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可穿戴医疗器械产业方兴未艾。就在10年前,可穿戴医疗器械(wearable medical device)还属于概念性产品,但现在,可穿戴医疗器械产品已走入千家万户。目前,市场上的可穿戴医疗器械产品已发展成为一种智能化、数字化的高科技产品,它们代表着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新方向。
智能手表,资料图
数据显示,2019年年底,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包括带智能助理的无线耳机)预计将比上一年增长15.3%,达到19850万台。推动这一增长的将是智能手表、耳戴设备和腕带销量的持续增长,以及它们在医疗保健领域的进一步应用
据国外媒体预测,到2023年,全球可穿戴医疗器械市场总销售额将超过60亿美元。目前,可穿戴医疗器械的数量之多令人眼花缭乱。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更多治疗型可穿戴医疗器械的上市,今后心脏病、糖尿病、肾病、泌尿道疾病和高血压病等常见病患者都能借助这些新产品在家进行监测或自我治疗,从而免去频繁往返医院的烦恼。
近年来,国外厂商又发出多种治疗型可穿戴医疗器械,如自动产生远红外线(热疗)治疗腰背痛的腰带,全隐形助听器(可直接安装在失聪者的耳道内且无导线露出),能自动消除心房颤动的“除颤背心”,能缓解腿痛、可穿在小腿上的抗下肢静脉血栓的新型治疗袜等。
更先进的可穿戴医疗器械,还有能帮助下肢瘫痪者站起来走路的智能义肢,使聋儿听见声音的新一代植入式电子耳蜗,以及可控制尿失禁的短裤(内藏电子设备可控制膀胱排尿信号)。
国内外厂商对于治疗型可穿戴医疗器械的研发方兴未艾
据国外最新报道,新开发的智能手表可自动测定人体的出汗情况以及血压、脉搏、情绪波动等,还可同时监测气温、湿度等可能影响患者病情的环境因素。这类可穿戴医疗器械可事先为患者编程,一旦监测到患者某个生命指数发生异常,将会及时通过智能手机上安装的软件通知主治医师采取治疗措施。
在我国,2019年5月,香港中文大学未来城市研究所公布三项有关城市空气状况和个人化医疗监测系统的研究成果。三项研究成果分别是用来监测空气中污染物含量的即插即用式空气污染监测系统、穿戴式悬浮颗粒物监测系统,以及用来监测使用者身体健康状况的穿戴式心电监测系统。
其中,穿戴式心电监测系统则通过一块形似手表的传感器,监测使用者心血管系统的健康状况。使用者佩戴这块“手表”后,医生可以通过网络远程了解和分析使用者的心电图等信息。目前,3个系统目前仍处于研究测试阶段,在研究成果投入商业化使用后,或将产品的生产线搬至大湾区其他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