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当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多氟多”)董事长李世江接手濒临倒闭的焦作市冰晶石厂时,没有人想到这会是这家化工厂华丽转型的开始;2011年,当多氟多超净高纯电子级氢氟酸项目开始实施时,没有人相信该产品会进入台积电的供应链体系。然而,就是这家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小化工企业,逐渐成长为我国电子信息材料领域冉冉升起的“专精特新”明珠。
偏见中突围
电子化学品,是电子工业发展所需的精细化配套材料,是电子工业发展的重要基石。但长期以来,国内生产所需的超净高纯试剂,几乎都需要从美国、日本和欧洲地区的厂商进口。截至目前,国内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也仅为10%左右。先进制程芯片的生产,更是将超净高纯电子级氢氟酸等原材料视为生产“粮食”。看到半导体产业对电子级氢氟酸的需求,时任多氟多董事长的李世江决定将生产ppt级(杂质万亿分之一级)氢氟酸作为企业发展的方向。
多氟多董事长李世江行业内许多合作伙伴并不看好李世江的决定,认为“这不是国内的企业能够做成的事”。但是,李世江却认为:“一辈子做不了太多的事情,要做就要做最值得的。”从2008年开始,多氟多开始为提高氢氟酸的纯度进行大量实验。依托自身在氟化工行业几十年的生产经验优势,不断完善工艺技术,改进生产设备,研制开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级纯化和两级膜过滤技术,并在精馏提纯、环境控制、设备优化等关键技术上实现了突破。2到3年上一个台阶,多氟多不仅成功研制了电子级氢氟酸,还打入了半导体头部厂商——台积电、三星的供应链。
执着中创新
“不符合国家标准的,修改国家标准也要符合。”这是《中国电子报》记者在采访李世江过程中最受触动的一句话。
深耕细分领域是很多国内企业选择的发展路径,多氟多也不例外。长期以来,多氟多不断探索氟元素的诸多可能性。从六氟磷酸锂到电子级氢氟酸,多氟多基于在氟元素领域的积淀,寻找氟元素在新兴产业可以发挥的价值。在持之以恒的努力下,多氟多产品性能受到了行业合作伙伴的认可,成为名副其实的氟行业专家。
多氟多百级洁净检测室然而,创立初期,多氟多的一种创新型产品已经过市场认证,却有多项指标与当时的产品国家标准不匹配,产品市场推广受到严重制约。在这样的情况下,李世江找到了当时负责制定标准的有关部门,表达了自身的困惑。多氟多的观点得到了相关部门负责人的认可:“国家标准就是要不断制定和修订来适应市场需求、推动产业发展的,企业应该成为标准的制定者。”
就这样,李世江带领多氟多走上了一条“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的道路。以申请专利支撑企业的原始创新,以此为基础研发创新产品,以市场检验的结果投入标准的制定。甚至于尝试将标准推向国际化,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在强调创新国际化的当下,多氟多以执着不舍、挑战权威的魅力,掌握了国际竞争的主动权。
奋进中争先
对于半导体原材料供应商来说,进入到国际头部半导体企业台积电、三星的供应体系是一种认可,也是一种荣誉。作为研发出ppt级氢氟酸,并顺利进入台积电、三星供应链的多氟多来说,似乎已经拿到了一张通往康庄大道的车票。然而,刚刚追赶上海外大厂步伐的多氟多,并没有甘心止步于此,而是继续踏上了研发ppq级氢氟酸的征途。ppq级氢氟酸的纯度比当前先进制程工艺芯片生产所需的ppt级氢氟酸又提高了1000倍。当前,该纯度级别氢氟酸的行业标准还没有产生。
多氟多生产车间之所以要做这件事,李世江给出的答案是:“只有将产品做到极致,才能拥有与半导体工业对话的资格,才能掌握打开半导体工业大门的钥匙。”敢为人先,这是李世江一贯的行为准则,也是流淌在多氟多企业血脉中的精神品质。
当前,多氟多电子化学品依靠“两条腿走路”,围绕氟、硅两个元素,打造“南北双基地”,分别专注于干电子化学品和湿电子化学品,挖掘在电子信息材料领域的无限可能。在多氟多的规划中,电子级氢氟酸只是开始,未来企业将发展面向半导体产业更为丰富的产品形态,电子级氨水、电子级硝酸、BOE、IPA、配方型化学品,乙硅烷、氟氮混合气、功能性电子特气等都在多氟多的规划之中。“我们初步规划在北基地实现20万吨湿电子化学品,南基地实现2万吨电子特气的产业规模。”李世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