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得好,“小暑大暑,上蒸下煮”。过了小暑,天气愈加炎热。这时候,冰冰凉凉的食物就更受消费者欢迎,如冰激凌、巴氏奶、低温果汁等等。这些食品一般都需要在冷藏、冷冻环境中保存才能维持口感,否则就会变质。而这些冷藏冷冻食品市场的发展,与冷链物流的发展息息相关。
在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冷链物流产业蓬勃发展,2019年,我国冷链物流行业的市场规模约3391亿元,比2018年增长505.2亿元,同比增长17.5%。随着消费升级的爆发推动消费者对冷藏冷冻食品的需求激增,需求提升也使冷链物流市场规模稳步扩大。据某研究院预测,到2020年,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市场规模将突破4000亿元。
冷链物流是指在规定低温下储存、生产、运输、销售食品,达到维持产品品质、降低食品安全风险、提高配送效率的目的。近年来,随着电商等新经济模式兴起,冷链物流迎来了黄金机遇期。尤其是今年年初以来,为减少人员聚集,人们网购需求增多,冷藏冷冻产品配送量加大。
但是,国内冷链物流规模虽持续扩大,却仍有一些短板亟待补全。其中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布局不合理;专业化、自动化、标准化、智能化的冷链设施设备及先进技术应用程度不高,传统运作模式较为普遍;冷链物流行业集中度较低,企业“散、小、弱”特征明显等,无法满足冷藏冷冻食品的流通和需求。
因此,冷链物流产业在发展时,要先考虑到产业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解决。首先,要加快基础设施的建建设,完善城乡基础设施的平衡。冷链物流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库和车两大块。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冷库总量为6052.5万吨,同比增长15.56%。截至2019年11月,全国冷藏车市场保有量为21.47万台,同比增长19.3%。
相关企业不仅要加快设施建设,还要规划、优化相关设施,让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持续良性运转而不至于出现“闲置仓”“闲置柜”等。其次,要升级冷链物流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据了解,目前国内大多数的冷库还处于人工搬运的状态,工作环境十分恶劣,对于制冷来说,能源浪费很大。同时,对这些储存环境有严格要求的产品而言,也有极为不利的影响。
随着劳动成本越来越高,冷链企业不能一味靠人降低成本,所以自动化、智能化至关重要。例如使用叉车、智能机器人等降低人力劳动成本,提高效率;通过车载传感器在GPS设备基础上扩展3G视频主动安全防范设备及温度记录仪,将冷藏车配送全过程进行多方位的可视化管理。
有报告指出,中国的消费规模不断扩大、消费结构趋于升级,对于冷链流通商品的需求也在持续增加。就目前来说,国内的冷链市场有很大的整合和技术改进空间。对此,国内冷链物流企业要紧抓基础设施规模和布局、智能化技术应用等方面,补全发展短板,推动行业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