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需要人工去一堆物料里去找,现在只要点点鼠标,系统便能快速联动智能货架,将生产所需的物料备齐后发来。”物料员唐利娟坐在电脑屏幕前,对照着各项数据表格,按需操作着。
唐利娟的工作岗位就在科远滨江智能工厂智能制造示范车间,这里生产的是用于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电子设备。
随着她的指尖轻触,一辆无人驾驶的智能运输车载着所需物料从仓库驶来,沿着设定的轨道送至流水线。现场可以看到,流水线的第一道工序竟是给物料“打码”,在全自动机器的操作下,每一件物料的身上都打上了专有的二维码。
“通过二维码可以对原材料供应商、产品生产日期、质量问题等全程监控和追溯。”工厂生产中心总监乔熹说。
在生产流水线上,连有一排多个透明“玻璃屋”,透过玻璃可以清晰地看到一只机械手臂,在灵活稳健地在一块电路板上进行焊接,高温作用下冒出一缕轻烟。
乔熹介绍说,这是机器人自动焊接工序,每一个机器人以前就是一名焊接工人,但与人工相比,机器人不会累、不需要轮休。原本一个岗位需要准备4个人轮班,现在只需要一个机器人就能胜任,且更加可靠。
据了解,以前,这条流水线上站着的都是焊接工人,如今只有寥寥数人。
在电路板焊接完成后,经过自动光学检测工序检测合格后,产品就完成生产,准备下线。尽管一旁仍有一名工人在岗,也仅仅是待机器检测完成后,拿着专用设备对电路板再进行一次简单的人工检测,确保产品出厂质量。
科远智慧副总裁沈德明说,滨江智能工厂是按照工业4.0标准建设,全面采用自动化产线、自动检测设备、智能仓储设备、智能物流设备、车间环境与能源自动监控优化系统,智能设备数量占总设备数量的90%以上,并通过自主研发的iMIS智能制造信息管理系统,实现设备、工艺、物料、人员之间的数据互联互通,能够实时监控及调度生产,及全过程追溯。
“整个工厂有3个生产车间,包括行政、后勤等人员在内共130余人,一线生产人员仅60多人,主要工作是复查产品,确保产品质量,并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况。”沈德明说。
效率提升让产量翻倍
在沈德明看来,智能工厂的建设,在降低对人员操作要求的同时,还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滨江智能工厂投产以来,各项指标不断超越预期。据科远智慧提供的统计数据,以DCS模件产品为例,制造费用率降低20%以上、生产周期缩短25、生产损耗降低10%,同时产品的过程质量指标也有大幅度提升。
对此,40岁的仓库管理员张文琴感受尤深。
张文琴说,她2007年来到科远,一直做仓库管理员,负责来料收货以及调配发料,“因为物料太多、仓库又大,每次生产所需物料都要提前一周下单备货,接单后,我都要在偌大的仓库里挨个找,费时费力。”
更让张文琴难堪的是,尽管对物料摆放位置十分熟悉,但难免会出现调配错误的情况,也无法及时根据生产情况配备所需的物料。“物料拿错了,根据考核是要被罚款的。”张文琴说。
在智能工厂投产前后,张文琴认真参加业务培训,学习系统软件知识和操作,很快发现原来令她焦头烂额的工作一下子变得简单了。“现在只需要提前一天下单,我根据系统里下的物料清单,点点鼠标操作一下,智能货架便能迅速找到物料所在地并自动亮灯,直接去取料就行了。”张文琴说,此后她取料发货再也没有出过错。
“进入智能工厂时代,对我们管理层的考核从简单粗暴的产量考核,转为更为精细的计划完成率、产品质量及生产成本控制上。”乔熹说,伴随着生产效率的提高,年产量保持30%以上的增速,智能工厂建成投产以来,人员没有增加,年产量却增长了近一倍。
看工业互联网威力
科远智慧是中国领先的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技术、产品、解决方案供应商,也是国内较早开展工业互联网研究、布局的企业,并于2019年6月正式发布了EmpoworX工业互联网平台。
沈德明说,全球制造业发展到今天,有了很大的变化,消费者的需求由对产品和服务功能的满足,发展到追求个性化定制的阶段,供给侧的生产模式由“管道式”变为“生态型”,工业经济时代进入到数字经济时代。未来的工业制造将会越来越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和智能化,这已经成为共识。
“工业企业要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就必须发展工业互联网。”沈德明表示。
如何展现工业互联网赋能工业制造成效呢?科远智慧“近水楼台先得月”,基于EmpoworX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了这座智能工厂,也成为工业互联网实际应用的“示范工厂”。
通过这座“示范工厂”,可以清楚地看到工业互联网的“威力”:有利于促进企业内、企业间信息互联互通,实现信息、服务、技术资源共享;能够实现人机智能融合创新,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服务质量;能够带动大中小型企业经济发展,实现行业协同智能制造;能够响应国家工业智能制造建设,有效应对国际工业智能转型挑战。
目前,以滨江智能工厂为示范,科远智慧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智能工厂建设和运营解决方案,并广泛推广应用,帮助更多的生产制造型企业实现智能制造、精细管理,助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