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
传感搜
传感圈

引发争议!美国纽约立法禁止人脸识别技术进入校园

2020-07-27
关注
摘要 7月22日,美国纽约州立法机关已经通过了一项法令,在2022年前禁止在学校中使用人脸识别和其他生物特征识别技术。

  如今,人脸识别作为一项新兴技术,正加速渗透进人们的生产与生活。例如在高铁站,你只需要刷一下脸就能安全通行;在商场中,只需打开支付宝,也能轻松刷脸支付;此外在金融、安防、政务等诸多领域,都能越来越多的看到人脸识别应用的身影。

  业内人士表示,得益于科技、金融、社会等多层面的进步,以及国家政策的利好加持,近几年全球人脸识别已经呈现出高速发展趋势,市场规模也在不断增长。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人脸识别市场规模就已成功突破百亿元大关,发展令人艳羡。

  在此背景下,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扩大和深化。一些学校为了打造智慧校园,纷纷开始逐步引入人脸识别技术。此前在我国南京等省市,就有不少高校利用人脸识别来辅助考勤和新生报到工作,甚至还有部分学校用人脸识别技术来监测课堂。

  学校方面表示,将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在学校门口、学生宿舍、教室、图书馆等场景,不仅能够提高安全保卫及教学工作的效率,而且能够降低教师等工作人员的负担,可以说是强化校园管理,推动智慧校园建设的有效利器。但对于此网友们却不买账!

  网友们认为,在校园中大规模使用甚至滥用人脸识别技术,只会侵犯学生隐私权利。这种监控学生的所谓便利服务,并没有太大的作用和必要,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信息安全隐患,对学生和学校带来巨大损失,因此应该以谨慎的态度来适度合理应用。

  对此,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政府都表示赞同。去年9月,我国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司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人脸识别进校园,既有数据安全也有个人隐私问题,对于人脸识别技术应用要加以限制和管理,希望学校非常慎重地使用这些技术软件。”

  与此同时,从2019年开始,我国相继开启了多项APP整治工作,教育部更是发布了《高等院校管理服务类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专项治理行动方案》,要求各高校严控App数量,并且采集人脸等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的教育App应组织伦理性、安全性论证。

  在我国政府看来,目前人脸识别技术尚不够成熟,在应用上存在很多隐患和风险,采取谨慎严控态度更为合理。但与我国严防死守、较为缓和的举措不同,国外则直接采取了禁用的雷厉手段。据了解,近日美国纽约州以准备立法禁止校园采用人脸识别。

  7月22日,美国纽约州立法机关已经通过了一项法令,在2022年前禁止在学校中使用人脸识别和其他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目前只需州长签字就能正式生效,而此法案通过后,将成为全美第一个明确规定学校不允许使用该技术的法案。

  在此之前,美国对于校园人脸识别的应用都还只是停留在管控层面,没有从法律层面进行治理。例如美国纽约州洛克波特市一所学校原本计划使用人脸识别系统,也只是被美国教育部门叫停并没有处罚。那为何这次突然要立法对校园人脸识别严管了呢?

  其实,这是因为近期种族歧视风波激起了人们对人脸识别的新一轮反对。因为技术不成熟,存在偏见和歧视争议,人脸识别在西方一直不受待见。而近期以来,“弗洛伊德”事件引发的种族歧视问题更是激化了人们对人脸识别的态度,使得反对之声愈烈。

  基于此,今年6月份,包括微软、IBM、亚马逊等在内的公司已经纷纷宣布暂停向政府部门提供该技术产品。同时,波士顿市也投票通过了禁用人脸识别条例,成为继旧金山、马萨诸塞州萨默维尔市等之后,又一个禁止政府使用人脸识别技术的美国城市。

您觉得本篇内容如何
评分

评论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回复|注册

提交评论

提取码
复制提取码
点击跳转至百度网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