”,但让聚变能推动星球旅行,确实可能为时尚早。不过,“大国重器”未来取得的一次次突破,也会给人们带来多种可能。

 

  机械外骨骼与“人机合作”

 

  电影《流浪地球2》中出现了用于建设的工程外骨骼、辅助军人和航天员工作和作战的特种外骨骼等各种设备。实际上,影片中多次出现的外骨骼设备主要聚焦“人机合作”研究领域,并在近年来正逐步开启商业化。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流浪地球2》上映前不久,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七部门印发了《“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其中也明确提到了对发展外骨骼机器人的支持。与电影中稍有不同的是,此《方案》将外骨骼机器人的发展放在养老服务方面。

 

  记者了解到,在蓉的一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便是实现“人机合作”的排头兵——布法罗机器人科技(成都)有限公司,作为电子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中心产业化基地,是一家集外骨骼机器人自主研发、规模生产、市场销售为一体的高企,其核心产品——减重步态训练器,已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器械注册证》(CFDA)。

 

  “目前,布法罗正在研发第五代外骨骼机器人——利用人机交互技术实现用大脑意识控制机器执行指令,实现精准康复。”布法罗机器人相关负责人介绍道,接下来,布法罗将根据市场需要,逐步把产品引入社区甚至家庭,让更多残疾人、老人、弱势群体真正享受到高科技带来的便捷。

 

  “数字生命”与元宇宙世界

 

  “没有人的文明将毫无意义。”——《流浪地球2》中的这句台词给许多观众都留下了深刻印象,影片中所提到的“数字生命计划”是延续人类生存的一种方式,通过上传“人类记忆备份”,再借助量子计算机的超级算法构建出虚拟人类以及可以“生存”的虚拟世界。这样的设定很难不想到一个词——“元宇宙”,释义为:人类运用数字技术构建的,由现实世界映射或超越现实世界,可与现实世界交互的虚拟世界。

 

  来自天府新区的四川见山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以元宇宙城市数字底座为主营业务的企业,“元宇宙城市数字底座的构建,相当于元宇宙空间中的‘基建施工’,将构建起元宇宙的基础空间和设施。”见山科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简单来说,此城市数字底座利用新一代数字孪生技术理念将线下场景转移至线上,可以1∶1复刻真实世界,实现高精度级别仿真地形、路网、水域、建筑、植被等模型,高精度仿真还原区域城市场景,这也是“原创技术成都造”的第一代孪生城市底座。

 

  高精度还原的虚拟城市有了,那么有意识的数字人类呢?去年11月,成都市青白江区打造的西南地区首个本土政务型的元宇宙虚拟人“青引”首次亮相;同月,在虚拟数字人“元启”的主持下,2022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第二届国际区块链创新应用博览会正式开幕;今年1月,元宇宙科技展活动在天府农博园启动,游客现场领取“元宇宙身份证”……虽然元宇宙技术的应用场景已展开了许多探索,但基于AI驱动的虚拟数字人显然和影片里的“数字生命计划”相差甚远。

  据了解,电影中“数字生命计划”指的是把人的心智“数字化”后转移到不同“载体”上,显然,这样的高难度任务,还只存在于科幻电影中,但计算机模拟生命行为、脑机接口等不同领域的技术研究也在现实世界加速进行着。

  • 机器人
  • “人造太阳”计划
  • 核聚变
  • 外骨骼机器人
您觉得本篇内容如何
评分

评论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回复|注册

提交评论

感知中国

这家伙很懒,什么描述也没留下

关注

点击进入下一篇

赫尔墨斯:自主乘梯背后的奥秘

提取码
复制提取码
点击跳转至百度网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