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当前我国农业生产已从主要依靠人力畜力转向主要依靠机械动力,进入了机械化为主导的新阶段。近年来大田作物机械化发展形势喜人,2019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超过70%,而设施农业机械化率却不足40%。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对设施农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设施农业对满足我国居民一年四季“菜篮子”需求有着重要意义。今年疫情突如其来,全国人民统一居家,而“菜篮子”能够稳定供给,离不开我国地大物博、设施农业已成规模。另一方面,设施农业也已成为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繁荣农村经济的“朝阳产业”“民生产业”和“富民产业”。
此外,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频率高、分布范围广,洪涝、台风、干旱、低温雨雪等灾害时间较为集中,对种植业有很大的安全影响。今年6月25日河北保定多地遭遇冰雹灾害的视频在网上热传,众多农民露天种植的蔬菜水果等纷纷被毁,令人惋惜。因此,推广使用设施大棚,普及设施农业机械装备,在眼下也显得尤为迫切。
6月27日,农业农村部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设施种植机化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设施布局标准化、设施建造宜机化、生产作业机械化、设施装备智能化和生产服务社会化。这是我国首次对推进设施种植机械化作出系统部署,是推进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行动。
在推进设施农业生产作业机械化和装备智能化上,《意见》提出,加大设施种植装备科技创新投入力度,支持产学研推用协同攻关,突破精量播种、育苗嫁接、移栽和收获等环节技术装备短板。加快提升环境调控、植保作业的机械化水平,推广普及土地耕整、灌溉施肥技术装备。推动电动运输、水肥一体化设施以及多功能作业平台等与温室结构集成配套。加力推广尾菜、植株秸秆、残膜等资源化高效利用技术装备,实现设施种植清洁生产。开展联合攻关,加快选育、推广宜机化设施专用品种,示范推广宜机化种植技术模式,推进各环节机具装备的协同配套,积极构建区域化、标准化的设施种植全程机械化技术体系,促使良种、良法、良机配套,为机械化生产创造良好条件。有条件的地区要率先实现设施种植全程机械化。
同时要加快信息化和机械化融合,推广环境自动调控、水肥一体化智能控制和作物生长信息监测等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提升设施种植机械化水平。加大科技攻关力度,重点突破设施种植装备专用传感器、自动作业、精准作业和智能运维管理等关键技术装备,研制嫁接、授粉、巡检、采收等农业机器人和全自动植物工厂,实现信息在线感知、精细生产管控、高效运维管理。
其实,荷兰、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设施农业早已实现了机械化,生产效率和单位产出率较高,正在向立体种养、无土栽培以及自动化、信息化方向迈进。在这一点上,我国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举例来说,我国日光温室番茄高产水平约为22公斤/平方米,只相当于荷兰温室番茄平均产量的43%。因此,补短板、强弱项、促协调是当前我国设施农业发展的重点。
在政策扶持下,到2025年我国设施种植机械化水平总体将达到50%以上。所以,用不了几年,或许你吃的水果蔬菜就是从智能化温室里“非人工”种出的“高科技”农产品。