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
传感搜
传感圈

谭旭光的绿色低碳新布局:与三大企业战略合作,领跑“国四”赛道

2022-12-26
关注

先赴上海、后奔临沂,在谭旭光的推动下,12月15日,山东重工、潍柴集团与中国龙工签署全面深化战略合作协议;12月16日,潍柴动力与临工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如果再把时间的刻度往前拨一点,今年9月5日,徐工机械亦与潍柴动力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将这些独立的事件串联起来,再放诸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扩大内需列为明年工作首位、非道路四阶段排放法规正式落地的时代幕布前,可以看到,作为擅抓历史机遇的战略型企业家,谭旭光已经做好了“抢先手、打硬仗”的准备。再细细拆解潍柴动力与这三家装备制造业龙头企业的合作方向与内容,更能管窥到谭旭光在万变中寻找不变、从复杂中走到简单、于不确定中锁定确定的战略路线。

以不变应万变:非道路四阶段中贡献潍柴方案

外界注意到,在12月1日非道路移动机械刚开始实施“国四”标准仅仅半个月后,12月15日、16日,谭旭光就连续走访了两位20多年的“老朋友”:中国龙工与临工集团。

中国龙工自1993年创立起,就与潍柴动力保持着高度协同。在中国龙工的官网上,还挂着2018年创始人李新炎带队参观潍柴时说的话:“对龙工人来说,每一次到潍柴之前都是一种期待和憧憬,参观学习后都是一种震撼和敬佩。”此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时,李新炎更将“最值得信赖的朋友”这八个字送予谭旭光。

在临工,谭旭光与董事长王志中座谈时,回忆了20余年来的“相濡以沫”,无论是非道路三阶段还是二阶段标准,双方都携手走过。谭旭光提到,要用“互信、共享、竞合”的理念,推动双方成为“永远的、忠诚的、紧密的”战略合作伙伴,携手迈向世界一流。

今年9月5日,谭旭光到访工程机械领域的龙头企业徐工,亦受到徐工有限、徐工机械董事长、党委书记王民热情接待,双方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此前的2018年,潍柴动力也与徐工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王民称潍柴是徐工的“核心战略合作伙伴之一”。

对于徐工、临工和龙工而言,风雨20年,无论是市场井喷还是市场低迷时,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潍柴都始终全力支持他们的发展。12月1日,非道路四阶段标准的落地,对于整个工程机械行业而言,不仅是一次大的“洗牌”,更是一次综合性大考。从发动机的技术升级到整车的系统匹配,从市场推广到油品供应,都将掀起一次升级换代新浪潮。

如何制胜工程机械“国四”时代?只有零部件企业与整机企业保持更加紧密的合作,双方相互信任,才能研发出满足排放法规、满足终端客户需求的产品。作为装备制造业的“链主”企业,谭旭光并没有简单地从“发动机供应商”角度对待与徐工、龙工和临工的战略合作,而是在双碳战略引领下,链合头部整车整机企业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通过技术升级,实现全新产品品质的飞跃,以更高的附加值和更优的客户体验,持续引领工程机械行业高端升级,共同打造世界一流工程机械企业。

依托近10年来的高额研发投入,潍柴牢牢掌握着核心技术优势,并提前完成全系列非道路四阶段产品的开发。在2021年12月,潍柴动力就率先发布了新一代“N+H”全系列非道路四阶段产品,涵盖WP2.3N、WP3.2、WP4.6N、WP7、WP7H、WP10H、WP13、WP13H、WP17等工程机械全系列非道路国四产品,排量从2.3L至17L,功率从36.8kW到566kW全覆盖。

据了解,潍柴非道路四阶段动力,相比三阶段动力省油达10%以上。这得益于潍柴独有的省油“黑科技”。

据了解,2020年、2022年,潍柴相继发布本体热效率突破50.23%、51.09%、52.28%的商业化柴油机,屡次刷新全球柴油机热效率纪录。本体热效率越高,发动机的节油性能越好。作为全系列全领域动力系统提供商,潍柴技术整合竞争优势凸显,将高热效率节油技术应用到工程机械四阶段产品上,形成了行业领先的节油技术体系。同等配置的工程机械设备,干同样的工程,使用潍柴发动机,用油越少,排放也越少,从而实现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双重效益。以挖掘机为例,潍柴在热效率技术商业化基础上,使匹配的整机产品综合油耗降低达15%,效率可提升10%。对于工程机械这些“油老虎”而言,这是直接看得见的竞争优势。

临工集团董事长王志中就提到:“从市场的角度,明显感受到潍柴发动机进步很快,关键核心技术和主要性能指标实现了国际并跑、领跑。”

优异的产品,是徐工、龙工和临工“牵手”潍柴的根本所在。以装载机为例,国内20多家主要生产企业2021年共销售装载机140509台,这三家企业均进入头部阵营,配置的都是潍柴动力的发动机。有数据表明,在工程机械领域,2021年潍柴销售工程机械用发动机约20万台,其中在挖掘机市场,实现了翻番增长;在3吨及以上装载机市场,市占率约为80%左右;在汽车起重机市场,市占率约为65%;在宽体自卸车市场,市占有率约为83%。

化复杂为简单:人无我有,人有我全

近期,汇丰、大和、花旗等主流金融机构都纷纷上调了潍柴动力评级及目标价。在天风证券、平安证券等头部券商的调研报告中,都提到经过近十年的调整,潍柴动力已经由一家单一发动机企业成长为业务结构多元均衡、掌控大批关键核心技术、前瞻布局新能源新业态的国际化公司,“发动机的标签已经代表不了潍柴动力”。

在工程机械领域,液压装置是核心部件。比如应用场景最多的挖掘机,要把发动机的动力传送到机械臂上,需要像液压泵、控制阀、液压油缸的系列工作。全球液压系统长期以来一直被德国博世力士乐、美国伊顿、日本川崎所垄断,谭旭光曾谈到,我国此前每年有10万台挖掘机自主品牌,全部用的是进口液压件。

2012年,在谭旭光的推动下,潍柴动力战略重组德国凯傲集团及旗下林德液压公司,实现了一次横跨亚欧大陆的历史性合作。林德液压的高端液压技术,直接推动了山东中高端液压研发制造基地的建设,支持潍柴充分利用发动机、液压、电控等领域优势,打造黄金工程机械液压动力总成。

在潍柴动力2019业绩发布会上,谭旭光就说:“公司已经创造出中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液压动力总成,未来3-5年该产品将成为公司的重要增长点。”谭旭光表示,潍柴的液压件产品已经陆续进入20吨以上挖掘机配套市场,有信心做到50%份额,甚至能像发动机配套装载机一样达到80%!

正所谓,做液压的没有做发动机,做发动机的都没有液压。在潍柴动力,这却成为了现实。在潍柴动力和徐工机械签订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中,明确提及“在液压件等领域深化战略合作,实现共赢”。在到访临工集团时,谭旭光也说:“潍柴将发挥高端液压动力系统一体化优势,全力以赴为临工集团发展提供最有力的支持。”

如今,在工程机械市场,徐工以中国第一的成绩排在全球第3名,销售额达到181.01亿美元,起重机、挖掘机均占据着头部位置;山东临工是世界工程机械50强,装载机、挖掘机、压路机的销售额超过60亿美元;中国龙工2021年销售额达到168.4亿人民币,其中装载机实现销售收入66.1亿元,叉车35.2亿元,挖掘机18.7亿元。潍柴动力的黄金工程机械液压动力总成,在这些头部企业将拥有更广阔的应用空间。

2021年,潍柴动力发布130亿元的定增公告,其中31亿元将用于全系列液压动力总成项目和大型的CVT动力总成项目。今年4月7日,潍柴动力在回答投资者提问时,回复称:“经过批量化市场验证,潍柴动力液压动力系统有绝对优势,效率提高10%、油耗降低15%-21%、噪声降低2分贝以上。未来,潍柴动力将向全社会提供液压动力总成系统,通过明显的差异化优势,全力提高市场份额。”

潍柴动力的“发动机+林德液压”的动力总成解决方案,将会使全球的液压制造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除了液压,变速箱方面,潍柴控股的陕西法士特已经在国内形成垄断,市占率约80%;车桥方面,潍柴旗下的陕西汉德车桥有限公司,在工程机械车桥领域也占有绝对领先的市场份额。

在非道路“国四”赛道上,在工程机械领域,潍柴动力以实力验证了“人无我有,人有我全”的核心比较优势。

不确定性中锁定确定:逆周期下抢占“窗口期”

当前,装备制造业的短期经济周期正处于逆周期,行业企业面临着外部市场需求减少和自身转型升级带来的双重挑战。对此,谭旭光有着清晰的认知,他说:“在我们这个行业里,如果不能跳出装备制造业的传统局限,都将被历史发展的高速车轮碾得粉身碎骨!”近年来,潍柴动力也一直进行跨周期产品调整。

受双碳目标的压力,工程机械作为非道路排放整治重点行业,各大厂商纷纷布局新能源领域。以龙头企业徐工为例,近年来推出了一系列在全球首发的、自主创新且极具突破性的新技术、新产品,如首台电动装载机、行业首台无人化电动装载机等,均居业内前沿。除电动化,也有不少头部企业积极推进工程机械装备零碳排放氢能化。

英大证券的报告表明,“新能源工程机械经济效益优势明显。随着电池产业链的逐渐完善,电池组的价格快速降低,新能源工程机械更具优势。”其分析认为,目前传统工程机械的能源主要是柴油,新能源工程机械的渗透率不足1%,在政策推动和环保压力倒逼的背景下,工程机械新能源渗透率在未来几年将快速提升。

外界注意到,在潍柴动力和徐工机械签订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中,明确提出双方“将在新能源产品等领域深化战略合作”。

潍柴动力从2010年开始,先后投资40亿元布局新能源业务。目前,潍柴已经牢牢掌握“纯电动+混合动力+燃料电池”三大技术路线,特别是在燃料电池方面,战略重组了加拿大巴拉德氢燃料电池、英国锡里斯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瑞士飞速空压机,经过多年发展,建成了全球最大的2万台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研发制造基地,在燃料电池全产业链研发和产业化方面取得了一大批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成果,并开展了包括工程机械领域在内的多场景示范应用。值得一提的是,潍柴联合产业链上下游,推出全球首台200吨以上氢燃料电池矿卡。

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的统计,我国工程机械主要设备保有量由2016年728万台增至2021年942万台,未来需求进入更新时代。如何在逆周期下抢占工程机械新能源的窗口期?潍柴动力与徐工、龙工、临工的战略合作,显示出了它的坚实步伐。

从外界观察来看,潍柴之所以在逆境中保持着稳定增长,是因为它发展的每一步都跟上了行业调整的节奏。

日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将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加强区域间基础设施联通。”12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又明确提出:“围绕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制造强国,引导各类优质资源要素向制造业集聚”“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分析人士认为,工程机械作为装备制造业各子行业里国内需求增长确定性最高的行业,直接受益扩大内需政策。

从这个角度来看,潍柴动力与徐工、中国龙工和临工的战略合作,无疑踩准了步点,体现了谭旭光对形与势的精准把握和预变而变的远见卓识。

来源:中国证券报

您觉得本篇内容如何
评分

评论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回复|注册

提交评论

IT笔记

这家伙很懒,什么描述也没留下

关注

点击进入下一篇

发车!近百台徐工矿车交付紫金建设集团

提取码
复制提取码
点击跳转至百度网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